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运动员兴奋剂问题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机制思考

2011-08-15 00:54刘晓权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兴奋剂竞技运动员

刘晓权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福建福清350300)

我国专业运动员兴奋剂问题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机制思考

刘晓权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福建福清3503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兴奋剂事件频发进行剖析,认为体育管理体制的落后等方面是造成兴奋剂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兴奋剂;专业运动员;举国体制;社会保障

兴奋剂的泛滥是现代竞技体育的悲哀,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成为取得辉煌成绩的现代体育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我国,2001年10月,因涉嫌服用禁药,著名女子跨栏选手刘静被处以禁赛两年的处分,无缘九运会;国际柔道联合会查明,佟文在2009年柔道世锦赛后的尿检呈阳性,并宣布对其执行禁赛两年的处罚,取消世锦赛所获金牌。专业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竞赛结果是否“干净”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正面形象和健康发展。然而,在反兴奋剂呼声和宣传教育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为何仍会存在如此之多的兴奋剂事件?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值得我们探讨。

笔者试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运动员为什么服用兴奋剂”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成因分析

1.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体育现状

始于1951年的全运会,其诞生乃至成长带着计划经济的色彩,诸多的体育项目未实现市场化,仍然以行政权力干预为主导。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对体育的要求,已经由过去的政治追求更多地转化为与大众密切相关的全民健身。但在各级主管部门对下属体育事业单位的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上,竞技体育所占分量还是远远多过社会体育。由于社会体育评定标准缺乏量化指标和硬性任务,体育主管部门自然把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了竞技体育上,要求其出成果、出成绩,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重竞技轻社会”惯性思维的循环。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四年一次的全运会,运动员代表各省份参与竞争,对于地方体育部门来说,他们扮演着竞技者和地方利益维护者的双重角色。全运会成绩是体育主管部门展示工作业绩最主要的渠道,运动员拼奖牌拼成绩的结果将决定地方体育部门的地位,官员的升迁留降也与这个硬指标挂钩。在这样的情形下,让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成为了最快达到目标的不二选择,使这一不合法的操作“合理化”。

2.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健全

竞技体育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只能是少数运动员,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的专业运动员因残酷的优胜劣汰而被压缩了生存空间乃至被社会边缘化[1]。这样一个群体,在退出竞技舞台后,拥有的仅仅是单一的体育技能,严重缺乏再就业的能力。据统计,我国2007年度全运会项目在训的注册运动员人数为41442人,而每年会有约3000名运动员退役,待安置的退役运动员有34000人,每年提供给运动员的就业机会十分稀少,运动员的就业形势严峻[2]。

虽然当前我国为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为政策性安置、上大学和自谋职业。但是随着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些措施都已捉襟见肘,无法惠及所有的退役运动员。就国家关于退役运动员免试上大学的政策和措施而言,只在一定程度上为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运动员服务,更多的运动员无法获得这个机会。与同龄人相比,运动员们在退役之后,在面临社会就业压力时,往往显得十分脆弱,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当搓澡工挣钱谋生;世界长跑冠军艾冬梅因生活所迫卖奖牌等,这样的例子很多。

这一现状,也构成了我国专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重要原因。许多专业运动员在自己的运动高峰期冒险使用兴奋剂,迫使自己在竞技场上创造成绩,以求获得冠军,换取足够的奖金和利益,为自己退役后的生活打下物质基础。因为高峰期过后,如果不出好成绩,面临的将是退役后尴尬的处境。

3.大众传媒的异化

公开、透明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的一大特征,其极高的关注度与媒体的强势介入是密切相关的,更是共存共荣的。

体育注重的应是参与,然而观众喜欢的却是富有竞技、充满对抗的比赛。媒体在利益导向的驱动下,将“成王败寇”的评价、强烈的胜负荣辱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报道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育受众的价值观,日积月累沉淀在社会潜意识里。媒体对冠军一味的赞扬使获得好成绩的运动员感到压力增大,没有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羡慕冠军的社会荣誉和媒体吹捧,也强化了夺取优胜的心理[3]。面对压力,运动员如果自身能力不足以达到目标,使用非法手段就成为了强而有力的选择。

二、心理成因分析

1.借助外物的心理

社会历史哲学认为:人们可以借助外物达到自如参与实践活动、完善自身素质的目的[4]。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自身躯体能力的微不足道,因而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通过外部工具的介入,人的身体机能得到了延伸和放大。在这个意义上,药物成为人类借助外物提升自己能力的手段之一。在古代奥运会中,就有运动员使用芝麻油来增强耐力。而2000多年后的今天,运动员开始寻找更强有力的药物来战胜对手。

