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泉良
(湛江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写作教学中文体选择能力及其培养
杨泉良
(湛江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写作要求表达内容与形式运用相统一,写作教学中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而实际写作教学中这项内容又是长期被漠视的,它成为造成中小学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针对内容表达需要的文体选择训练,强化写作评价中的文体选择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写作中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写作教学;文体;选择能力;培养
写作能力并非单纯是“写”的能力,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写”之外,还必须有生活的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适应写作内容需要的文体选择能力等等因素的支撑。在写作教学中,生活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倍受关注,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适应写作内容需要的文体选择能力往往被忽略,语文课程标准对文体淡化的理念使这一状况更为严重。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对适应于表达内容需要的文体选择能力的强调,成为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加强写作素养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是非常丰富的,其中适应表达内容需要的形式选择能力就是重要的构成因素。形式选择包含语言形式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表达技巧运用的选择,等等。这些选择集中体现在文体上,不同的文体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结构形式及表达技巧运用的规律。因此,文体选择实际包含了这些与内容息息相关的形式因素。第一,写作能力包含适应表达内容需要的文体选择能力是由写作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决定的。任何作品都要求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写作所涉及的具体内容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根据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只有选择与内容特点相适应的文体,内容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完整的和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表达,诸如抒情性的内容最好是用诗歌和散文的形式,那些强烈情感的内容最好选择诗歌的形式,而那些意蕴曲折、内涵丰富的情感则最好采用散文的形式,表达观点的内容适应于选择议论性文体,说明事理类的内容适应于说明文体,记录人物和事件的则适应记叙类文体。这种适应内容需要的文体选择会大大加强写作的表达效果,如果文体选择不当,会对内容表达产生负面效果甚至导致整个写作的失败。因此,写作中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规范了内容表达中文体选择的重要价值,使其成为写作能力中的重要内容。第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写作又强化了文体选择在整个写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在传统写作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培养的共同目标,写作训练的内容往往是整齐划一的,文体要求也是明确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文体选择的余地,文体选择能力受到制约。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写作,不仅写作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固定的文体约束也获得解放。自主写作、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意思,成为写作教学和写作训练的全新理念,这种个性化的写作由于内容表达的自主性,使文体选择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第三,写作评价对选择文体的要求。文体作为写作能力重要的形式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它决定着内容的表达效果,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评价中始终处于一种重要地位。一般作文比赛以及中考、高考作文要求中往往有这样一项“自选文体”或“文体不限”等。有的学生误解为文体无关紧要,实际是特别强调文体选择,通过你所选择的文体判断对表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也可判断写作中内容与形式结合的水平。
中小学生文体选择能力的欠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他们写作能力普遍不高的重要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原因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必要的。第一,在写作教学中过分注重内容,忽略形式。写作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的,内容是主体,形式是载体,没有内容写作失去生命,缺少形式生命失去依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然而在传统写作教学中看重内容,忽略形式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篇好的文章最重要的标准是思想正确,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反映社会主流意识等等,如果缺少这个前提,形式因素就不会纳入评价的范围,这种以“思想性”为核心的写作评价,完全游离了写作作为个性化行为的特点。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和运行,写作形式因素最为重要的文体被忽略,针对具体内容的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第二,阅读教学的模式又加深了写作能力培养中对文体选择能力的漠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写作成品的能力,而阅读教学是对写作成品进行理解和把握能力。阅读教学所涉及的课文其文体归属十分丰富的,通过对不同文体内容和形式结合的范例,培养学生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文体选择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然而由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化使这种契机化为乌有。在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中,无论课文是什么样的体裁,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都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即介绍背景——划分段落——讲授课文——归纳主题——提炼特色。这种模式化扼杀了具体课文的文体归属,模糊了学生的文体意识,强化了学生对文体特点的漠视。第三,对淡化文体写作的误读。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写作的自主性,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因素,强调淡化文体写作,其用意是使学生在写作中敞开思路,放开手脚。因此,淡化文体并不是取消文体。但这一理念却为一些语文教师误读为写作可以不考虑文体,于是在写作教学中完全围绕内容转。使语文课程标准解放学生思路,放开学生手脚的努力,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过去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学生写作构成的束缚和限制,现在集中到了内容要求对学生写作的限制上,作为形式因素重要内容的文体,实际上被取消。