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辩证的否定观与当前的文化建设
周 静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每个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到否定,然后从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辩证否定观是当前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挥辩证的否定观的选择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功能,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辩证的否定观;文化;建设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融日益的密切,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大。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确立为指导思想,在中国新文化的发展中居于指导地位,从而决定了中国新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其中马克思的辩证否定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辩证否定观是当前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挥辩证的否定观的选择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功能,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是实践活动中的自我否定,任何肯定自身存在的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否定的方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每个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到否定,然后从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中每一次的否定都是辩证的否定,不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同时肯定中也包含着否定,“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2]。肯定与否定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离开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另一方。辩证否定观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第二,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作为联系的环节表明了新事物对旧事物、新阶段对旧阶段的否定过程,必然包含着肯定、吸收、继承的方面;辩证的否定作为发展的环节,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新阶段对旧阶段的批判、抛弃以及克服。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即发扬和抛弃、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和运用辩证的否定观,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绝对的否定或绝对的肯定,应当辩证地看待它,把它理解成一个辩证的过程。
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多元的文化之间“矛盾与冲突、交融与并存”的局面。在生活过程中我们总是在原有需要的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我国目前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充满着矛盾,有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矛盾,也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中国要想建设先进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在文化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充分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增强文化的软实力。回顾文化发展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哲学基础和强大动力就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选择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功能的统一。
(一)辨证否定观的选择性功能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和核心是“扬弃”,马克思说“扬弃是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4]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一事物采取批判和抛弃或选择和吸收的态度。辩证的否定观在一个周期内要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处处贯穿着辩证否定观的选择性功能,没有各种正确的选择过程就无法顺利进行。选择性很重要,它能确定一个人或事物的发展方向,在人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面临多种情况,选择一个有利于发展前进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在发展前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一个大致的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又会面临各种具体的选择,以确保一事物朝着预先设定的目标向前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很多种文化处在相互碰撞和相互交流的境况之中。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5]因此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要分析比较各种形态的文化,肯定积极的部分,否定消极的部分,充分发挥辩证的否定观的选择功能,合理的汲取各种文化的养分,确定文化发展的方向或道路。但选择要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当前我国目的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我们的选择要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选择的能力以更好地吸收各种文化中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养分,从而更快的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辩证的否定观中所包含的选择性功能,立足现在,放眼长远,选择既有利于现在又有利于长远的文化建设的道路、文化发展的形式以及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丰富的正确的文化养分。
(二)辩证的否定观的继承性功能
辩证的否定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即包含着发扬和抛弃、克服和保留。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一方面的思想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继承性,是在自身已有根基基础上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即把优秀的文化保留继承下去,腐朽的则进行抛弃和克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文化的继承,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将会面临很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认真分析辩证的否定观中所暗含的继承性思想,充分发挥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
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基于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的认识。“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注重建设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辩证的否定观的继承性功能要求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继承了传统文化,先进的文化才能有向前发展的根基。因此我们要想建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将本民族已有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保持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只有在中华民族已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据。但是辩证的否定观的继承性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全盘继承,应当辩证地看待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中,有先进的积极的方面也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要联系当前中国的国情进行认真全面地分析。有的文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但是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有的文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被看重和认同的,不代表它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理解辩证的否定观的继承性功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继承真正有利于当前文化建设的传统文化,以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下坚实的根基。
(三)辩证的否定观的创新性功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的东西就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东西。辩证的否定观的过程也是进行创新的过程。当前进行文化的创新,即在新的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和实践环境中,在扬弃旧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8]。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之中,我们要把创新放在核心的位置上,“特别是在面临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9]。因为创新关乎着先进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状况,没有创新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也发挥不了很大和很长久的作用,总有一天会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征服甚至吞没。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0],因此在当前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要看重辩证的否定观的创新性功能,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进行创新。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创新为重点,增强先进文化的活力。只有建设一个充满创新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才能满足当前人们在文化上的需求,进一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从而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
辩证的否定观所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的功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辩证的否定观选择性的功能是关键和前提,是一种对整体方向上的选择;辩证的否定观的继承性功能是基础,而辩证的否定观的创新性功能是核心。它们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三者缺一不可,我们要发挥它们的整体作用。
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辩证的否定,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但是新文化对旧文化的否定,不是把旧文化简单地全部抛弃掉,而是抛弃旧文化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继承并且创新的吸收旧文化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基础。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在对待各种文化的时候都要采取认真分析的态度,充分考虑当前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待外国文化的时候,都应采取批判地选择和继承的态度,做到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合理地为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服务。任何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当前文化从传统发展到现代,从落后上升到先进,都体现了文化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特点。
因此,无论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阻碍,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否定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指导思想,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立足并发挥出更强大的软实力。
[1]瞿敬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选择的重大转折 [J].前沿,2010(13):181.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3]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1-27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
[7]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1996-1-2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9][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 [M].吕鹏,李荣山,徐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2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3.
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Negation and the Curr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ZHOU 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China)
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negation is regarded as important methodology of Marxist philosophy.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negation considers that everything must develop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then fromnegativeto thenegativeofnegative.The conceptofdialecticalnegationisanimportantguidingideology,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inherent impetus for current advanced cultural construction.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negation,develop the selectivity,inheritability and innovativeness of dialectical negation,and strive for modernizationwhich notonly reflects the standards of the modern worldand also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negation;culture;construction
G120
A
1674-7356(2011)01-0029-04
2010-12-17
周 静(1986-),女,安徽宿州,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