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文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辽宁沈阳 110300)
如何理解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
王玉文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辽宁沈阳 110300)
论述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由于各院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存在的较大差异,致使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很难深入发展。认为这种现象与人们对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的理解相关。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绝不应该是高师采用单科培养中学教师那种学科水平意义上的“学术性”,主要应该体现在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所应达到的学科水平和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能力上。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专业建设
我国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小学教育专业)是高师正在建设中的一个新生专业,专业开办十余年来,各院校为凸显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高”学术水平,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提出了明显高于传统中师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普遍存在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重深度轻广度的共性问题,自觉不自觉地向传统的培养单科中学教师的高师课程标准看齐,以学科课程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衡量自身学术水平的标准。认为非如此就无法凸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学术水平。结果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其学术性和理论性较强,而师范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弱[1]。不少高师本科毕业生难以较快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都显欠缺[2]。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工作[3],有的人教了几年书,板书仍然不过关[4]。
上述现象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十余年里,由于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成型的借鉴模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传统的中师、高师办学经验或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而造成的必然结果。但如果从深层次研究则发现,这与人们对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理解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究竟如何认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这一问题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焦点。
高校任何一个专业的学术水平必然与其办学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并受制于培养目标。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上分析,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都不可能与现行学科门类的某一分支学科相对应。“小学教育专业属多学科支撑的一个专业,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学、史学、健康医学、音乐、美术等。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多学科支撑一个专业的特点决定其需要一个综合性、多学科背景的大学作为依托。”[5]因此,用传统高师关于教育学学科或者其他某一学科知识层面的学术水平来衡量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水平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小学教育专业多学科支撑的专业特点,使人们很难在这众多的学科中选择哪一个学科或哪一类学科将其确定为专业基础,从而在知识层面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尽管在理论层面上有人认为小学教师的主教学科是数学和语文,所以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和中文学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并且有的高师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也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划分为大文、大理方向。但这些都是借鉴中师多年来培养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而来的,缺乏理论的支持。
依照普通高校专业划分的依据来分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属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专业。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主要应由小学教育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所决定。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小学教师应做的工作是“如何教”的问题而非“教什么”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小学教学内容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导致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其拥有的学科知识准备并不成正比。“小学教师单纯学科知识的增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程度,他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则成为影响其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6]这说明,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不一定必须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学者”不一定就是“名师”。因为小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教师如何精通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在于教师是否有能力使小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强的学习自信心和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形成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特的探索意识、创造能力等。因此,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是衡量其职业水平高低的核心所在,小学教师的学科学术水平和学术素养的高低,最终都必然在其教育教学能力上得以体现。这一现实提醒我们,对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学术水平”的理解,应该跳出传统高师关于学术性的理解而重新做出一个思考。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怎么设计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还是制定怎样的教师专业标准,都回避不了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在重要性上更加突出……我们需要在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必要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并且重建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取向的教学体系。”[7]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波依尔(Ernest.L.Boyer)在《学术水平反思》报告中提出:理论确实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也会产生理论。最好的教学可以改造研究和实践工作者[8]。以此为据他提出要拓展对学术水平的理解。他认为学术水平应该包括:“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运用的学术水平;教学的学术水平。”在波依尔看来,教学是一门学术性的事业。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按波依尔对学术水平的理解,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的过程。事实也如此,好的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对前人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同时,也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不断生成教材中所没有的新知识,把学生与自己都推向新的创造性的方向。并且更重要的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根据小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供其使用,只能是教师自己根据所教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安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及教学进展实际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指向教学目标。整个这一教学实践进程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包含小学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无一不体现小学教师知识综合应用的学术水准。单就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的产生而言,在高师的学习过程中,单纯靠哪一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多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类知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水平不应该单纯用某一学科知识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主要应该体现在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所应达到的学科知识水平和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能力上。况且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把所有应用学科的知识水平,都提高到相当于传统高师采用单科培养中学教师那样的学科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这样理解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促进其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中,科学地确立其培养目标、合理地进行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有力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小学师资的目标,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1]曹慧英.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9):69-73.
[2]李益众,蒋玲.高师毕业生为何站不稳三尺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7-05-21(2).
[3]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6(6):3-6.
[4]程墨.中学校长当上免费师范生导师[N].中国教育报, 2007-09-16(1).
[5]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5):25-30.
[6]申仁洪,黄甫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1):9-15,24.
[7]朱旭东.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 2009(6):1-9.
[8]欧内斯特.波依尔.学术水平反思[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3.
How to Understand “AcademicNature”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in Normal Universities
WANG Yu-wen
(Xinmin Normal College,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300,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reat differences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among different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the cause of the difficult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This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 nature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academic nature”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should never be the same kind of“academic nature”in training teachers of a single subject.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is kind of“academic nature”should mainly be reflected in the ability to meet the actual need and be engaged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ies;the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academic nature;specialty construction
G 652
A
1008-3863(2011)04-0017-03
2011-03-10
王玉文(1955-),男,辽宁新民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 祝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