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静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这项工作包括清理、清除残渣、去除表土、去除和处理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草木和石砾,一般来说,表土的挖出将只包括泥土,这种泥土能使植物继续生长。在工程完工时这些区域都将归还给业主,状态应和以前一样,任何由承包商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坏都应由承包商自费修复完好。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用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对其他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须≥95%,对其他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照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1)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2)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3)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同样在西部某国道主干线二级专用公路途经渭河沿岸,部分路段属潮湿地区,采用第三种办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
(2)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3)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
(4)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5)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过去逢沟设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隔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
第二种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几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1]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公路施工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