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茹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45〕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具体规定课程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学生一般是三年学制,加上很多学校实行“2+1”或是“5+1”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或者两年半,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考虑《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性质,进而合理确定其开设学期和学时。笔者所在的学校实行“5+1”教学模式,《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曾经开设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开设在一年级效果明显好于二年级,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刚入校,课程多是思政和英语类基础课,专业课程开设不多,学生对旅游专业往往有比较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这样一门基础知识丰富的课程。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以来,教材是教师讲课的基本依据,所以教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而目前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先介绍基本理论,再介绍中国旅游地理总论(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最后介绍中国旅游地理分论(各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教材的这种体系有两个弊端,一方面与旅游专业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课程重点不突出,如有关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旅游学概论》、《旅游开发规划》等课程中都有介绍,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文化》、《旅游美学》等课程中也都有介绍;另一方面同一内容在教材总论和分论中重复也较多,如总论中介绍各种旅游资源类型所举典型例子,在分论中也都是所在章节的重点。
针对《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取舍,加强同其他课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其他相关的先期课程或后期课程中的重复内容或者一带而过,或者结合思考题让学生自学,避免过多的重复;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整合,重点讲解总论部分尤其是旅游资源类型部分,将分论部分中重要旅游景点提前放在总论相关旅游资源类型中作为典型例子重点讲解,而在分论部分重点介绍旅游热点地区的情况,其余内容利用课本和网络自学,教师设计出相关的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自学完成并提交自学笔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教师利用少量时间进行总结和辅导。
《中国旅游地理》涉及大量旅游景区景点,直观性强,讲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材料等。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性质,教学手段上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用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等直观教具。但是这些课件中大部分图片只是旅游景观的部分内容,或者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性内容,不能反映景观总体状况或发展变化,虽然各旅游景区及各地的旅游宣传光盘克服了这个问题,但往往播放用时太长,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课件建设方面,需要收集更多的视频材料,并且用剪辑的方式剪下自己需要的内容,在课件中进行链接,这样既保证了景观的完整性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同时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法因为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比较多的信息而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但是其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这与《中国旅游地理》应用性强及旅游专业重实际操作的特点极不相符,加上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本身较差,极易形成学生的惰性,导致毕业后学生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改变以往“填鸭式”为“启发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比如课程第一节说课时,讲好本课程的章节体系,给学生分组,每组对应一个章节,安排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一个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话题,在每一章开始之前,用大约15-20分钟时间,由学生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由此引入新的章节。由于本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大量的内容需要由学生课下自学。但教师必须承担起责任,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方法、途径等,避免笼统告诉学生课下自学,否则大量学生理不出头绪,只觉得应该学习,却不知学什么怎么学,进而陷入迷茫。笔者曾经在讲授该课程的过程中分解任务,设定目标,由学生课下学习,老师进行不定期抽查,收效良好。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强,要求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外界交流很少、一学期只有一次野外实习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因忙于“赶进度”而缺少让学生锻炼的机会,忽视了必要的实践环节。因此必须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要逐步增加实践训练,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导游讲解;并加强与一些景区的合作,进行景区的参观、考察和实地讲解,强化实践和操作训练;或者根据相关主题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要搭建网络平台,将教学有关内容,如课程性质、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复习思考题、教学课件等放在校园网上,使学生登录校园网,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提出网站的课题框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然后根据选题分组收集和整理材料,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课题,与教师的网络课件一起组成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网站,最后师生共同系统总结教学网站的成绩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