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的拆解:读《北迁的季节》

2011-08-15 00:43:37李昌银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穆斯塔法后殖民殖民主义

周 霞,李昌银

(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昆明 650092)

二元对立的拆解:读《北迁的季节》

周 霞,李昌银

(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昆明 650092)

《北迁的季节》描述的是被殖民国家苏丹民族独立后,所面临的民族内部的矛盾和困惑。 以后殖民理论为视角,小说中体现的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受到批判,说明被殖民国家不能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 为自己复制一个 颠倒的“东方主义”,只有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先进的思想文化,批判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抛弃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后殖民国家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北迁的季节》;二元对立;民族主义;拆解

塔耶布.萨里赫(Tayeb Salih,1929—2009)是一位苏丹作家,他被BBC评为20世纪最有名的阿拉伯小说家, 《北迁的季节》是他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也是一部经典的后殖民苏丹小说。1966年,《北迁的季节》第一次以阿拉伯语出版,之后被翻译为30 多种语言, 足见其巨大的影响力。2001年,该小说被大马士革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文学协会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阿拉伯小说,然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还比较稀少。 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 批驳小说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态度, 证明后殖民国家只有拆解僵化的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文化心态,才能构建和锻造自己的民族文化。

一 殖民话语和民族主义

萨义德是后殖民理论的开创者, 在他看来,“西方和东方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 东方被描述为强大的西方的软弱陪衬, 西方代表着文明和优越, 东方就是野蛮和落后。通过对‘他者’东方的建构, 西方划分了一种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3]41正是受到以‘东方主义’为代表的殖民话语的压迫, 独立后的被殖民国家走向了另一个反抗和颠覆的极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反抗殖民主义的最有力工具,因而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通常被看做对立的范畴。”[6]33“法侬认为,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是一致的, 只不过方向相反而已。 因而如果听任民族主义的发展, 那么独立后的帝国主义结构仍不能消除。”[6]34

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 独立后的被殖民国家倡导“黑人至上 ”鼓吹民族的一切文化是最好的,与西方文化对峙。然而却陷入了西方二元对立的陷阱。“本土民族文化的兴起是殖民主义文化导致的对立面。 民族文化在殖民反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民族性并不意味着僵化和排外, 在民族文化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变化之后, 我们切不可再死死抱住本土文化 的古董不放, 而应投入到战斗的现代民族文化中去。”[6]33

因此,独立后的被殖民国家只有抛弃狭隘的民族情绪, 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观念, 才能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重塑民族意识。麦克里奥德说:“殖民地人民的传统文化被不加批判地推崇和赞颂, 却忽视了当下人民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和挣扎…….因此在珍视传统文化遗产与人民当前对殖民主义文化的抗争之间, 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文化就成为必然的出路。本土的知识分子只有重新阐释,和改革传统文化,才能锻造新的民族文化。”[3]86

二 分析

(一)穆斯塔法对二元对立的拆解

对殖民者的仇恨和报复使穆斯塔法从小表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并最终到英国留学,期间他屡屡得手,让西方的女性跪在脚前, 亲吻他的脚说: “你是穆斯塔法, 你是我的主我的神。”[5]121而“我……是你的奴隶。”[5]121最终, 穆斯塔法遇到了他的终结者莫里斯。经过了几个回合的侵略和反侵略, 殖民与反殖民,穆斯塔法取得了胜利,把莫里斯征服为自己的妻子,这意味着穆斯塔法把欧洲当作女性去征服的梦想象征性地实现了。 莫里斯(欧洲)作为一个女性, 臣服在男性化的东方(穆斯塔法)的淫威之下, 为他敞开一切, 并为他高唱赞歌:穆斯塔法,我爱你!(欧洲)她 请求他征服她,并且为穆斯塔法(东方)的征服发出赞美。至此, 穆斯塔法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成功地模仿了西方的殖民思路, 并取得了象征性的胜利。

可是如愿以偿的征服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自由和胜利的喜悦,他埋葬过去的一切,并对别人说:穆斯塔法是一个谎言。 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一场骗局,一场虚空 。因为,他自己知道“民族主义已戏剧性地成为一种‘翻转的东方主义’”。[1]

