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2011-08-15 00:52贾玉福
关键词:毕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训

贾玉福

(湖北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贾玉福

(湖北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从提高教学质量、学科交叉与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分析了新合并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和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课程建设举措。

课程建设;差异化教学;创新人才

一、引言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了提高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许多地方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合并形成了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呈现出很强的办学活力。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尚未统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兴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湖北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建设实践,分析了目前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总结和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建设举措。

二、新组建的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上面临的实际问题

合并之前的各个学校分属不同的层次,注重不同的专业发展,各专业教师在教学范围、课程侧重点、课程建设以及培养方案上没有统一的认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合并之后学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提升,一般除了承担学校本部本专科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校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学任务。这就形成了在教学任务重的实际背景下,怎样优化师资结构,重组教学团队,以有限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

学校为了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的领域,增强学科的服务功能,往往需要实现文、理、法、工等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跨学科的优势互补。但合并之前分校办学规模的局限性导致交叉学科少,沿袭下来的传统专业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学科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在某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其他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寻与其他专业学科进行文工交融的教学方案或课程建设的新途径,形成多学科融合特色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高等教育要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在教育部2010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个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应用型院校科研实力薄弱,科研团队与科研项目较少,研究生教育空白或不成体系,以本科为主的学生少有进行项目实训的平台,更难以有机会了解所学专业深层次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这是制约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培养的客观因素。虽然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最后一学期由于学生找工作、考研、社会实习而长期离校造成指导教师缺位,再加上新兴院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不规范或不完善,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实践训练不足。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学生参与科研或项目实训的机会,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专业学科建设非常关键。

三、专业课程建设的改进思路

(一)以特长和研究兴趣为核心重组教学团队,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差异化会培养出能发挥自身专长、动手能力强且能适应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出版的题为《改变教学实践:用课程差异化回应学生的多样性》一书中,课程差异化(curriculum differentiation)被定义为:“根据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对课程进行调整或改编的过程”。但差异化教学应体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首先,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是该领域的专才,而不是所属专业所有课程的通才,即教师差异化。由于新兴本科院校在招生规模、专业拓展等方面都较有突破,师资力量与教学任务矛盾突出,难免会出现教师课程分配混乱,即所教不所专、课程长期变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教师在教学大纲规划、教材的选择、课件的制作以及课堂组织教学上的成本。因此,根据特长和研究方向兼顾教师的年龄、经验与水平重新组织教学团队势在必行。由于组建后的学校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层次上有本科、专科、二级学院的本科、专科以及专生本等特点,这使教学团队内的教师同样面临两种尴尬局面:一是每个教师只教同一层次的学生,这显然局限了教师的发展空间,对教师的知识拓展极为不利。同时由于学校每年实际招生的变化也会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安排;二是根据教学任务均衡与协商所授课程的原则,每个教师各学期不固定教授所有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学期教师教授课程存在差异性,对于教师的授课改革与继承极为不利,同时增加了重复性备课成本。结合教学团队的优势与学生多层次特点,笔者倾向于第二种选择,在团队内共同规划教学大纲、选择教材、共享试题库,同时发挥教师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差异性及授课特色,独自制作课件、独自策划课堂教学等,实现团队与教师即独立又统一。

其次,从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看,差异化教学中“学生需要”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1.对本科、专科、专升本或自考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这种宏观的分层决定了对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知识深度的控制。以本科和专科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为例,由于我校对于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是三实人才(实践、实用、实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在重视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而对专科人才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特征”,因此,对于前者,课程内容侧重于各种多媒体数据的压缩方法与标准、多媒体的开发接口与编程。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实现主要的压缩算法和常见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读写、显示或播放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知识的纵深性。而对于后者,课程内容则以学习使用各种多媒体编辑与创作软件为主培养学生基本技能。2.给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同一公共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实例分析应与学生专业结合起来,体现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侧重于多媒体软件,对于管理、会计、金融、物流等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侧重于EXCEL,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WORD高级应用,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选择计算机网络基础为重点。3.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程度、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同,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教与学的过程和评估方法作相应的改变,实行多元化、分层次教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动态细分的过程,强调对个体的学习效果进行追踪与优化。但新兴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师教学任务重,在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以及分层评价的各个环节稍有纰漏可能会事倍功半,使学生被贴上等级标签,挫伤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讲授《网络多媒体技术》课程时采用教学环节隐式分层与实验环节显示分组相结合的方法,即作到针对性教学,又使学生彼此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

从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看,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有助于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凝练优势学科的专业方向。另外,合并后的院校学科分类较为完善,这为实现各院系之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提供了外部环境。笔者认为,探索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应以社会上职业职位需求为指导寻求与学校其他强势学科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切入点,将开设跨学科课程、申办交叉学科专业与项目实训结合起来,紧密配合学校的总体方针,依赖地方建设,抓住机遇强化学科交叉。

下面以我校计算机学院的网络金融学科交叉探索之路为例进行说明:我们发现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金融模式在金融活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虽然金融学一直是我校的优势传统学科,但传统的教学重点往往在于传统金融理论与实践,而对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督、网络金融系统架构以及网络金融技术性风险等关注有限。这主要是受制于教师的传统专业,即“懂金融的不懂网络”,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却是“懂网络的不懂金融”。因此,把网络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交叉切入点非常适合。为了营造知识交叉学习的氛围,我院举办了“2010年网络与金融发展高层论坛”,邀请了来自金融、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40多名科研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围绕金融业务、金融风险、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以及网络安全基数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此外,我院积极尝试开设网络金融学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为积极申办网络金融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另外一个培养模式是项目实训。我院为准备参加“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的团队提供实验室环境与硬件支持,鼓励教师在自愿的原则下在金融学院与计算机学院挑选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团队,进行项目开发并参加比赛。另外,我院成功申请到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为网络金融学科交叉进行深层次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武汉正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在我校所处的东湖高新建设光谷金融港,即金融信息后台服务中心,这对加快我校金融学和信息学学科的合作与发展是一个重大契机,我院在积极配合学校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建立跨学科优势互补的学生实训平台的同时,努力寻找与地方共建信息后台服务中心的机会。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平台

一个应用型院校的本科生要想成为“三实”人才,需要经过课程学习、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个环节。而且,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应该是有机统一的、衔接的,而不能使各个环节刻意脱节。尤其是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环节。针对学生由于客观因素造成毕业论文所花时间不足、仓促应付以及指导教师监管缺位等问题,笔者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将毕业设计提前半学期,在课程教学或课程设计过程中引入毕业设计的概念来引导学生选题并逐渐展开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这样既解决了课程学习、项目实训与毕业设计衔接的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来规划自己的毕业论文。另外,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项目实训有两种选择:一是完全由学院内部老师来组织,但由于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所以这种实训往往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综合与提高;二是完全由职业培训公司来组织。虽然这种实训内容能够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但往往实训周期长、费用高且实训目的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择业面,甚至导致求职扎堆的现象。比如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外部培训往往是以Web应用程序开发或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为主,限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此,我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平台的渠道,比如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积极开辟企业定制培训的新途径,由公司根据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培训后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同时,对于没有培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指导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由于办学规模的提升和办学理念的转变,新组建的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多,但专业课程建设应围绕精在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来办出特色。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国家、社会与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1]何兵.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4):68-73.

[2]王应解.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47-50.

[3]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 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 [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29-31.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训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