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右位心伴内脏反转合并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2011-08-15 00:50屈树娟
护理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右位肺源双下肢

屈树娟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5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 7个月,加重10 d入院。病人于7个月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伴乏力、双下肢水肿,多于中等量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逐渐缓解,近10 d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爬2层楼即感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血压120/9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差,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充盈,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2 cm,心音听诊位于右侧,心率71/min,律齐,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体健。心电图示:Ⅰ导联、avL导联P波倒置,Q RS波以向下波为主,avR导联P波直立,V1~V5导联R波逐渐减小,S波逐渐增深,R/S比例逐渐减小。将左右手反接,胸导联中V3~V6置于右胸对应部位的心电图示:V3~V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S比例逐渐增大。腹部B超示内脏反转。胸部X线片示镜面右位心。超声心动图示:镜像右位心、右室增大、三尖瓣少量反流、肺动脉高压(57 mmHg)、左心舒张功能减低、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肺血管成像示:左肺动脉栓塞。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D-二聚体1.08 mg/L。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栓塞、心力衰竭Ⅲ度、右位心。入院后给予利尿、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肺动脉高压、抗栓塞、改善心肌代谢及精心护理,病人病情达临床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变化及肢体活动、憋喘、水肿程度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立即卧床、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血压监护,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病人胸闷、呼吸困难、发绀症状有无改善,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

2.2 护理规范到位 该病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栓塞,所以氧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数据调整吸氧的浓度和流量[1]。给氧时宜采取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鼻氧管和湿化液每日更换1次,告知病人及家属用氧注意事项,每天用液状石蜡湿润鼻腔,以保护鼻黏膜。同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方法,合理安排休息,鼓励病人2h翻身1次,预防压疮。

2.3 加强基础护理 因病人身体消瘦,活动能力差,应重视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整洁、舒适,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防止病人受凉,湿度50%~60%为宜,防止痰液黏稠,烦躁不安者加床挡保护,防止坠床。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此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4 心理护理 病人常因病情迁延而感到痛苦,容易产生失望、焦虑、愤怒、悲观等不良情绪[2]。由于呼吸困难易出现烦躁不安,有时甚至拒绝治疗,失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外,同时辅以心理护理,诱导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树立病人康复的信心,从而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5 健康教育 让病人及家属全面了解病因、护理目的、措施、方法,并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等过程,可减少病人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休息,按时服药,注意防寒保暖,不适随诊。

[1]王梅,汤继芹.慢性肺心病52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34.

[2]朱菊琴,左志通.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022.

猜你喜欢
右位肺源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镜像右位心合并加速房性心律一例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Prenatal ech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fetal right-sided aortic arch and right-sided ductus
请您诊断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