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大力推动现代社会发展

2011-08-15 00:50:55姜丽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政党特色

姜丽华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大力推动现代社会发展

姜丽华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加快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现代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它不仅有效地满足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需求,而且保证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政治保证。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中国现代社会进程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起步的。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工业化而进入对外扩张阶段;国内长期受封建顽固势力阻挠,资本主义处于艰难萌芽状态。中国的现代化既遇到了后发国家所面临的相同困境,又背负着中国特殊国情所带来的沉重包袱。

首先,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所接受的遗产看,在自然方面,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封闭性,自然灾害的频发,资源的匮乏;在社会方面,民族构成的多样性,连绵不绝的民族纷争,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造成的来自社会底层抗争,尤其是农民战争此起彼伏,以血亲为纽带、家族为取向的宗法关系构成的社会基本关系;在经济方面,长期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主导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推行的对内“重本抑末”和对外闭关自守政策遏制下的生长迟缓;在思想文化方面,主体发育于“农业——宗法”社会的、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法、道、佛众家思想而形成的伦理型文化。

其次,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危机和阻力看,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力量尤其强大。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国内的政治衰败使中国无法有效地建立起来真正的政治权威来应对民族危机,改变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依附性地位。政治权威的缺失引起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各种危机交织在一起形成当时中国社会空前的整体性危机。中国的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危机和压力,现代社会发展变迁过程的矛盾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提出了特殊需求。

中国共产党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与现代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上的基本理念与当时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淳朴的发展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这场革命有了最广泛的代表性和合理性[1]。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的主体意识,以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己任。这一主体意识是全体党员能够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的内在动力,集中体现了党员对待党的事业的忠诚程度和实践党的事业先进程度,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动力和保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民主党派为友党和合作伙伴,民主党派选择了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看

首先,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价值理性,又为后发国家的现代社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政治权威。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社会变革不是为某一部分人争取民主权力,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权力,与此相适应的是要求政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这一核心价值。中国共产党把几千年来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庞大农民纳入到政治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社会革命的动力基础。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力的肯定,突出地表明了政党制度结构的中国特色。而通过民主党派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扩大了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群体,同样也体现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人民民主的价值理性。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对应的社会基础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以往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

其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为人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又为中国现代社会建设创造了少有的政治稳定。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来说,“秩序是先于一切价值的。”在一个政治秩序失范的社会里,任何执政党都无法从容地进行现代社会建设。影响社会稳定的两个关键变量是社会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水平。社会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动乱,相反,有序的积极的社会政治参与是一种支持性参与,会有益于社会政治稳定。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有序化的民主参与渠道,它所以能维护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避免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而引起的不稳定,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体现民主理性和程序民主相结合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工农等社会基本群体的政治要求得到明确反应。同时,其他社会群体通过民主党派等合法政治团体参政议政,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在此基础上,实行利益综合,最后进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上升为统一的国家意志。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提供了人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保证人民的利益在决策中得到真实体现,从而使人民产生政治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对政治制度的信任。

再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塑造了为社会成员所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既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又为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合法性诠释。意识形态是政党整合社会的重要政治资源,是政党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社会政治权力主体就是在意识形态的叙述和解释中获得合法性,被大众意识承认和接受,并承认存在的合理性。近代以来,中国始终在寻找一种能推进中国现代化实现变革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定位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个巨大的政治资源上,极大地增强了动员社会资源的感召力;同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正是因为这些有目共睹的成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无可争议的合法性诠释。因此,各民主党派才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第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明显的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政党结构。中国现代社会要求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个核心的党处于领导地位与多党派的共同参与这样两个层次组成,既不能是多层次的,也不能是单一层次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不同于一党专政,也不同于多党竞争。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既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有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还有协商与合作的关系。这样一种既有结构的多元性、又有核心的一元性的政党结构具有一党制、多党制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它既能发挥不断扩大政治参与的功能,融合各阶层利益,又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为社会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和途径,既避免了多党制容易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又避免了一党制无视社会需求脱离社会控制而导致严重的内部腐败,既体现了严格的统一与权威,又促进并保障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总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适应了现代化变迁中政治生活的两种需求,即社会对于稳定与发展及权威与自由的需要。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推进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

