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及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水利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制定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0月27日,全省已有65个县(市、区)成立了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共涉及1013个乡镇,落实人员编制3608人,人员经费3247.4万元,办公经费904.4万元,办公场地23万平方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必将对全省水利改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10月底,河南省列入国家规划的7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占下达投资计划的69.6%,其中2009年下达投资计划的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占下达投资计划的95%。2010年下达投资计划的3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占下达投资计划的97.9%。2011年下达投资计划的2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0.7亿元,占下达投资计划的13.9%。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全省的防灾兴利能力。
今年以来,河南各地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把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18个省辖市及其所有县(市、区)城镇节水管理职能已全部移交至水利部门,郑州、安阳、洛阳、周口4个省辖市和新郑、荥阳等26个县成立了水务局,禹州、虞城等31个县(市)实现了供水、用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全省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开展。
为提高全省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水平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确保水文监测为中小河流防洪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和技术保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服务。按照水利部的要求,今年河南省全面启动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计划2011至2013年用3年时间建设244个水文站、101个水位站、2158个配套雨量站、18个水文信息中心站、1处省应急监测队、水文巡测基地4处;改造水文站57处、水位站35处、水文巡测基地3处;编制236条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方案。项目第一批计划资金1.9万元已经到位,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
今年以来,河南省水利厅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加快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积极与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对口衔接,及时与省发改委和财政厅沟通,最大限度争取各方面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争取水利基本建设投资96.3亿元,与2010年全年77.9亿元的总规模相比,增幅为24%。争取的水利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等民生水利工程。
今年以来,经积极争取,河南省在已有46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基础上,又新增2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列入国家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2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565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800万元,省配套268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042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634万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60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60万公顷,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保障。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
11月3日至4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现场会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举行,国家防汛抗旱督察专员邱瑞田,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栋,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大勇,洛阳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田金钢,洛阳市政协副主席魏险峰等出席会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办、各流域管理机构防办的15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总结交流了各地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对如何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做了深入讨论,河南、福建、内蒙古等省做典型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到栾川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陶湾镇协心村、石庙镇常门村等了解了山洪灾害防御情况,实地查看了县、乡、村、组山洪灾害防御点的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河南省山洪灾害防御经验受到高度重视。
山洪灾害历来是我国防治任务最为艰巨的自然灾害。据统计,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每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新世纪以来已上升到80%左右。201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水利部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一道,加快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先期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
河南省豫西、豫南部分地区为山洪灾害多发区。按照国家安排部署,河南省提出了“3年任务2年完成”的建设目标,计划在2012年汛前全部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在山洪防御体系建设中,河南省坚持采用先进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以现代技术提升水利信息化和防汛现代化水平,以传统手段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增强乡、村群众主动防灾减灾意识,形成了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格局。
入秋以来,商丘市抓住全省秋冬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的有利契机,把水利建设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水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商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落实四个“早”体现五个“实”。四个早:一是科学安排早部署。在省投资计划下达之前,该市已对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市水利局三次召开各县(市)区水利局长或主管副局长参加的专题会议,就2011年度的饮水安全工作超前谋划,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要求提前做好用地、用电协调工作,减少在建设中的阻碍和困难。二是方案编制早行动。计划下达后,立即着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要求设计单位明确项目负责人、组建设计项目组、及早编制设计大纲,快速行动,全力投入。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1名进行封闭式作业,规定时间和安排专门办公场所,进行高强度设计工作,及早完成了商丘市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三是招标投标早筹划。在方案编制中就及早筹划招投标工作,由项目法人依据招投标法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单位提前做好公开招投标的各项准备工作,《实施方案》评审批复后,立即组织招投标工作。四是工程建设早实施。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各县区不失时机地组织工程开工建设。水源工程、水厂建设同步进行,主管道和入户工程并行作业,施工监理并肩作战,各县区很快掀起了施工高潮。五个“实”:一是组织领导落实。进一步强化项目组织领导,把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作为水利建设首要任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体系。同时,把该项工程作为“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评比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设程序落实。从健全机制、严格程序上入手,推行项目阳光操作,实行严格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五制”,严把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严格监理,严格监督,确保项目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三是市级配资落实。年初,财政部门就将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市级配套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经多方努力,足额落实到位了市级配套资金1150万元,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四是施工措施落实。要求在工程建设中施工、监理同时到位,监督检查同步进行,确保工程规范操作,规范建设。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施工队伍、施工设备,节点控制,交叉作业,加班加点,加快进度。五是督促检查落实。市、县(区)政府领导亲自检查督导,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水利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定期赴各县(区)督促检查,技术指导。县(区)水利部门全力以赴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该市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6881万元,计划解决60.36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潮迭起,部分县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建成供水工程10处,共新打水源井32眼,21处水厂全部开工,学校供水水房完成263处,已铺设输水管道387万米,完成投资16397万元,占计划的61%。
宁陵县全面掀起冬修水利建设高潮。为贯彻落实中央、省水利工作会议和省秋冬加快水利建设动员会精神,宁陵县结合当地实际,抓住今年墒情好、麦播快的有利时机,早规划、早部署、早行动,麦播结束,就迅速把农村工作重点转移到冬修水利建设上来,全县迅速掀起了以沟河清淤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为重点的冬修水利高潮。一是紧抓机遇,科学规划。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转换机制,增加投入,真抓实干,加快发展。9月初,宁陵县水务局在广泛调研和征求乡镇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认真制定了冬修水利工程规划,县政府出台了《宁陵县2011-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对各类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安排。二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该县调整充实了“宁陵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领导组”和“宁陵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分任政委、指挥长,县四家领导分包乡(镇),指挥部领导分片包干,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技术人员深入分包工程一线,严把质量关。三是提前行动,精心组织。9月下旬,宁陵县就组织安排冬修水利工作,广泛动员乡、村干部群众,迅速把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乡村,落实到施工现场,做到了项目、劳力、物资、资金“四落实”,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心中有数。10月1日,全县冬修水利基本建设迅速展开。四是增加投入,真抓实干。“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办水利,县政府拿出28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每新打一眼机井补助2000元,重点沟河清淤每方土补助1元;“一事一议”谋水利,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灵活多样,把握政策,谋划水利,杜绝强迫性摊派集资行为;政策引导促水利,按照“谁收益,谁负担;谁建设,谁所有”原则,鼓励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五是从严要求,抢抓进度。严格按照工程规范施工,工程质量实行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工程、定标准、定人员、定要求,加强跟踪监督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工程施工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期、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截至11月中旬,县投资448多万元的自办工程申家沟、陈两河、黄茶排水沟和下清水河4条重点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已完成土方60万立方米;面上工程已全面开工,清淤沟渠110条,完成土方127.6万立方米;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井、清水池、泵房、管理房已完成,机电设备已安装到位,并于11月11日开始通水试运行。入冬以来,全县已完成水利建设资金2648.8万元。
睢阳区自力更生治理洪河、芦河。睢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办水利。洪河、芦河两条较大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效益衰减。区财政拿出资金280万元进行治理,解决流域内排涝和引水灌溉补源问题。其中,洪河流域面积83平方千米,本次治理长度7千米,计划土方27万立方米;芦河流域面积44平方千米,本次治理长度5千米,计划土方28万立方米。两条河道完成治理后,可改善除涝面积3333.33公顷,改善引黄灌溉补源面积2000公顷。该工程于10月17日开工,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共出动机械22台,治理长12千米,完成土方55万方,清理树木3万株;改善除涝面积3333.33公顷,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0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