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探索
——以黄山学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为例

2011-08-15 00:46汪艳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黄山微观

汪艳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探索
——以黄山学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为例

汪艳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立足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建设的实践,从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和培养市场需求型人才两方面分析双语建设的必要性,以课程本身特性和教学人员及受教对象的水平来分析双语建设的可行性。要想提高双语建设的质量,必须重在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研活动、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及政策引导和激励。

经济管理类;微观经济学;双语;质量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于“双语教学”给出的解释是: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做法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作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举措,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平台课程“微观经济学”实施了双语教学,以期以“原汁原味”性的专业学习来完成学科目标的重任,培养学生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经济学思维的能力,使其具备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素质,以成就外向应用型经管类人才。

一、经管类专业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必然不断国际化,务必要培养具有外语能力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教高[2001]4号文件,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据此,全国高校普遍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而经济管理类课程更是双语教学开展的前沿阵地。

2.培养市场需求型专业人才的需要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办学定位明确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基础、以人才质量为保障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其培养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使得他们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要更多地使用英语,英语能力强将有助他们创造、把握更多的机会,在工作中胜人一筹。

二、经管类专业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的可行性

1.课程本身的特性

“微观经济学”课程所讲述的经济学原理原本就是“舶来品”,若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沿阵地,是具有绝对的优势和可行性的。为避免中国式英语问题、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国内的双语教学专家普遍不提倡自编教材,现有可供选择的有国家“十一五”规划系列之原版权威引进的N·G·曼昆著的《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该教材经夏业良教授改编后通俗易懂,内容规范简明,逻辑更加清晰,在专业难度上属于初级水平,比较适合应用型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使用。

2.教学人员与受教对象的水平

课程主讲师资队伍的英语水平均达到国家六级或研究生学历水平,主讲教师多次荣获各项校级教学大奖赛的奖励。在每一年的各项教学评议和教学检查中该课程主讲教师均被评为优秀。同时随着我校办学层次的提高,所招收的学生素质也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逐渐适应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在我校的建设现状

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形式的开展已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从2004-2005学年开设该课程的中文教学之始直至2007年,经管学院经济学教研室的成员充分考察分析了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成功申报了黄山学院2007年的重点教研课题,以项目的建设来促进教学实践的开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7-2008学年开始至今,该课程先后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实施了三轮双语教学实践,具体形式为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教案及多媒体课件,作业及试卷均含有英文命题,口语比例达50%以上。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提高质量阶段。实践出真知,不断的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学研究,根据前几轮的实践,将教研课题的研究延伸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而且以前几轮实践为基础,将对经济管理学院的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加大双语教学实践的力度,并希望通过对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能够对相应院校、相似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设起到有效的借鉴。

经过三轮的教学实践,“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得到了来自于学生、同行、领导、视导组等多方面的肯定,各项排名均位居前列。通过原版教材的采用,配以标准的适宜比例的英语口语的采用,并以一定的英文来完成考核形式的命题,使得学生普遍能掌握了大量的经济学术语的英语表达,提高了学生对原版教材的阅读兴趣并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大量的学生能逐渐具备以两种语言进行经济学思维的能力。

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为教学形式的创新,要想提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为了让“微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适应目前及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不断更新。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讲教师,首先应能使用比较熟练的和标准的口语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讲地位是建立在师生双向交流之上的,沟通甚于说教,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替代教师的“独唱”现象,从而充分体现学生主导、主体的地位,以互动式与学生自主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师生互动,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兴趣,并学习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经济学思维,以求达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优化。