当前,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因,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并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需要进一步坚持和深化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又为人民民主政权提供合法性的诠释。如果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减弱或者丧失,那么社会的稳定和向心力也将减弱,由此必然引起人们对政治权力主体合法性的怀疑,产生信仰危机。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所具有的独特组织结构(核心一元性和组织多元性),决定了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成为我国政党制度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要得到广大民众心悦诚服地认同,必须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灵活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旗帜鲜明地批判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错误思潮,用发展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整合各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渗透和整合功能,以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从而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的理想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

2.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战略的合理化程度取决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依赖于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因此在多党合作制度上应进行开拓创新,包括参与范围、参与方式、参与机制、保障机制等,扩大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激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热情。

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等方面,在现有的制度规定和一些成功做法基础上,制定和出台操作性强的规定和条例,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比如,在政治协商方面,进一步明确协商的具体内容、协商的形式、协商的程序、协商后的意见反馈等。在扩大知情权和参与权方面,要求每年不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及时通报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重大会议精神和重大活动情况、大政方针的落实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决策执行情况等情况;每年不定期召开协商会,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重要人事安排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拓宽参与面方面,就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及某些专业性问题进行决策调研时,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专家学者参加,或委托民主党派开展调查研究,对有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等重大决策积极建言献策。在拓宽民主监督形式方面,进一步完善特约人员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权利,使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特约审计员等更深入地参与到反腐倡廉、教育管理、审计监督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中,推动公检法、党政部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在拓宽民主渠道方面,规定每年组织召开高层次、小范围的座谈会,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等等。通过这些形式,集思广益,综合考量利弊,使整个决策过程日益科学化和民主化,最终确定的政策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性。

3.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提升利益整合能力

“新时期,人民内部所产生的种种矛盾,无不是围绕着利益的轴心而旋转。”[2]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协调利益、化解冲突,就有可能使矛盾的性质发生变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必须要结合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解决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化解利益矛盾。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拓宽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渠道,合理协调和整合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同时,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不仅为原有阶级阶层,而且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利益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多数人的意见得到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得到照顾,大家通过协商形成最大程度的共识,最终达到万众一心办大事、集中力量搞建设的目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民主党派利用自身精英云集、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纳入到规范有序的渠道中来,使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的反映和集中。具体措施,一是深化已经制度化的表达渠道,如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信息反映等渠道。二是加强政策法规研究,主动参加各种听证会、立法前的征求意见会等,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中体现参政党成员利益。三是建立社会化的信息输出体系。与新闻媒体建立定向联系,播发调查成果,形成社会关注;与对口联系单位加强联系,通过编辑参考资料等方式反映研究成果。四是建立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化解平台。通过学习交流、沟通、增进共识,使人能讲真心话,做到畅所欲言,不同意见可开展争论、求同存异。

4.加强民主监督,有效减少腐败

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管理系统内部对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运行过程实施科学管理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加强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保持作风和形象上的先进性,防止权力不作为和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尽可能使腐败的机会和几率降到最低。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广泛的政治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提意见、建议、建言和批评的方式实施监督的。首先,选准民主监督实施的角度,把握好“度”,树立责任感。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应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讲和谐的思路出发,围绕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决策行政、勤政廉政等方面的内容。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侧重于大局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重点利益,切中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弊端,为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解决突出矛盾、难点问题,促进社会文明法治、公平公义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其次,推进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三化”建设,增强民主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党派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既要健全监督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又要规范监督方式,遵循监督程序,特别是要落实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落实环节、反馈环节上。这既有利于提高监督主体的责任感和力度,也有利于增强监督客体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热情,从根本上提高民主党派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实效。

总之,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当代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马列主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制度结晶,具有其他任何政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推进中国社会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1]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5(63)

[2]梁周敏、衡彩霞.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9页

D6

A

1009-6981(2011)03-0047-04

2011-03-08

姜丽华,女,新疆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郭清梅]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政党特色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布达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