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高玖灵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
我国建国来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发展过程及总结
陶 然,高玖灵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
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大学体育场馆设施近70年发展过程及总结,大致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大学体育场馆设施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阶段体育场馆设施从简单化到规范化过程和第三阶段是体育场馆设施从规范化到标准化、优美化过程,为后者研究提供一些理念依据。
体育;场馆;设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继承和发扬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体育的基础上,接受和改选旧体育,使中国体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1950年7月,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给第一份体育杂志题写刊名时,送来了 “新体育”三个大字,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体育发展史步入了新的阶段,也表明了新生的人民政府对国民体育重视。新体育思想是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方针的确定打下了基础。“体育为人民服务”是新体育思想的本质和核心。大学是我国培养体育人才及传播新思想源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又根据当时的学校体育现状,制定了合乎规范要求的学校体育基本目标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及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开始组建新的体育人才的培训机构,使学校体育很快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新中国一诞生就表示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特殊关注。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指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要学生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大学体育应该得到重视。1952年,在“培养工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的全高校院系调整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称上海体育学院)在上海诞生。1953年,中央体育学院出现在首都北京的西南部(1956年后改称北京体育学院)在钟师统为首任院长。此后直到1954年,在南昌(后迁到武汉)、西安、沈阳、成都也先后建立直属的体育学院。从此,大学体育场馆设施才慢慢地建立起来。
从1949~2011年中国经历65年发展历史,中国大学体育场馆发生翻开覆地的发展,特别是自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到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就进入一个以筹办奥运会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我国体育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受奥运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刺激,全国各地兴建大型综合体育设施的热潮也是方兴未艾。我国全运会、城运会以及农运会等全国性大型运动会往往采用各省和各大城市轮流主办的方式进行,各举办城市几乎都要大规模建设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和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每一项大型运动会闭幕,都会为主办城市留下一大批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场馆。大学体育场馆为参与2008奥运会项目,也纷纷建起许多标准优美的场馆,这为大学体育场馆建设开设新的篇章。在此以我国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发展过程为研究点,总结我国大学体育场馆的发展规律及趋势为我国决策层提供一些理念依据。
经济社会变革、文化转型与体育场地的发展息息相关。建国到现在大学体育场馆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国的大学体育场馆设施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阶段体育场馆设施从简单化到规范化过程,第三阶段是体育场馆设施从规范化到标准化、优美化过程。
第一个阶段我国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在从无到有的过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体育运动十分落后,遗留下来的体育场地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质量很低。到1949年,全国只有4982个体育场地,大学专门体育设施很少。建国初期,中国一些大学如: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有名大学基本上没有体育课,自然就没有体育场馆设施。
建国初期,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了第一个高潮,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以国家预算方式进行体育基本建设投资,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和训练场地。各个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医院等单位积极建设各类供群众锻炼的体育设施。一批大型体育设施也兴建起来,标志性的建筑是50年代的北京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60年代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和70年代的首都体育馆等。1949年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便把“提倡国民体育”作为未来的工作任务之一明确地提了出来。1952年,党和国领导人毛泽东和朱德又分别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育质”的口号。并且国务院研究决定命国家领导人贺龙同志为中国第一任体委主任,从此中国的体育走上了正常的轨道。1952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称上海体育学院)在上海诞生。1953年,中央体育学院出现在首都北京的西南部(1956年后改称北京体育学院)此后直到1954年,在南昌(后迁到武汉)、西安、沈阳、成都也先后建立直属的体育学院。为大学体育发展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经济条件很差,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搞好学习,而且还要搞好生产,1958年大学生在劳动之后进行了的“跨栏”体育项目的比赛,她们的体育设施就是扁担和篮子,可见当时的大学生体育设施是多么简陋。后来党中央在重视竞技体育同时,开始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大学体育,于是开始结合当时的经济条件来发展大学体育。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全国需要大量的铁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但是当时我国开始炼铁技术很差,于是全国都很缺铁。学校体育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用木头做了很多体育品材和设施。用木材做了跨栏架,虽然这种跨栏很简单,同时运动员跨栏时有点危险,但是总算解决有的问题了。这个举重设备也就更简单更实用了,用木棒作杠心,用石头做杠铃,因地制宜进行体育锻炼,是当时许多大学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当时田径场地基本上就是找一块空地整平后就成了体育场地,俗称“泥巴场地”,这个时期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体育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体育场地建设的速度减缓,甚至停滞下来,一些建成的体育场馆变成了政治集会的主要场所。“文革”时期我国大学体育处于停办态,大学生下乡劳动改造,学校体育场馆成为开会场所,有的田径场和体育设施还遭到破坏。
