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荸荠的生物学特性及防除策略

2011-08-15 00:49:35康听东刘占山柏连阳王义成金晨钟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球茎阔叶荸荠

康听东,刘占山,柏连阳,王义成,金晨钟

(1.新化县农业局,湖南 新化 4176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野荸荠(Eleocharis(Burm.f.).ex Hensche1)别名荸荠、马薯、马蹄、地栗等,俗称光棍草[1],莎草科,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非洲、亚洲及太平洋诸岛。该草在稻田内与水稻争水争肥,使水稻产量损失较大。野荸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湿地、泥沼或浅溪中,具丝状地下匍匐茎,茎端生球茎,可供食用、药用,食味略比栽培的甜荸荠差。其叶退化,仅于茎基部留有少数叶鞘[1]。近年来,随着水稻轻型栽培及优质品种的推广,其危害日趋严重。野荸荠在湘中西部地区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草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可用于防除野荸荠的除草剂产品,但农民普遍对其防治效果不满意。从2006年以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科所农药实验厂组织科研人员对野荸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重点观察,以期为有效防除稻田野荸荠提供科学依据。

1 野荸荠的生物学特性观测

1.1 休眠与萌发

种子大多不饱满,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田间很少见实生苗。块茎具休眠期,因成熟期不一,休眠期的解除亦有早有迟,使得萌发很不一致。出芽起点温度为12℃,最适为30℃,最高为40℃。出芽需较高的湿度,土壤水分饱和至薄有水层对萌发最有利,土壤湿度较低亦可出苗,但出苗慢,发生期长,长势差。野荸荠地下根茎范围较小,块茎向下深扎,呈垂直分布,可深层发芽。块茎上生有复数芽,当最初的芽发生的植株被切断或被除草剂杀死后,块茎上残存的芽能很快萌发,发生新的植株,给防除带来困难。

1.2 营养生长

野荸荠出芽后15 d左右,地下茎开始分化,地下茎伸展的位置为地表下溶存氧浓度较高的3~5 cm处,即芽的生长点达到这一位置时,就开始茎的分化与发根。地下茎有3~5个节,膨大以后生成为地上茎,亦即分株。第1次发生分株的时间是在出芽后的25~30天,其后再经5~7次分株。野荸荠发生分株高峰期是在出芽后50 d左右,直到水稻齐穗,此时野荸荠地上鲜重增加最快,株高也逐步超过水稻。野荸荠地下块茎形成时间较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下降时,块茎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死。地下块茎在土层中呈垂直分布,从土下3~4 cm直至犁底层,60%的块茎分布于土下10~20 cm。块茎在土层中形成的位置越深,其体积越大,顶部的芽数越多。深埋在土中的块茎寿命可达5~6 a。由于土下块茎寿命较长,且其在土中的分布深浅不一,故稻田中一旦发生野荸荠侵入,则很难彻底清除。野荸荠属阳生杂草,生长期内需较强的光照,对水分的要求亦较高,保有水层有利于野荸荠的生长,低洼积水的田块发生较重。野荸荠常常构成单一群落或与水莎草构成群落危害水稻[2]。

1.3 开花结实

野荸荠对光周期不敏感,花果期7~10月,由于种子发芽率低,在繁殖上并不重要。野荸荠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以低洼积水田块发生较重。近年来,矮秆水稻品种的推广,使野荸荠与水稻的竞争力增强,水稻生育期的推迟,有利于野荸荠地下球茎的形成。此外,少、免耕栽培措施的推广,有利于地下球茎的越冬与繁殖,其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 湖南地区野荸荠发生与防除现状

2.1 发生现状

近年来,湖南稻区一直推广使用“乙·苄”类一次性除草剂,用量范围内一般含纯乙草胺5 g左右,其中含纯品苄嘧磺隆仅1 g左右,只能防除大田萌发初期的稗草,其药量对有地下球茎的恶性杂草根本无效[5-9]。大田化除一般都习惯在移栽后3~5 d用药,此时用药防除稗草时间正好,而矮慈姑、野荸荠等含有地下茎的恶性杂草则刚刚开始萌发,地下球茎的营养充足,生活力旺盛,1 g左右的苄嘧磺隆根本无济于事。随着时间推移,药效开始下降,对此类恶性杂草影响逐渐消除。

