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致富思源知恩图报
——记隆回县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
★本刊记者
向长江,土生土长的隆回人,1960年10月26日出生于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现为隆回县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6年,向长江从隆回一中高中毕业,因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回到老家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做了两年“孩子王”。1979年县里招工,向长江有幸跳出“农门”,分配到隆回县公路段担任汽车司机。其时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结束,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中国大地,在一些亲戚朋友的鼓励下,向长江毅然辞去公职,于1983年离职下海,从事个体运输。1992年又南下广东,经营房地产生意,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995年回县创办起隆回第一家私营企业——华兴客运站,1997年将华兴客运站改建成友谊宾馆,因经营有方在县城崭露头角。从2004年开始,向长江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气魄,一鼓作气创办了友谊度假村、友谊出租车公司、友谊驾驶员培训学校、湖南省交警总队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中心邵阳考场、隆回县友谊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综合性能检测公司、邵阳市友谊国际大酒店、隆回县隆发投资担保公司等8个分支企业,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华兴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总资产达3亿元,累计缴纳税金3000余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500余万元。为此,向长江先后荣获了“湖南省乡镇企业家”、“邵阳市第五届杰出青年企业家”、“2004全国创业之星”、“湖南省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湖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邵阳市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十大慈善邵商”、隆回县“十大经济人物”和邵阳市“十大杰出贡献经济人物”等诸多光荣称号,并连续当选为湖南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使向长江深深地懂得:再清香的花离不开泥土的哺育,再翠绿的叶离不开雨露的滋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古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致富思源,知恩图报就成了向长江一生的追求与夙愿。
首先,向长江时时感恩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向长江的今天。因此,向长江从内心里感谢党,感谢政府。为了报答党和政府,多年来,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他总是第一个响应、第一个表态。如2005年至2006年,隆回县小沙江镇和岩口镇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许多灾民急需救助。县委、县政府一声号令,向长江立即应声而上,为小沙江灾民捐款5万元,为岩口镇捐款20560元、大米1万斤、衣物340件。2008年年初,隆回县遭受特大冰灾的袭击,城乡断电、断水,特别是县城桃洪镇十几万人口面临断粮的危险。因此,省人大会刚一闭幕,向长江立即连夜赶回,并向县委政府主动请缨,派遣友谊驾校5名教练员,驾驶5辆套着防滑链的教练车冒着危险,前往邵阳市调拨粮食。经过两个昼夜的奋战,为县城抢运大米120余吨,保证了县城居民的粮食供应,使县城干部群众过了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同时派出车辆配合县电力部门运送电杆及电器设备到隆回北部高寒山区,抢修被冰雪压断的电杆和线路,很快恢复了北部几个乡镇的供电。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向长江立即在公司内部进行动员,仅一个晚上就募捐了17万余元,第二天,又发动驻邵阳考场的考官及各地驾校捐款22万余元,有力地支援了地震灾区人民。2009年8月14日下午,隆回县城原县物资局办公楼临街门面约40米长的二楼水泥阳台因暴雨轰然倒塌,数名在此躲雨的群众被埋在里面,生死不明。事故发生后,县长周卫臣率领消防、公安等部门迅速赶往事发地点开展营救。向长江得知情况后,立即打电话命令公司工程部将在邵阳考场施工的吊车、铲车、挖掘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调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奋战了三四个小时,终于把埋在混凝土下面的群众全部挖救出来,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赞扬。
为了报答党和政府,近年来,向长江还先后为邵阳市光彩基金会捐助50万元,为隆回县光彩基金会两次捐款共计100万元,为邵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12万元,为市县两级禁毒组织捐款10万元,为市总工会举办全市技能比武赞助15万元,为隆回县桃花坪中心派出所捐赠两台捷达小汽车,价值20多万元等等。为此,向总被评为隆回县“爱心功臣”、“十佳光彩人物”、邵阳市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湖南省“慈善之星”,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其次,向长江时时感恩于社会各界人士。因为本人的成长和华兴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因此,向长江时时不忘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2005年,向长江为横板桥镇麻场村和同富村水利设施改造捐款2.2万元;2006年为修建向家村公路捐款150万元;2007年为修建乡道茅铺至马头山公路垫资280万元,并派出自己公司的工程队和全套机械设备参与施工;2008年为荷香桥镇付龙村道路硬化捐款2万元;为岩口镇应塘村、金石桥镇老银村、还有洞口县的一个村的村级公路改造各捐款1万元。在“万企联村”活动中,华兴公司主动联系了横板桥镇的麻场、同付以及岩口镇的向家等3个村。三年来,累计投入近200余万元,帮助3个村兴修水利、改造道路、调整产业结构,开辟致富门路,使得其中的麻场、同付两个村很快摘掉贫困帽子,进入了富裕村行列,村民为此感激不尽。
