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1-08-15 00:43王建国张萍萍吴碧宇
关键词:英汉口译句法

王建国 张萍萍 吴碧宇

(1、3.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2.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语言研究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建国1张萍萍2吴碧宇3

(1、3.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2.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对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做了回顾,指出了当前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篇章、语用、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观点或值得商榷,或没有反映口译的特色;一些领域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或仍然没有得到研究。

口译 英汉对比 现状

一、引言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是指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对口译进行审视以期给口译的研究和实践带来启示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当前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进行回顾,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口译研究、教学与实践带来启示。

二、研究成果回顾

当前英汉对比研究如英汉语音、英汉词汇、英汉语句法、英汉篇章、英汉语用、英汉思维方式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已经在口译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转化,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1.语音对比视角

通过语音对比来研究口译的成果似乎不多。王皓、李延林①王皓、李延林:《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对英语的语调和汉语的声调做了对比,指出熟悉声调语言的中国人容易忽视英语语调的辩义作用,从而极易产生误解和曲译,造成口译的错误。例如:

(1)A:my brother is coming to visitme.

B:You don’t↗ say.(expressing surprise)

甲:我弟弟要来看我。

乙:真的?(表示惊奇)

(2)A:I don’t think your father is going to be happy when he finds out that you failed the examination.

B:You don’t↘ say!(expressing sarcasm)

甲:我想你爸爸发现你考试不及格时他不会高兴的。

乙:是吗!(表示讽刺)

俞莲年②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认为,由于汉语的同音词较多,容易造成听觉上的意义混乱,因而译员可利用同义词相互代替,避免消极同音现象,保证译文得到正确理解。例如,“edible oil”可译为“食用油“,而非“食油”,以区别于“石油”,将“final exam”译为“期末考试”,而非“期终考试”,以区别于“期中考试”。

2.词汇对比视角

通过英汉词汇对比来探讨口译问题主要集中在英汉数字、称谓词、以及汉语四字成语等方面。英汉数字在口译中往往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因而在数字互译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例如,数字口译中的数级的换算③④⑤吴冰:《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倍数表达⑥马大森、骆贤凤:《英汉汉英口译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楼层的表达;年、年代、世纪的读法;基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读法规律⑦⑧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非精确数字的翻译⑨⑩王红卫、张立玉:《商务英语英汉口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比例与百分比、常用的度量衡单位表达: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温度、电量单位、热量单位、海拔;数字化概括词(11)林郁如:《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量词翻译法的表达习惯,称谓词的表达。例如,汉语中有些部门或机构的首长或主管的称谓、中国特有的荣誉称号(1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亲属称谓;职位职称,等等。

3.语义对比视角

这里的语义对比主要是就词语概念对比而言。张维为(13)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37-40页。认为翻译中存在四种双语转换模式:第一,英汉概念完全对应,表达形式也部分对应或完全对应:例如:“a wait–and–see attitude”与“等着瞧的态度”。第二,两种语言概念较对应,但表达形式不同:例如:“penny wise,pound foolish”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第三,两种语言中概念对应或基本对应,但形式空缺。例如:“framework convention”与“框架公约”。第四,两种语言中概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但表达形式空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存在差异而导致的,由此产生的译文往往具有解释性的特点。例如:a green thought与“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4.句法对比视角

相比其他视角而言,学者们从句法对比的角度探讨口译问题要多且更系统一些,尤其是胡开宝、郭鸿杰的研究。具体说来,从句法对比角度对口译进行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合和意合。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这种观点被口译研究者们广泛认同。根据这种观点,他们讨论了英汉口译中形态标记的使用,指出汉译英要注意主谓一致、动词的时体变化,英译汉时要少用关联词和主语等。①②③曹翔宇:《英语连接词的使用与汉英口译中的形合问题》,《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第二,主语突出和话题突出。王斌华④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依据汉语“主题突出”、英语“主语突出”的观点,指出在汉英转换时,必须首先确定“主语”,同时必须抓住谓语动词,抓住谓语动词就等于抓住了句子的灵魂。

第三,胡开宝和郭鸿杰⑤胡开宝、郭鸿杰:《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100页。讨论了“复合句和流水句”、“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末端重量与前端重量”、“静态与动态”、“被动与主动”、“肯定与否定”、“定语从句的前置与后置”以及“长句的翻译”。他们认为英语的复合句要转化为汉语的流水句;汉英翻译时,要注重英语的“无灵”主语的特点,译员可以灵活地将汉语谓语、宾语和状语转化为英语主语;根据英语多用名词、汉语多用动词的特点,英汉互译时,汉语动词可以译为英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反之,英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李长栓、王斌华和仲伟合也讨论了口译中的词类转换问题,并有类似的观点。

