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丛红,刘琴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皖北地区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马丛红,刘琴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国开始出现农民工的返乡潮,而随着他们的返乡,之前在城市中就学的子女也随之返乡。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在返乡之后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有些甚至比较突出,而这些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皖北地区;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民工一词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应运而生的,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农民工的进城和返乡,出现了人们关心的两个重要问题,即留守儿童和返乡子女的教育成长问题。他们的教育成长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一直都十分引人关注,这里我们要重点研究的是返乡子女的教育问题。
安徽是农民工的输出大省,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走出家门,流向城市,而这其中皖北地区是农民工输出的重要地区。皖北地区包括淮北、宿州、亳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占安徽40%的人口,30%的土地,50%的粮食产量,在安徽经济社会格局中,地位尤为重要。但皖北GDP仅占安徽的20%,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生活并不富裕,这一情形也迫使他们为了改变自身和家庭现状而离开家乡。仅阜阳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就达250万人之多,占人口总人数的25%,年劳务收入300亿元,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40%。
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民工开始出现返乡潮。
1、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主要是因为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开始放缓,甚至有些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破产的境地,这些状况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从而引起就业岗位的减少。这种情形也波及到国内部分的外向型企业,致使公司开始裁员,一部分农民工由于失去工作岗位只好回到农村。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纷纷出台了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鼓励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这也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如阜阳市截止2011年2月份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就有2.1万人之多,创办经济实体1.1万个。在2011年农民工招聘洽谈会上,2.8万人签订了用工协议,更多的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2、子女教育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子女教育因素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到户籍和学籍制度的限制,使他们不能参加所在城市的中考和高考,不得不回原籍读书和参加入学考试。阜阳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户籍限制不能参加入学考试而回到家乡就学的学生就达8000人之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不使这一情况在他们的子女身上重现,他们也只好回到家乡。
农民工子女回到家乡以后,由于他们之前所生活的城市环境、接受的教育远比农村优越,这使得他们在返乡以后,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面临着困境。
1、地方政府应对机制的不健全。对于出现的农民工子女的返乡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表现出准备不足、考虑问题不周全的情况,无法及时解决返乡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以及他们可能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存在的心理问题。
2、返乡子女学习的不适应。农民工子女回到家乡学习以后,由于两地使用教材的内容、版本、难度等不同,使得他们很难跟得上进度,很难理解教材的内容,甚至有些课程在农村中小学中根本就没有开设,很难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这就造成一部分返乡学生的学习很吃力,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自然就会下降。譬如,北京由于实行课改较早,比较强调素质教育,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而安徽比较重视文化课教育,两地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衔接。
3、返乡子女交流的不适应。由于返乡子女在交流时一般都使用普通话,而回到农村以后,当地的村民、同学则使用方言居多,有些时候是普通话和方言混杂,这就造成了返乡学生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很难让自己的情感表达出去,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形成比较孤僻的性格,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4、返乡子女生活的不适应。返乡农民工子女一开始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在那里基础设施较好,文明程度较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给城市带来更多的便利,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人们在生产生活发展中受到限制。农民工子女回到农村以后在生活方面难以适应,一旦调整的不及时,会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心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返乡农民工子女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他们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合力来共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关键。我们应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切实改变落后的农村经济面貌,改变生活水平较低、文明程度不高的基本状况,以此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2、地方政府应对机制的建立健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关心返乡农民工子女。对于返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问题,地方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安排好他们所在地方学校的接收工作,以及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提前加以解决。
3、学校应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这里需要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做好返乡学生的接收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要做好教师的工作,让授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充分了解返乡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状况,同他们进行沟通,消除隔阂,同他们成为好朋友,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充分考虑到返乡学生的实际,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三是学校要和返乡学生的家庭建立长期的联动机制,共同解决好返乡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4、开设心理辅导课。教师要根据返乡学生实际以及他们的言行变化,有针对性地给以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过来,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事物。
5、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使返乡子女融入校园中。学校要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返乡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增进他们与同学、老师间的交流,建立起新的友谊和情感,减少孤独感,积极适应新的环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因而我们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的指引下,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聂芬芬,王晨,郑灿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现状及对策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08,(12)
[2]艾新.应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子女就读[J].致富天地,2009,(5)
[3]刘学东.教育公平视角下返乡农民工子女就学困境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
[4]李慧.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吉林教育,2010,(12)
G642.0
A
1009-9530(2011)05-0087-02
2011-06-11
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9248)
马丛红(1976-),男,安徽安庆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