穆斯塔法套用西方的殖民策略, 延续了东方主义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路, 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萨义德认为, “民族主义在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与殖民主义完全一致。因而, 在独立之后如果仍然坚持狭隘的民族主义, 无异于重复殖民主义的结构……接受了帝国主义留给我们的殖民者被殖民者,西方/东方对立的思维方式的遗产。”[4]

穆斯塔法决定把眼光转移到寻找民族出路上,这比学会怎样用英语报复更实用, 更有意义。他用批判和分辨的眼光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父权。 穆斯塔法看到了民族的劣根性, 他没有不加批判地推崇, 而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妻子的思想,把她从一个愚昧温顺的父权的陪衬品, 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开明进步、思想的都市妇女。 “自从嫁给了穆斯塔法之后, 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当然,所有女人经历了婚姻, 都会变化的, 但是惟独她经历了很特别, 很让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就好像她 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甚至村里曾经和她一同玩耍的同龄人看到今天的她 , 都要说她变成了一个新人, 一个大都市的女性。”[5]84不仅如此, 穆斯塔法还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一个真正的自由、民主、富强的未来。 因此, 他把自己死后, 儿子的监护权交给小说的叙事者,因为在很大程度上, 小说的叙事者就是穆斯塔法自己。“我……看到我的对手穆斯塔法就在对面……那不是穆斯塔法, 那恰恰是镜子里的我自己。”[5]112和穆斯塔法一样, 小说的叙事者有英国的留学背景, 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对殖民者的仇恨报复, 对自己民族主义的反思,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批判思考。 穆斯塔法把儿子交给他, 希望下一代走出民族主义的狭隘, 走出非此即彼的殖民套路。

在坚持二元对立和拆解二元对立,在坚守狭隘民族主义和学习先进文化的激烈交锋中,穆斯塔法在尼罗河中溺水而死,在笔者看来, 这代表着穆斯塔法对东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毁灭,同时也代表着他对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的追求。因为水既代表着毁灭又代表着新生。[2]旧约中,上帝发大洪水灭绝地上的一切罪恶,唯独留下诺亚一家及其忠实善良的动物,这里洪水洗刷了人类的罪恶,世上的污秽和邪恶,使世界获得新生。水成为再生的象征。穆斯塔法在水中溺死, 意味着他想要洗净自己“殖民”的罪恶,与西方的殖民影响划清界限,从而获得新生和希望。

从穆斯塔法的身上我们看到他从狭隘的民族主义中走出来。 对被殖民者来说,只有忘记仇恨, 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既不盲目仇外,也不抱住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 唯民族文化至上,只有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批判地对待文化遗产,才能在新时期塑造自己的民族文化,从殖民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和撒那对二元对立的拆解

穆斯塔法死后, 面对纷至沓来的求婚者, 她发誓除了亡夫之外谁也不嫁。经历了穆斯塔法带给她的全新的婚姻,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女性身份和地位之后, 她不愿再做成规陋习的奴隶。因为她在丈夫的启蒙中觉醒, 作为苏丹人, 她没有狭隘地认为民族的一切都是好的,相反她看到了民族的落后狭隘,接受了一种先进和自由的思想:男女平等。 她勇敢地反抗自己民族的丑陋,抵抗父权和男权, 无形之中, 这是对殖民话语和民族主义的反抗和瓦解。在东方学中, 东方是女性化的, 被动, 软弱, 而西方是男子气概的, 积极,主动,理性。而“民族主义”也是一种“带有性别的话语,强化了父权, 更加导致男女间的不平等。”[3]114在这个意义上, 和撒那的反抗超越了女性主义的范畴, 是对“颠倒的东方主义”——民族主义的否定和反抗。

此时,父兄逼迫她改嫁。她采取了第一步的反抗,主动要求嫁给小说的叙事者,因为叙事者就是另一个穆斯塔法。这个决定是出于她对一种先进和开明的文化的信任和安全感, 与其说她想嫁给她,倒不如说,她想要追随先进的思想与文化。 同时我们也看出,作为一名苏丹的妇女,她已经从愚昧中觉醒,从民族主义的狭隘中挣脱出来。

终于,她不得不采取最极端的手段来反抗父权的奴役:同归于尽。她的每一个部位都布满了伤痕,而那个男人至少被匕首捅了十几遍,包括生殖器。菲勒斯(phallus)代表着“父亲”的名义,权力, 律法和对个人欲望的压制,对菲勒斯的毁灭就是对父权的毁灭,对压迫的反抗和颠覆。西方把东方女性化,以男性和父权自居,和撒那的反抗不仅控诉了西方对东方女性化殖民的罪恶,同时也更加控诉了东方模仿西方殖民手段的罪恶。

