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2011-08-15 00:50:55丁国钰张书红赵颂梅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丁国钰 张书红 赵颂梅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

2.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3.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丁国钰1张书红2赵颂梅3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

2.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3.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本文探讨了职业指导理论历史及发展,分析了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若干启示。

美国;就业指导机制;启示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规模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超过 600万,如何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存在极大不足,根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高达 1/3的 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美国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已经建立了有效且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研究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无疑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一、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及现状

1.职业指导理论的历史及发展。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开始职业指导最早的国家。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教授在其专著《职业选择》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的概念,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20世纪 70年代起,职业生涯的内涵继续发展,涉及的问题包括个体特征及早期成长环境对职业的影响,人在组织环境中的角色转换和同化,人与组织及社会环境的匹配,人的自我职业规划,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对职业的影响等方面①。

2.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在美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高校的声誉密切相关,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在全国的综合排名和日后招生。因此,美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入学起,就业中心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职业适应度作出判断,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进入毕业前期,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专业与职业领域,指导学生确定择业目标。

(2)就业信息服务。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与雇主建立关系,收集相关资料,获取就业信息,并通过校园网络免费向学生发送。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网络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毕业生处于就业信息环境中,获取择业的信息比较充分。

(3)拓展实践途径。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与职业界和社会的联系,积极了解就业市场需求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由于许多雇主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会经历、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到需求单位实习、工作的机会。各校都有一批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通过组织学生去实习、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供需双方提供互相选择的机会。

(4)举办校园招聘面试会。各大学在教学日历上都安排有固定的学生就业招聘日,在校园内定期举办招聘会、职业交易会等各类形式的雇主与学生见面的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届时学校的就业机构要接待来自各界的招聘代表,组织类似我国高校组织的“供需洽谈会”的活动。

(5)创业教育。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效果显著。他们在就业指导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求学生一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永远追求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们还经常邀请知名企业家到学校开设讲座,与大学生开展联谊活动,培训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据M IT1999年的一项调查统计,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 4000个公司,每年雇佣的人数在 110万以上,创造了 220亿美元的销售额 ,对美国特别是该院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②。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特征

1.就业指导理念全程化,注重生涯教育。美国大学的就业指导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贯穿大学整个阶段。在学生刚入学的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能力评估、个性特征、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树立职业意识和人生理想。针对处在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学校开设不同的就业指导,每个阶段都制定出有关计划,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职业指导。例如在第三学年,学校就积极搜集雇主的信息,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四学年,对学生进行制作毕业面试等方面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

2.就业指导内容全面化,贯穿始终。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丰富多样,有以提高应聘技巧、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求职培训课程;以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为目的的小组训练和讲座;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择业环节面谈、礼仪、求职信写作辅导;职后心理调适辅导等。从时间上大学一年级到毕业年级各有其阶段性的辅导重点,实用性强,学生易于接受。

3.就业指导方法和手段的职业化。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普通采用各类职业测试工具,从业人员大部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常用的职业测试工具包括自我定向探索(SDS)、斯特朗一坎贝尔兴趣量表(SCII)、霍兰德职业爱好量表(HVPI)、塞普尔工作观量表(WV I)等。测试结束后,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个人和小组两种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开展测试后的跟进工作。内容包括:提供各行业资料、求职技巧训练、解决心理障碍或压力和指引学生做出选择等。

4.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就业指导工作在美国大学里处于重要地位。就业指导中心人员配备比较齐,一般按照学生人数 1∶200配置,岗位分工明确,有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就业咨询人员一般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一般工作人员需获得学士学位。所有工作人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获得培训资格证书后,通过达标考试才能上岗。

三、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在我国,一般把就业指导理念定位为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的一时性行为,忽略了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和如何应对职业生涯危机以及择业应确立的心态和原则等。因此,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即发展式全程就业指导,这种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进入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职业道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年级学生,指导其完成就业推荐表和求职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模拟应聘等。

2.更新办学观念,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制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在美国已非常成熟,有合同制教学、合作教育、注册学徒、职业实习、服务学习、技术准备教育等多种模式。在我国,一方面,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却极大不足。有学者认为这个差距主要是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封闭办学,而不是跟产业合作办学,没有以产业的需求作为驱动力”。根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42%)、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17%),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12%)。

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通常是以把学生“推销”出去为目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和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很单一,而且处于买方的企业对此并不热心,这样的校企合作很难实现优势互补、体现“双赢”。因此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各方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立法或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各院校也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尽快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要求不符的结构性矛盾,真正实现学校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另外,企业也要具有长期战略眼光,主动与学校进行信息沟通,投资合作,使高校真正成为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储备库。

3.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创业能力。我国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向企业有效地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需要”。这说明目前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实习实践不够外,大学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方面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约占 17%)③。大学教育缺乏创新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别人给予工作机会,缺乏自己创造工作机会的动机和能力。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超过 20%,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 3%。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学校要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4.建立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决定就业指导的成败。目前,我国就业指导人员极其匮乏,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党政干部,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同时兼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 1:700左右,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就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知之甚少。他们在时间、精力和水平上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的辅导。而在美国的大学里,有专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并形成制度,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在从业人员职业化前提下的专业化。

因此,我国在这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完善体系建设,充实和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力量,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还要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工作。此外,还需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政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注释

[1]赵立卫.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在大学生就业辅导中的使用[J].教育研究 2005

[2]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

[3]《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麦可思研究院.2010

G473.8

A

1009-6981(2011)03-0091-03

2011-01-25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课题编号:201003341。

丁国钰(1972-),男,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张书红(1973-),女,石家庄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赵颂梅(1973-),女,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研究。

[责任编辑袁树平]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