2.2 防治策略

改一次性除草为2次除草[3]。对野荸荠等恶性杂草的防除时间必须掌握在水稻移栽后3周左右,此时杂草地下球茎营养已基本耗尽,生命力较弱,用足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3 推荐药物“阔叶亡”的主要性能特点

近年来,由于“乙·苄”类配方除草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以稗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的危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矮慈姑等阔叶杂草和野荸荠、三棱草等莎草科杂草的危害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危害面积逐年扩大。在提倡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水稻直播、抛秧技术的情况下,湖南地区稻田野荸荠和三棱草的防除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难题。目前,虽然有一些除草剂可以选用,但其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对水稻产生药害。针对生产上的现实需要,我们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成百次的试验研究,终于筛选出“阔叶亡”这个配方,并于2008、2009、2010年连续3 a在娄底、衡阳、益阳、怀化、湘西自治州等市州示范推广用药4 000多公顷,防除效果均达90%以上,获得广大农户一致好评。在湖南水稻产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阔叶亡”是能有效防除水稻田野荸荠、三棱草等恶性杂草的理想药剂,其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3.1 效果快速

用药后2~3 d,野荸荠等恶性杂草即出现发黄症状,10 d左右杂草即枯死。

3.2 控草谱广

能有效防除野荸荠、三棱草、日照飘拂草、鸭舌草、陌上菜、丁香蓼、矮慈菇等几乎所有的水稻田阔叶杂草,尤其对野荸荠、三棱草、鸭舌草等水稻田恶性杂草有特效。

3.3 综合防效高

使用后15 d对野荸荠的防效可以达到80%以上,20 d达到95%以上;对其它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防效可以达到90%以上。

3.4 安全性较好

多年的推广应用经历表明,按推荐剂量使用,水稻不会出现扭曲变形、僵苗等症状。在药剂用量较大时水稻叶片可能会出现色斑,但10~15 d后可全部恢复。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更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3.3 用药适期宽

移栽水稻田移栽30 d左右,直播水稻田在25~40 d左右,水稻5~6叶期,野荸荠处于30 cm以下及野荸荠分蘖末期,均可施药。尽量避免在野荸荠分蘖盛期用药。

4 小结

水稻移栽后3~5天,用“乙·苄”类等除草剂以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萌发较早的阔叶杂草。随后,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于水稻移栽后2~4周,采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科所农药实验厂最新研制的“阔叶亡”拌湿润细土30 kg或结合追肥拌化肥撒施,田间保持浅水3~5 d,以后恢复正常管理,对野荸荠等田间恶性杂草的防除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1]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何永福.野荸荠生物学特性研究 [J].贵州农业科学,1999(2):20-23.

[3]聂 莉.野荸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99(1):32-34.

[4]张玉聚.除草剂及其混用与农田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5]文承志,李 华,刘 洋,等.桃源县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对策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10,(2):82-84.

[6]黄文文,陈 永,黄劲飞,等.南方水稻抛秧田杂草药剂防除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94-96.

[7]田 丰,刘雪源,刘见平.60%新马歇特E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效果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10):74-75,78.

[8]冒宇翔,沈俊明,葛 红,等.氟吡磺隆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及 安 全 性 [J].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009,37 (36):18030-18032,18059.

[9]白和盛,张春梅,陆玉荣,等.水稻直播田草害发生规律及安全防除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51-152.

猜你喜欢
球茎阔叶荸荠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 园林苗木
建筑与预算(2022年6期)2022-07-08 13:59:18
清脆甜美的荸荠
少儿美术(2021年1期)2021-04-26 14:22:12
挖荸荠
科教新报(2019年14期)2019-09-10 13:19:41
荸荠不说话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园林苗木
建筑与预算(2014年7期)2014-10-14 13:28:52
西红花球茎大小与开花率及花丝产量的关系
沈阳市政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建筑与预算(2014年5期)2014-04-11 0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