(三)叙事者对二元对立的拆解

小说的叙事者拥有和穆斯塔法一样的留学经历,面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另一种先进文化的冲突时, 叙事者拥有和穆斯塔法一样的矛盾和挣扎。目睹穆斯塔法及其妻子和撒那在这场冲突中死亡的结局, 叙事者的内心受到剧烈地震动,尤其当他发现穆斯塔法的报复经历时, 愤怒占据了他的心,这样的秘密让他毛骨悚然,义愤填膺,羞愧难当,因为他自己就是另一个穆斯塔法。 殖民者对自己民族的奴役和压迫是可恨的,如果我们自己也效仿殖民者的卑劣和残酷,那我们自己也许是更可恨的。叙述者跳进冰凉的河水里发泄自己的愤怒, 正如他自己所讲的一样,穆斯塔法只是一个谎言,穆斯塔法进入西方内部所发现的西方对东方的话语权也只是个谎言。 叙述者向北游去, 他想要逃避自己民族受伤之后狂热的复仇心理, 不理智的手段, 重蹈西方覆辙的错误模仿。他拼命地向北游去, 他认为他的目标在上面, 不是在下面, 在北方, 而不是在南方。 他似乎想要竭力摆脱可怜又可恨的民族主义,追求“北方”的先进民主之处, 可是来自河床深处的某种力量却牢牢的抓住他, 让他无法前进。因为毕竟他是自己民族的一份子, 民族的屈辱和伤痛自己也有一份, 他不可能完全抛弃自己民族的历史。最后他发现自己处在了中间位置, 既无法北上,也无法返回。他最终明白 疯狂地报复, 愚昧地模仿,不顾本民族的实际情况, 崇洋媚外是不可取的,但是发烧的民族主义,与西方僵化地对立,非此即彼,二元对立, 坚持民族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好的,西方的一切即使是先进的也是坏的, 只能让自己的民族陷入困境。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用开明公正的态度来面对东方和西方。 在小说的末尾叙述者说:“如果我无法原谅, 那我将试着忘记。”[5]139

三 结语

从穆斯塔法及其妻子,及叙事者身上, 我们看到了民族主义在摆脱殖民话语的影响时, 是没有出路的,他们三者都在固守传统文化和吸纳其他先进文化, 在坚守民族主义和拆解二元对立的激烈交锋中走向毁灭和醒悟, 意识到后殖民国家的人民只有以动态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勇于借鉴吸收其他文化,打破二元对立模式,后殖民国家才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1]Partha Chatterjee. The Thematic and the Problematic, Nationalist Thought and the Colonial World: A Derivative Discourse[M]. United Nation University, 1986:38.

[2]Wilfred L Guerin.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161.

[3]John Mcleod. Beginning Postcolonialism[M].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4]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M]. London: Routledge, 1978:276.

[5]Tayeb Salih.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M], New York:Nyrb, 2009.

[6]赵稀方. 后殖民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The Subversion of Dichotomy: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

ZHOU Xia,LI Chang-y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China)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 is about Sudan’s struggles and conflicts after being colonized and national indepen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 colonialism, the nationalism based on dichotomy is criticized, which is in order to approve that the post colonial Sudan should not repeat the same road of Orientalism disguised as Nationalism.Post-colonial countries can embrace a promising future no other than abandoning the ultranationalism and the idea of dichotomy, by the way that to adopt the advanced culture with the open and tolerant attitude, and critically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 dichotomy; nationalism; subversion

I106

A

1008-9128(2011)05-0062-03

2010-11-24

周霞(1986-),女,云南红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后殖民文学。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穆斯塔法后殖民殖民主义
帝国视阈与殖民主义电影中的地方和江南风景
穆斯塔法
北京文学(2021年6期)2021-06-10 19:27:21
穆斯塔法
全球化之下的少数族群——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浅探
后殖民解读与性别研究的有机结合
——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中的马琳·诺比斯·菲利普诗歌研究》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1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古代文明(2014年4期)2014-10-13 00:02:44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3
《北迁季节》: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危机及艰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