第四,疑问句。耿佳敏⑥耿佳敏:《试论疑问句对汉英同传质量的影响及处理策略》,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7页。认为,在汉英同传中,由于汉语疑问句的疑问语调要在句末才能识别,这给同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实证研究,她指出,译员可以根据汉语疑问句各自的功能,处理成相应的英文疑问句式、陈述句或者分句;“一般看来,具有询问功能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需要保留疑问句的形式,但是也不一定要与原句结构完全相同。而修辞疑问句可以抛弃形式,提取意思,处理成其他的句式。把握好讲话宏观的逻辑,疑问句的处理可以很灵活”。

5.篇章对比视角

从篇章对比的角度看口译与从句法的角度看口译有诸多交合之处,例如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探讨口译,具体表现在探讨口译中如何使用篇章衔接词,一般的观点是:汉语中少用衔接词,英语中多用衔接词。⑦⑧胡艳秋:《汉英口译中的衔接转换》,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文化、语用与思维方式对比

这方面的讨论比较零碎,总体观点是,口译中必须注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保证口译行为取得足够语用效果。⑨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版。⑩鲍刚:《口译理论概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11)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2)冯建中:《口译实例与技巧》,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07年版。(1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英汉对比的视角研究口译无疑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认为在以下方面还值得讨论:

1.可商榷之处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张维为指出的四种双语转换模式。我们认为,他的提法可以说得更清晰。他指出第三和第四种的时候,所给的例证有中英文,这给人的感觉就是中英文中同一个概念有对应的表达式,只是这些表达式存在差异而已。我们认为,就第三种而言,概念必须依附于形式,既然概念对应,就必然有对应的形式,只是形式存在差异而已,不可能出现概念对应而形式出现空缺的情况。就第四种而言,两种语言中概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那就不可能或基本不可能进行互译。然而,张维为又给了可译的例证,如a green thought与“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这说明这两个概念是对应或基本对应的,且可互译。

我们认为,张维为提到的四种翻译模式,可重新分为:第一,意义与形式都基本对应的模式;第二,意义对应但形式存在差异的模式;第三种和第四种合并为一类,并表述为一种语言中的概念在另外一个语言中不存在或基本不存在。这时可通过直译、音译等手段在译入语中创造新的搭配,如Oxford与“牛津”;或者通过解释性方法进行翻译,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与 promoting moral standards。①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2.口译研究的本色不足

当前口译研究中转化大量英汉对比的成果是必要的,但转化时需要考虑口译的特点。例如:

(3)I am deeply touched by the warm welcome and genuine hospitality that your people have shown us.

原译:贵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慷慨好客使我深受感动。

改译: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热烈欢迎、慷慨好客,我们都从贵国人民身上感受到了。

(4)All people who love peace and long for development are working hard for a more progressive world with a bright future.

原译:爱好和平与渴望发展的各国人民,正奋力推动世界走向进步与光明。

改译:各国人民,爱好和平,渴望发展,正奋力推动世界走向进步与光明。

上面两个例证的原译没有很好考虑到口译具有即时性以及口译笔记往往是顺时顺序记下来的特点,原译中对原文顺序的调整会消耗译员更多的努力,不利于提供口译质量。

另外,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视角探讨口译还需要区分连传和同传。连传时,译员或许有更多的时间对原文进行理解并对译文进行调整,而同传中译员由于时间更为迫切往往需要遵循顺句驱动的口译原则,因而连传与同传相比,在转达的形式与内容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李承②李承:《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在质量评估标准上的差异》,载柴明颎主编《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12-436页。指出,在话语的逻辑衔接、语法使用的准确度、数字、名称和首字母缩略语的翻译;语调的一致性和表达的流利性等方面,同传要比连传差。例如:

(5)We went to Holiday Inn for a seminar at 10 o’clock yesterday.

(a)我们到假日酒店开了一个研讨会。在上午10点 /昨天。

(b)我们到假日酒店开了一个研讨会。时间是在昨天上午10点。

(c)我们昨天上午10点到假日酒店开了一个研讨会。

仲伟合③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页。指出,在同声传译中可能会将这句话译为(5a)。实际上,由于同声传译的时间尤其紧迫,可能没有机会进行修改,所以译员可以在译完前半句之后将状语重组成一个句子(5b)。我们认为,这种话倘若是在连传中出现,仲伟合肯定会同意(5c)是最佳选择。

然而,把连传和同传区别开,这在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口译研究还做得并不够。

3.研究欠深入

首先,对汉语话题句口译的探讨。王斌华④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对汉语话题句做了一定的讨论,但是他主要强调英语主语的选择问题,而没有注意到在英语口语中实际也存在话题句现象。例如:

(6)This proposal,the review committee does not like at all.

