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纪刚 刘永涛 马凤奎 王 俊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
河北省党外专家合力打造服务“三农”特色品牌
朱纪刚 刘永涛 马凤奎 王 俊
近年来,河北省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实施“十大行动”的号召,结合河北农业大省实际,立足于服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依托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这一有效载体,整合统一战线人才智力资源特别是专家型人才队伍,启动实施了以百名党外专家、百项实用技术、百村科技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收到了“统一战线树形象、党外专家有作为、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多赢效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连续 7年颁发了 7个锁定“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从河北是农业大省,且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实际出发,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其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专家型人才队伍,是具有极高创新能力、拥有丰富科研成果的智力源泉,也是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河北省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党外专家组织动员起来,开展了河北省百名党外专家带动百万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三农”科技行动,全力打造统一战线助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载体和新品牌。
1.广泛深入发动,确保专家、项目与农村成功对接。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手段,以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为助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二是组建专家团队。在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广泛推荐以及专家自荐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察,组建了河北省统一战线服务“三农”党外专家百人团。三是优选示范项目。通过基层走访和专家论证,在 300多项申报项目中精心遴选了 123项符合地域条件、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实用技术项目,辑印了《河北省统一战线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示范项目汇编》,内容涉及粮油、果木、蔬菜、畜牧、水产、棉花等 11个类别,基本上涵盖了我省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四是推进项目签约。经过基层申报,选择区域代表性强、合作积极性高、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的 100个村,作为农业科技服务项目示范村,适时召开了河北省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项目签约大会,实现了党外专家百人服务团、百项农业实用技术项目与百村的成功对接,标志着河北省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全面启动。
2.强化跟进措施,千方百计推进签约项目落地生根。一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省、市、县三级统战部门把组织开展好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和“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协调小组和专项工作机构。省委统战部牵头定期组织召开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省农业厅、省科技厅和省属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 14个部门、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强化协调联动,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巡回指导示范推广。有计划地分期组织党外专家对口深入百村,应时应季巡回开展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科技行”系列服务活动。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努力使科研成果更好地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服务“三农”科技行动中,党外专家百人团依托所在单位,共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举办面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近百场,参训农民 500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 2万余册、技术服务光盘 3000张。三是搭建基地服务平台。首批将河北农大、省农林科学院确定挂牌为河北省统一战线服务“三农”科教基地。一方面,依托河北农大搭建培训服务平台,面向 100个示范村的种养大户集中举办果木、食用菌、设施蔬菜等实用技术培训5期。另一方面,依托省农林科学院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河北省统一战线服务“三农”科教基地专家热线,及时帮助农民解答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达 100多次,发布农业技术信息6000多条,被农民亲切誉为“农技 110”。四是固化媒体宣传渠道。为加大对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这一极具统战特色活动的宣传力度,省委统战部联合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首次推出河北省统一战线服务“三农”系列节目。节目以《农博士在行动》常态形式播出,对党外专家科技服务行动进行全程跟踪拍摄、录制,及时把科技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传递给全省农民,既展示了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的风采,又增强了科技示范项目在全省农业农村领域的辐射效应,实现了影响力和覆盖面的同步扩大。目前已制作播出 25期。在此基础上,对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影像资料精心制作了《大地情——奉献“三农”的党外专家风采》专题宣传片。
1.锤炼了党外人才队伍。农业农村的生产实践是寻找农业科技创新课题的最前沿阵地,这次科技行动对党外专家的科研成果既是一个检验和应用,也给党外专家提供了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和提升的创新舞台。同时,党外专家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也从农民群众独特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历中汲取了勤劳、善良、淳朴等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了发挥自身优势、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历史责任,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2.助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的第一着力点就是贴近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贴近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通过项目示范促进种养业结构调出特色、调出规模、调出品质。党外专家在良种选育、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舍饲养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为农村及时送去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实用技术。到目前为止,省市县三级共有 181名党外专家与 239个村签约各类科技服务项目 181项,建立实验示范基地 26个,确定样板田 4.5万亩,共推广新品种 73个,新技术182项,改造扩建标准化养殖场 29个,预计在正常年景可为农民增收9000多万元,科技服务已经变为或正在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因此专家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有40多位党外专家被县政府聘请为“科技顾问”。
3.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统一战线联系着科技教育和工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大团结、大联合”优势把他们组织动员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位服务,是提升统一战线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有效之举。河北省委统战部打造党外专家服务“三农”品牌,使统战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中进一步彰显了新作为。目前,省委统战部和党外专家所在单位共收到感谢信、表扬信 20余封,锦旗 8面,县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称赞统一战线服务“三农”科技行动是展示科研成果的窗口、培育新型农民的阵地、推广实用技术的样板、帮助农民致富的摇篮,称赞党外专家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智囊团”和“助推器”。
1.实现了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拓展。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以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为主线,在服务大局中准确定位、尽职尽责,把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拓展延伸到三农最前线,切实找准了工作着力点。科技行动开展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并重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以“一建设、三调整、一优化、两增加”为主要内容的“1312”计划,即: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帮助农村调整种养业结构、非农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彰显了统战特色和新作为。
2.搭建了党外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新舞台。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专家型人才队伍掌握丰富的科研成果,也乐于在服务三农中发挥自身优势、奉献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开展科技行动以来,统一战线发挥人才汇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多渠道资源,有效整合优化环境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彰显了党外专家风采和代表人士队伍精神面貌。
3.体现了基层农民群众对专家型人才队伍深入一线科技服务的新需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科技行动,契合了基层党委、政府以及涉农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农村的很多创新性想法,也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对改变传统耕作和饲养方式的技术需要。科技行动开展以来,党外专家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示范、指导,应时应季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不仅让农民学会了某一项技术,培养了一批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乡土人才”,更重要的是强化了重视科技、尊重科技、善用科技的理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科技服务行动倍受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2011-06-20
朱纪刚为河北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处处长,刘永涛、马风奎、王俊为河北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处干部。
[责任编辑吴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