第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加强同行交流。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质量的保证与提高离不开同行之间的交流。同行之间教研教改活动的不断开展,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利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合适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梳理,教学重点以及疑点的明晰,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修订,以及教学流程、作业布置及批改规定的规范,从而可以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使教学充分结合所在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必须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递进式的双语教学,[1]以针对不同层次教学需求形成适于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的特色双语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双语教学最大的障碍自然莫过于英语能力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可以采用分班(专业)教学。目前经济管理学院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区分了英语口语比例使用的比重,比如入学时英语成绩较好的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则所有教学环节均加大了英语口语的比例。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先重于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并在新课讲解中适当减少英语口语的比例。由于经济学课程逻辑性较强,故每一次课前通常会作回顾,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两次课之间将新讲解内容进行消化,故回顾过程宜采用全英文表达,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逐渐适应双语教学,并建立对课程学习的信心。由于经济学原版教材普遍语言简单、通俗易懂,故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应重在选择中文抑或英文教材,而应重在内容讲解的英文比例的选择上。一味倾向于中文教材,英文讲解的形式来降低学习难度,却无形中打击了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毕竟学生找寻一本中文版本教科书作参考不是难事,而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表达形式往往禁锢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模式,故无论如何应选择原版教材以激励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第四,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注重考试环节与教学环节相结合,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成分,使本课程考试考核分散于教学全过程:具体包括 “作业、习题+课堂考勤 (结合我校学分制的改革现实)+课堂提问+闭卷理论考试”——→课程总成绩,而平时作业的完成形式、课堂提问的回答形式都应从“英文命题、中文作答”向“英文命题、英文作答”逐步过渡,且英文命题比例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加大。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作业均采用全英文命题,可以采用中、英文作答。很多有能力的同学已经将完成形式由从 “中文作答”转向“英文作答”。与此同时,在2007-2008学年的期末试卷英文命题比例占30%,学生平均得分21.5,得分率达71.7%;经过一轮实践经验的累积,在2008-2009学年的期末试卷英文命题比例提高到占55%,学生平均得分41.9,得分率上升为76.1%;2009-2010学年的期末试卷英文命题比例为55%,学生平均得分42.1,得分率为76.5%,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双语教学效果。

第五,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逻辑性很强,要求有高等数学等课程为先导课程,教学中有大量的图形和计算需讲解,学生往往感觉该课程较一般课程难学。但如果这些图形和计算能够从静态变为动态,能够生动、直观,还能根据需要反复播放,就能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课件的设计应注重符合课程特点,即富有动感;整体风格应简约、明快、流畅、协调以便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课件的演示应突破线性限制,宜独具匠心设计恰当的超链接;并应通过大量师生互动的内容设计编排,让整个课堂气氛极其活跃,真正寓教于乐。[2]

第六,加强学校政策的引导与激励。一方面,黄山学院为促进双语教学的建设,以明确的文件形式下达了对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并在相应的教学课题申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予以专门的经费支持,与此同时,为提高主讲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建设,选送主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以及各高校主办的经济学研修班、研讨会等,使得主讲教师有机会与国内的专家学者及同行进行各项交流,专业素质及教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所在经济管理学院从双语教学组织环境上予以了积极支持,如选择具有较好英语能力的专业班级进行试点实验等;又如双语教学实践之初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一定恐惧心理,为此学院开展疏导性教育等。并对双语教学有专项物质激励机制,在二次分配中教学课时增加0.1系数奖励等等。

五、结 论

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是英语能力的提升,还应是中西文化的交融陶冶,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外向的应用型经管类“双语人才”。尽管“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建设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前行的道路仍会面临很多困境,比如主讲教师毕竟未经受过系统的专业英语教育的培训,相应语言环境的缺乏以及交流合作的匮乏使得双语教学实践很难上升到更高层次。再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由于英文口语表达能力的限制、专业知识与英文教学的结合甚至双语实践所需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巨大付出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限制,很难形成一支有实际双语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段德君.高等院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4).

[2]汪艳.论多媒体课件在《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11).

责任编辑:高 焕

Abstract:It is an international trend in higher education to implement bilingual teaching in majors related toeconomic management.Based on the empiricalteaching ofMicroeconomicsin School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an Univers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atures of this course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ituation,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talents required by market.It also presents solutions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bilingual construction like updating teaching concepts,conduc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and providing guiding and inspiring policies.

Key words:economic and managerial subject;Microeconomics;bilingual;quality

Research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Quality of Economics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Taking Microeconomics in Huang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G642.4

A

1672-447X(2011)02-0123-03

2010-04-28

黄山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sykc002)

汪 艳(1979-),江西婺源人,黄山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黄山微观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