这个计划书,评审委员会根本就不喜欢。

(7)John I haven’t seen him for a long time.

约翰,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了。

(8)Dogs,I just bought one.①Gundel,J.Universals of Topic-Comment Structure.In Hammond,M.,Moravcsik,E.&Wirth,J(eds.).Studies in Syntactic Typology.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8,PP. 209-239.

(9)As for dogs,I just bought one.

(10)London,Trafalgar Square is nice.②Geluykens, R.From Discourse Process to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n Left-dislocation in English.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11)Center lane must turn left.③屈承熹:《汉语认知功能语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我们认为,如果不注意到这些英语中的话题句结构,也很可能导致放弃一些合适的口译策略并影响对口译评估的标准。

其次,对语结④“语结(nexu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Jespersen)在其《语法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在《现代英语语法》第五卷中,他对语结下的定义是:“含有叙述之意的一组词,其中一般包括一个主语和一个动词或一个表语,或兼有两者。除此之外,一个语结还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宾语,常常是一个直接宾语和一个间接宾语。”参见王丽娜、赵军峰:《语结与英汉同声传译断句》,《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与口译关系的探讨。曾利沙⑤曾利沙:《论“语结”在语际转换程序中的表征——兼论翻译活动的“科学性”》,《现代外语》2001年第1期。曾就此做过讨论,并对英汉语结类型做了对比研究,不过他并没有专门从口译的角度来进行,王丽娜、赵军峰⑥王丽娜、赵军峰:《语结与英汉同声传译断句》,《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以凤凰卫视录制的2006年布什国情咨文同传的双音道音频文件为语料,分析了语结和断句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在遵循顺句驱动原则的情况下,英汉同传往往以语结作为断句的基本单位。我们认为,译员若能抓住句中的语结,正确断句,可以一定程度地减低口译尤其是同传工作的难度,减轻口译员的压力,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缺乏对英汉连传以及汉英同传等方面的探讨。

4.鲜有研究

应该说,英语的典型句法结构在口译中如何处理得到了一定的探讨,例如英语中的后置修饰语如何处理的情况。⑦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⑧胡开宝、郭鸿杰:《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但汉语的典型句法结构却研究得不够全面,如“把”字结构、动词拷贝(verb copying;如:她吃肉吃腻了)结构却至今没有看到相关文献。这些结构会不会对口译带来问题或带来多大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

四、几点建议

结合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我们认为,在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亟待加强以下几点:

首先,重视口译自身的特点,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视角对口译开展全面且系统的研究。当前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也没有完全突出口译特色,没有把笔译和口译、连传和同传很好地区分开来。

其次,加强语音和句法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相比其他语言层面对比视角研究口译,从语言和句法对比视角下研究口译显得更为迫切。语音是口译的载体,是口译区别于笔译的重要特色所在。句法是组织语言的法则,反映了英汉民族心理认知模式。英汉句法结构尤其是典型的句法结构往往会在快速转换中带来很大、很多的障碍。我们认为,为了保证口译的“快”、“准”、“顺”,对英汉语的典型句法结构进行对比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当前适用于指导口译研究和实践的英汉语音和句法对比研究尚不多见。

最后,加强语音、句法、篇章、语用等层面的交叉对比研究。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从语音角度来讲,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从句法角度来讲,英语更多的是形合语言,汉语则是意合语言。由此,例如,英语中通过语调所赋予的意义和功能,可能在汉语中要通过句法结构来补足,如(12)中通过“是”字结构来补足降调强调sister的功能;汉语中通过声调所赋予的意义和功能,英语可能同样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补足。

(12)Imet hissister in the street.

我在街上看到的是他姐。

总之,以上三个方面都还有待于对比研究者们做出更为深入的对比研究,也有待于口译研究者们具有更多的对比视角。

Oral Interpret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ies:Retrospect and Prospect

WANG Jianguo,ZHANG Pingping,WU Bi-yu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of oral interpret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ies.It is found that at present some results of E-C contrastive studies have been achieved and applied to interpretation studies at phonetic,morphological,semantic,syntactic,pragmatic,and cultural levels as well as in terms of thinking patterns.However,some views in this field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or fail to typify oral interpretation;moreover,some relevant fields stay virgin or to be further explored.

oral interpretation,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ies,status quo

本文受到2008年度江西财经大学校级教改立项课题“英汉口译教学模式研究”(编号JXCDJG0815)的资助。

王建国(1970-),男,江西抚州人,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张萍萍(1980-),女,硕士,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实践;吴碧宇(1969-),女,江西抚州人,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H059

A

1008-7672(2011)03-0091-06

文通)

猜你喜欢
英汉口译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