这就导致了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之后,写作教学中针对内容的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针对内容表达需要的文体选择能力,是构成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写作教学能力培养中缺失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对文体的敏感性,只有具备文体意识才能面对具体内容迅速而准确地作出文体选择,文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文体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在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文体知识,记忆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具体文体常用的表达方式等,使学生在知识层面对文体有一个全面而有区别的掌握。文体知识是文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是文体意识,因此,在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写作训练,同时要有效地结合阅读教学,改变阅读教学中不顾课文文体特点千人一面的教学状况,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体讲授内容,结合内容表达阐释文体选择的价值,尤其是对表达方式的分析和概括,更要密切结合文体进行,在这样明确强调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渐形成学生的文体意识。第二,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针对内容表达需要的文体选择训练。这是培养文体选择能力的直接方式,训练既是文体意识的强化过程,也是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过程,有意识的训练是指对文体选择的专门训练。一方面规定具体的写作内容,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文体进行写作。写作结束后通过相同的内容表达的不同文体选择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进行判断,强化文体选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进行文体改变的训练,如将记叙文改为说明文和将说明文改为记叙文,将小说改为散文和将散文改为小说,等等。就是把一些特点相近,容易混淆的文体进行文体改变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理解、体验和把握这些相近似的文体的细微差异,从而为写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文体选择奠定基础。有计划的训练是指训练要讲究程序性,要反映渐进性原则,诸如在改变文体写作训练中先要在差别较大、各自特点明显的文体之间进行,这类文体改变训练达到了预期效果之后,再进行差别较小的文体转换训练。从训练的内容上,也要有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所谓宏观训练是具体文体的整体特点的训练。所谓微观就是将文体整体特点进行分解训练,如不同文体的语言训练、结构训练、表达方法的运用训练等等,使学生具备文体选择的深刻把握和具体安排的能力。第三,强化写作评价中文体选择的导向作用。写作评价对于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写作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写作操作,因此评价导向对于培养学生文体选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首先要明确传统写作中“文体自选”和“文体不限”要求的内涵,这种要求本身就是评价的依据。前面已经谈到一些教师对这两种要求的误读,实质上,将这两种要求特别的提出来本身就是对文体的强调。其内涵一是强调文体在写作中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是评价写作优劣高下的内容。二是文体在写作中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要根据个人对内容不同的理解和处理,进行个性化选择,如何选择文体成为衡量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文体和文体选择能力在写作整体评价中始终是被看重的。其次,有意识在日常写作评价中对文体选择内容进行强调。虽然文体选择能力在写作评价中被看重,但是这种看重多体现在作文竞赛以及高考、中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大型活动的写作要求中,日常写作教学中对这方面评价的强调明显不足,在日常作文教学讲评中,往往集中在思想内容的分析和写作技巧运用的评价上,这两方面内容虽然与文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总是被讲评者漠视,这不仅仅造成学生在写作中对文体的漠视,也与大型写作活动和考试对写作在文体上的要求出现反差,使两者都受到影响,因此加强日常写作教学中对文体及其文体选择能力的评价既适应写作自身的规律,也使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达成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文体能力的提高。再次,对作文的评价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传统写作评价中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割裂,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并没有得到改善,由于对“淡化文体”写作的误解,漠视文体和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的状况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通过写作评价中内容和形式统一,回归文体及文体选择能力在写作评价中的地位,使文体和文体选择能力成为写作水平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作教学中文体选择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长期被漠视的内容,这是中小学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写作中文体选择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和新.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50-51.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倪文锦.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7][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李红贵.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6):108.
On theAbilityofStyleSelection in WritingTeachingand Its Cultivation
YANG Quan-liang
(School ofHumanity,Zhanjiang Normal College,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
Writing requires the unity of the contents and the form.It’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tyle selection in writing teaching,which isusually neglected in practice.It isthe important rcause of the deficiency of writing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hich is an emergent problem.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awarenessofstyle,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of style selection,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style selection in evaluatio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y.
writing teaching;style;selection ability;cultivation
H193.6
A
1674-831X(2011)02-0022-04
2010-11-26
杨泉良(1961-),男,内蒙古通辽人,湛江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