人类是在自身生存的压力下形成内在的借助外物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并且这样的机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心理状态。

在服药者眼中,兴奋剂的使用和正常的训练手段、营养手段在实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即使有道德上的罪恶感,但仍都是取得胜利的途径,这是借助外物心理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如果没有抵制这种不法手段的环境,后果是异常严重的,如东京奥运会的兴奋剂泛滥等。

2.竞赛结果不确定造成的焦虑心理

对于比赛结果的预测、期盼,是体育受众们观看比赛的重要心理动力。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来说,由于构成影响运动竞赛结果的因素复杂,使得竞赛中成绩的控制难度增大,为了争取对比赛结果的主动权,使用兴奋剂增强运动员实力就成为了一个选择。

对外部环境及未来的不可控制造成了人焦虑心理的产生,这也是不安全感的自然体现。服药运动员知晓兴奋剂能提高其身体某一部分运动能力,使得比赛获胜机会更大,并可以从心理上克服焦虑,对运动竞赛结果的控制更有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兴奋剂安慰的作用甚至大过本身的作用。

3.利益的巨大反差导致的心理失衡

许多研究兴奋剂泛滥问题的学者认为,物质利益的诱惑和社会声望的获得是使用兴奋剂的最主要原因。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胜利者是与舆论和政府的赞扬和奖励挂钩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何雯娜夺得女子蹦床冠军,其含金量达到500万元人民币。获得与没获得冠军之间这种巨大的利益反差,成为了运动员争金夺银的重要动力,当然也强化了他们使用各种危险的外界手段去夺取胜利的决心,这其中当然不乏兴奋剂。

三、相应对策

1.实行体育市场化

体育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改革不仅可以使运动员有效避免因单一的运动技能在退役后遭社会淘汰的局面,而且还可获得不菲的收入。收入的增加和保证可以使退役后的运动员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服用兴奋剂的可能。

2.培养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能力

单一的体育技能使得退役运动员缺乏就业能力,这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国家及各地区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开设针对退役运动员的综合技能培训课程,以培养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能力。还可以由国家与社会力量合作,在短时间内让运动员学习基本的社会工作能力,并为其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让运动员在重返社会后进行进一步的充实,从而实现真正的再就业。

3.关注运动员的心理波动

一般在临近比赛前,运动员的技能战术和身体机能变化远远低于心理状态的波动,也就是说其心理波动会直接影响水平的发挥,甚至导致产生使用兴奋剂的消极心理。因此,应做好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压力调节工作,还应在日常训练中建立一个系统的心理防控机制。通过观察和记录运动员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备战,有效预防使用兴奋剂。

4.构建合理的体育社会价值评定体系

构建合理的、纠正失衡的体育社会价值评定体系,是反兴奋剂斗争所必须解决的根本社会问题[5]。社会大众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运动员对待比赛结果的态度,是重参与还是重输赢,这成为影响运动员、教练员赛前心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反兴奋剂氛围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提倡尊重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注重体育运动的参与,引导社会大众合理对待竞技冠军和未成功的运动员的价值,加深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

5.全面开展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活动

反兴奋剂工作应坚持以教育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厉查处只是治标的办法,通过教育达到预防的目的才是治本的办法。因此,全方位地开展反兴奋剂的社会科学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反兴奋剂工作的关键是预防,而达到预防的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认清使用兴奋剂的危害。运用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介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和监督,将教育和惩处相结合,从根本上杜绝兴奋剂的使用。

[1]邓芝均,杨永晶,王军.关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对策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25):66-68.

[2]郝志伟.影响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成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65-67,78.

[3]张弓.异化的奥运——大众传媒有关奥运报道的话语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29-31.

[4]易剑东,余俊明.论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4-7.

[5]王革,魏源,卓莉,等.竞技体育运动面临的兴奋剂问题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80-82.

【责任编辑祝颖】

Social Causes and Psychology System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 Athlete Provocative Problem in China

LIU Xiao-qu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 350300, China)

From the angles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the literature data and logical analysis a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of doping incidents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ackward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main cause of provocative,an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provocative;professional athlete;national system;social security

G 80

A

1008-3863(2011)01-0083-03

2010-07-04

刘晓权(1989-),男,福建宁德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

猜你喜欢
兴奋剂竞技运动员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