第二阶段体育场馆设施从简单化到规范化过程,1976年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文革”结束,中国由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体育场地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国际标准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许多城市涌现出来,学校体育场地成倍增加,一向被忽视的社区体育场地也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量民营的体育企业也为体育场地建设贡献了力量。我国大学体育场馆设施开始进入迎来一个新发展机遇,田径场开始从“泥巴场地”时代向“碳碴场地”时代转变。从此结束了雨天不能进行田径比赛的日子。1996年某大学正在进行学校田径运动会,运动场地各设施及规则进一个规范化阶段,学生们正在进行长跑比赛。跑道中是自然草,可以进行各种比赛。他们的各场地和划线都很规范。1981~1995年15年间共新建体育场馆设施403347个,每年平均增加26890个。截至2004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统计我国共有体育场地数量81.2万个。各地陆续建设了一批体育设施,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缓解了各地体育场馆不足的现象,而且这些场馆的造型也逐步多样化,并应用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阶段是体育场馆设施从规范化到标准化、优美化过程。2001年我国成功申办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体育场馆设施进入一个全新国际化建设,体育场地项目类型上,近十年来,我国一些进入体育产业的运动项目发展起来,如保龄球馆(房)有1590个,台球房7067个,滑雪场100个,高尔夫球场162个。这些运动项目场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已经有了一个消费群体,体育市场正在缓慢发育。总体来说,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的体育场馆仍然保持自己的优势,而一些普及程度较低运动项目场馆数量偏少。我国正在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的极限运动、时尚体育和休闲体育项目,虽然目前各种场馆的数量甚微,但是这些项目大多具有商业性质,大众传媒对其关注度不断提高,其发展速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影响范围也将持续扩大。以及我国各大学开始进行了体育场馆的更新换代。田径场开始由“碳碴场地”时代向“塑胶场地”时代转变,体育馆开始在各大学建立起来了。在中共中央全民健身的倡导下,大学各进行体育活动进入了高潮期。2002年大学生们在开展广播体操比赛,标准的塑胶场地,中间是绿绿的人工草皮,这标准化、优美化场地已经赶上西方发达国,还有漂亮的室内体育馆及健身房,以前羽毛球和乒乓球在室处受天气的影响很难开展,现在有室内体育馆都可以顺利进行,同学们正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据2004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体育场地投资结构方面,财政拨款总额为661亿元,单位自筹为1031亿元,社会捐赠为45.6亿元,体育彩票公积金为24.8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助两项加起来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4.19%。在各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中,“单位自筹”投资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全部投资的50%以上。各行业系统的体育场地方面,体育系统和高等院校的标准体育场地的面积占绝对优势。这是因为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训练和比赛,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作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基地,近年来也逐步成为承办体育比赛的主战场之一。中小学次之,其他系统非标准体育场地占的比重要大些。显现出体育活动的正规化程度越高,越倾向竞技体育运动,其标准体育场地比例越大。
中国从1949~2011年有近70年的发展进程,我国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从第一个阶段我国的大学体育场馆设施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阶段体育场馆设施从简单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和第三阶段是体育场馆设施从规范化到标准化、优美化过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着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变化,而且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呈跳跃式前进,各高校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场馆(田径场、体育馆)普及率为100%,较好地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场馆规划、规模、功能性质及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各校场馆基本齐全,但缺乏长远、系统、整体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地域及民族文化、经济环境和自然、地理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趋势为项目大众化、类型多样化、功能综合化和效益产业化;发展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兼容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这对今后大学体育场馆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M].北京: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编,1998.2.
[2]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编, 2000.12.
[3]卢元镇.体育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研究[J].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0.12.
[4]雷历.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0.12.
[5]张鲲.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趋势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