向长江本人文化程度不高,仅高中毕业,但通过几十年的人生拼搏,深深体会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为此,从2000年起,向长江便将目光投向贫困学子。起初还只局限在家乡的一些贫困儿童,随着企业效益的增加,从2004年起,开始结对资助贫困大学生,如横板桥镇在北京航天大学就读的宁铁壁、金石桥镇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就读的郑倩,每人每年都是1万元,而且一助就是四年,按时寄钱,从不间断。2007年,向长江得知自己的老家岩口镇有14名已经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进不了校门,决定每年拿出10万元共计40万元给予资助,直到他们全部完成学业。2007年6月,潭邵高速邵阳地段发生一起车祸,一位60多岁的妇女因进入高速公路护栏内拾垃圾,被过往车辆轧断一条腿。高速公路交警将其送到隆回县人民医院治疗出院后,因找不到伤者家属,不得不向一贯乐善好施的向长江求助,向总毫不犹豫满口应承,将这名智障妇女送到周旺敬老院供养起来,每年负担其生活、治疗费1.2万元,现在已连续交了3年。2010年4月17日凌晨,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孕妇丁玉根因难产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抢救。孕妇是B型血,而隆回、邵阳血库和各家医院B型血奇缺,医生和孕妇家属急得团团转,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打电话求助于向长江。向总得知情况后,马上打电话通知公司工会,要求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献血活动,整个公司闻风而动,共有120多名员工踊跃报名献血。向长江以身作则,第一个带头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在他的带动下,44名符合血型要求的管理人员及员工无偿献血12900毫升,使得孕妇终于转危为安,孕妇家人和血站工作人员无不为之感动。
第三,向长江始终不忘感恩自己的员工。向长江一直认为“员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他深深地懂得,华兴公司的兴旺发达,应该是整个团队的功劳,如果没有600多员工的共同努力,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将一事无成。所以向长江从来都是将员工当成兄弟姐妹一样看待,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一是在政治上引导他们。向长江虽然不是党员,却对企业的党建工作非常重视,自2001年来,公司党组织先后在员工中发展新党员30多名;提拔了80余优秀员工分别担任公司中高层骨干;推荐了4名优秀员工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二是在工作上支持他们。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向长江不惜花重金把部分优秀管理人员和员工输送到各大专院校及省城星级酒店脱产培训。先后输送了一名工会副主席到中国音乐学院脱产学习一年,一名酒宴主持人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习半年,还输送了10多名管理人员到长沙女子大学深造和上百名员工到长沙华天大酒店等地脱产培训。三是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了适时调整员工的心态,华兴公司工会都要组织员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工会活动,让员工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公司的关怀和爱护。每年,向总都要安排几十万元的专项经费,组织员工赴外地考察学习。平常工作休息之时,则由各分支企业工会负责,组织员工就近到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及县内的一些旅游景点举办洗浴、野炊、烧烤、游戏等活动。通过工会活动,不仅调整了员工的心态,开阔了员工的眼界,展示了员工的特长,锻炼了团队精神,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为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为所有员工解决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同每一个员工都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近年来,公司除了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外,还随着企业效益的不断增加,逐年提高员工的工资标准,此外,公司每年都要订阅几十种报刊,供员工学习,公司的“员工之家”也办得有声有色。为了留住人才,向长江还为部分管理人员优惠解决了建房地基。如家在湖北的公司总经理刘克融和家在重庆的副总经理王洪胜等,在向长江的关心和帮助下,两人都在隆回修了房子,买了车子,娶了妻子,生了儿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由于公司关心员工,使得所有员工主人翁意识更强,工作热情更高,上下齐心协力,从而使企业连续四年获得跨越式发展,每年的营业收入都以1000万元以上的速度递增,2007年为5868万元,2008年为7535万元,2009年达到9000万元,预计2010年将突破1个亿。企业利润也从原来的每年几百万元到2007年突破2000万元,整个企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生机。为此,华兴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鹰击长空,是为了感恩蓝天给它无边的领地;鱼跃浪花,是为了感恩大海给它自由的空间。十几年来,向长江始终以致富思源,知恩图报为座右铭,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党和政府,回报亲戚朋友,回报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企业家树立了致富思源、知恩图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