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的教育启示

2011-08-15 00:48◎/王
湖北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乔峰天龙八部武功

◎/王 志 王 艳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华人世界广为传诵。作为一名教师,在反复阅读欣赏之余,我慢慢体会到书中很多故事对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教育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书中充满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一种是素质教育,一种是应试教育;一种是为受教育者的幸福人生奠基,一种是让受教育者为获取武功第一的名号或登上掌门人宝座而不择手段。受教育者的人生也大相径庭。拿同是王室后裔的段誉和慕容复来说,段誉自小就生于皇宫、长于皇宫,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势利、浪荡、忌妒、好斗等习气,相反,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仁爱、善良、率真的美好品质。这与他的启蒙老师——身居皇位的伯父段正明实施的素质教育不无关系。这位段皇爷从小就在段誉的心中播下了仁爱、善良的种子,而没有逼这位未来的皇位接班人一味去练段家绝技六脉神剑,坚持了人格素质与技能素质的均衡发展。其结果就是段誉成了一位有情有义、仁爱善良、平等博爱的大理皇帝。而慕容复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慕容博。这位大燕国的旧王子,一味地把自己未了的恢复大燕国的理想强加给儿子,从小给他灌输的思想就是为了目标要克制自己的一切需要,甚至可以不择手段;逼他练就闻名天下的慕家绝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斗转星移。可最后,慕容复却失败了,疯了。他败在哪里?败在阴险、狭隘上,败在心态不平和上,他完全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是一个人格严重扭曲的人。他的失败,是他的老师教育理念的失败,是应试教育的失败。

启示二:“专”与“博”的教育要因人而宜。聪辩先生苏星河毕其一生,精研琴棋书画和武功,应该说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但终因有限的精力被分散太多,而在与独研一门武功的师弟比斗时败下阵来,落得几乎性命难保的结局。试想,以他的悟性,少发展1-2门爱好,结果会如此吗?再说原丐帮帮主乔峰,他对琴棋书画是一窍不通,起初就连汉语水平也让人不敢恭维。他的授业恩师玄苦大师刚收他为徒时,本想先教他学会汉语后,再传授武功,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哪知乔峰对语言的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收效甚微。最后,玄苦大师只好自己学习契丹语,用契丹语教乔峰习武。这真是英明的决策,使得乔峰跨越了语言障碍,将中原武功练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试想,如果当初玄苦大师不考虑乔峰的个性禀赋,也让他“全面发展”,他还能凭借独步天下的武功行侠仗义吗?我们要因人而异,结合学生的天赋禀性来追求最大程度的全面发展,而不能一刀切,一提全面发展,所有学生一个标准,一把标尺。

启示三:德育要高度重视。《天龙八部》一书中处处渗透着一种“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思想。虚竹天生憨厚、木讷,跟随师父在少林寺学武10余年,却看不到一点起色。后来,他经历了一系列巧合,阴差阳错地练就了北冥神功,戴上了逍遥环,当上了灵鹫宫宫主,娶了西夏公主,当上了驸马爷,爱情事业双丰收,顺风顺水。同一直不择手段追逐王位、权力、荣誉的慕容复及丁春秋相比,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感叹他运气太好了。其实,看似意外的好运,正好印证了“吉人自有天象”“好人有好报”的古语。试想,他若不是天生仁慈,怎么会救落难的天山童姥?他若不为人善良,怎么会在破解珍珑棋局上挺身而出?他若不诚实,又怎么会在西夏国招驸马的大会上获胜?所以,虚竹的成功靠的就是一个“德”字。这一切与他的恩师玄难在少林寺对他严格的德育是分不开的。可惜,这一套道理,慕容复及丁春秋一生都没有弄明白,总是怨天尤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纵观当今教育,我们还有许多教师、家长仍在演绎“慕容复”“丁春秋”的悲剧故事。君不见,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们学钢琴、学奥数、补文化课等,乐此不疲;教师们为了自身利益搞家教、办补习班,屡禁不止。如此一味地追求成绩,揠苗助长,而忽视孩子的品德修养,结果就是造成大批孩子从小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心胸狭窄,道德严重“缺钙”。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深地反思吗?

猜你喜欢
乔峰天龙八部武功
功夫熊猫
成年人的平庸,从合群开始
本地杀手
乔峰
唯快不破
浅析《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悲剧形象
预防过量用药的“天龙八部”
化妆品店 吸引顾客的“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