王 静
(1.西北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外语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圣经》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 静
(1.西北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外语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涉及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圣经文化的把握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这门语言,也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我国英语教学界对教学中《圣经》文化的导入已有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尚需提出更适合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教学建议,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修养和交际能力。
《圣经》;英语教学;重要性
西方文明两大源泉之一的基督教文化主要蕴含在《圣经》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宗教经典之中。其原文由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后来成为译文和发行量均居世界之首的著作,被称为“万书之王”。其影响力不只局限于宗教范围,还渗透到西方文明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文化、哲学、艺术、法律以及社会生活等,对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圣经文化的导入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理解西方思维,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英译本《圣经》对英语语言、西方文学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问世促进了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的过渡,成为英语语言的一大源头,奠定、丰富和发展了现代英语。人们在生活中常会使用其中的词汇、习语和典故。例如:creature(“生物”),at the eleventh hour(“在最后时刻刚刚赶上”),“Man proposes,but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olive-leaf(橄榄枝,指“和平”)等,都说明了《圣经》对英语语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1]。
《圣经》丰富的语言特色、突出的文体特点和独特的意识形态,以及写作风格、内容题材等方面影响了后世许多作家,对英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将口头文学与散文形式巧妙地结合,附以韵律和古雅,既朗朗上口、朴实简明又典雅高贵、特点鲜明。后世作家或者直接引用圣经词句和人物的名字,或者从中汲取题材,进行再创作,或者以基督教思想和教义为主题,还有的将《圣经》故事的寓意融合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中去。例如,约翰·多恩的《圣十四行诗》、米尔顿的《基督降生的早晨》、《失乐园》和《力士参孙》[2]83、约翰·班扬著名的基督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2]91、塞缪尔·约翰逊涉及道德和宗教主题的作品、拜伦的三幕神秘诗剧《该隐》和雪莱的译作《地狱》。美国文学史上,霍桑的长篇和短篇小说中对原罪和人类救赎的探讨[3]80,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里的船长亚哈(Ahab),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此外,电影这种新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同样摆脱不了圣经文化的影响。例如,《宾虚》、《十诫》、《埃及王子》和《达芬奇密码》等,都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圣经》强烈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文化的其它方面,包括道德、政治、节日、习俗、艺术等。例如,《圣经》宣扬的博爱、民主、自由、守法、勤俭等宗旨是西方社会道德的源泉;美国总统的竞选和就职演说中常引用《圣经》典故,就职典礼上总统宣誓要手按《圣经》,并以“Please help me,God”来结束其演讲[4];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和受难节,都源自于《圣经》中的故事,分别纪念救世主耶稣诞生、复活和受难;西方人的婚丧嫁娶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等。《圣经》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音乐等方面。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圣母像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都以《圣经》为题材。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所采用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不仅用于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回顾西方音乐史,没有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就不会有今天的西方音乐。弥撒曲、受难曲、神曲、圣诞歌曲、赞美诗等教堂音乐的题材或歌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圣经》,如莫扎特的圣歌《上帝保佑我》和弥撒曲《主日》、海顿的《橄榄山上的基督》、门德尔松的神曲《以利亚》以及巴赫的宗教音乐等。
英语语言学习与西方文化学习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5]。如上所述,《圣经》为英语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为西方社会贡献了永恒的道德宗旨,为西方政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还在西方节日、习俗、艺术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圣经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圣经》对于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使得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接触英语教材、英语文学、欧美音乐、电影等语言载体时,常常会遇到来自于《圣经》的习语、典故等。如果不熟悉这些习语和典故,学习者便难以理解其意义,更不用说去使用它们。
其次,《圣经》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方法,涉及多种文学体裁、结构样式、表达方式、叙述视角、抒情韵律、风格语气和寓意象征。明喻、隐喻、转喻、夸张、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如,“All flesh is like grass and all its glory like the flower of grass.”(明 喻,Peter 1:24)[6]408,“I am the bread that came down from heaven.”(隐喻,John 6:41 )[6]173。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熟悉这些手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助于他们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再次,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7]1。只掌握第一种规则,而不懂得第二种规则,如说话不合时宜,就不能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邓炎昌和刘润清先生认为,“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7]1。交际中,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包括打招呼的方式、告别的方式、称呼、社交礼节、禁忌语、委婉语、非语言交际等等[8]。在英语语言所属的文化中,圣经文化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因此,它影响着英语所属文化的上述各种因素。例如,基督徒之间会以“brother”和“sister”相称;就餐之前,基督徒多进行祈祷;在基督教仪式上,教徒需着装得体、举止检点,那些穿着“前卫”、举止随便的人,均不受欢迎等。作为英语学习者,要注意到这些文化差异,才能达到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最后,《圣经》是理解西方思维方式、透视西方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这本流传了千年的宗教典籍,已将其特有的价值体系根植于西方人的思想。因此,认真学习《圣经》,把握其深层次观念,有助于英语学习者进一步理解西方社会,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更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圣经》对于英语学习和文化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它引起了我国英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者们意识到,除了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还要注重文化教学,并提出了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胡文仲(1982)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中提到,要解决文化教学问题,“应该增设社会学、人类学这类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在课堂上“必须重视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外籍教师”,以及“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语教学”[9]。文化教学不可避免他要涉及到圣经文化。很多教育者已在研究在各级学校英语教育中《圣经》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提出了诸如举办圣经文化讲座、对比分析中西宗教文化、指导阅读文学经典和使用工具书,以及开设《圣经》文化课[10]等方法。有的教育者通过对来自圣经的习语和典故或者修辞手法进行专门的研究来强调《圣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还有教育者将《圣经》和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跨文化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我国的教材已经重视将英文原版教材和英语国家语料的引入,以此让学生们接触到真实的西方文化。此外,我国已有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与《圣经》相关的课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限制性选修课“希腊神话与圣经”、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课程“圣经故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生选修课“圣经释读”和英语文学方向研究生选修课“圣经与英美文学”等[10]。
可见,《圣经》对于我国英语教育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已引起了广大英语教育者的重视。我国有许多对英语教学中《圣经》的研究,但是对于《圣经》文化的导入和教学还有待英语教育者们继续探索和研究,期待他们提出更适合于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教学建议,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修养和交际能力。
[1]李儒寿.《圣经》对现代英语的影响[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6).
[2]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钱青,吴冰,李品伟,等.美国文学名著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计琦,王丹丹.透视英语习语中的《圣经》文化[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6).
[5]王智玲.试论英语教学与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6]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M].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2002.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8]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
[10]李锦炎.谈高年级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圣经》文化导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8).
The Significance ofTheHolyBiblei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WANG Jing
TheHolyBibleinfluences almost every area of western culture.Grasping of Bible helps English learners comprehend,master and use the language better,and conduc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In China,there have been some explorations and researches into Bible-relevant teaching,but more suitable teaching suggestions need to be rai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English culture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well.
TheHolyBible;English teaching;significance
H319.3
A
1671-8275(2011)06-0067-02
2011-10-03
王静(1980-),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9级高师班硕士研究生,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九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