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生,卜景龙
(河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成效
王瑞生,卜景龙
(河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效果
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基地、信息平台、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定位、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实验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促进了教师的广泛参与和获得科研成果。
为贯彻落实(教高〔2007〕1号)的精神,推进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技术、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河北省教育厅于2008年批准河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称:中心)建设单位。三年来,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信息平台建设、仪器设备建设、实验教学定位、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建设,使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了具有“大材料学科群”的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分析测试基地、信息交流基地”。
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要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理念,科学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特点突出、开放式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我们创建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校内实践创新体系、校外平台扩展体系“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指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材建设;开放、探究、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方法;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信息化的资源与管理平台等。校内实践创新体系是指创建相关机制为学生参与创新型实验活动提供智力和物力的支持。如建立指导学生实践的导师制,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课外科研立项和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型项目提供支撑;建设了校内实践基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的横向课题的研究任务和开发任务开展实践创新研究等。校外平台扩展体系是指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发挥本专业资源优势与校外单位联合共建了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共享本专业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为拓展学生的能力搭建一个延伸性强的支撑平台等。
2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中,我们祛除了狭隘的“实验教师”理念,调动相关专业全体教师参与,形成了以兼职实验教师为主导、专职实验教师为主体、适量聘请社会相关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在读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担任助教助管[2]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团队。这支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在实验教学中,课程基础实验主要由经验丰富的专职实验人员担任;综合实践训练主要由专业课程教师担任,综合实践训练主要由骨干教师担任。
3 实验教学基地建设
“中心”在唐山市、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冶金、高分子材料等行业建设了学生实验基地23个。其中,在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隆达陶瓷有限公司、唐山惠达陶瓷集团等12家企业建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在唐山六方碳化硅有限公司、唐钢集团不锈钢公司等6个单位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在冀东水泥外加剂公司、海螺形材有限责任公司、三友集团化纤公司等5个单位建立了高分子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基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社会相关行业的人力、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等资源,实验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验导师。
4 信息平台建设
进行了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学软件建设。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在网站上发布了中心介绍信息(主任、实验队伍、重点实验室、硕士点等介绍)、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信息、实验教学信息(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日历等)、设备与环境信息(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等)、创新与成果信息等。学生利用网站查阅科研进展,了解专业科技发展动态,掌握科技前沿知识;查阅中心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大型仪器设备等信息,用于实验、毕业课题研究。
5 仪器设备建设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中心”加强了仪器设备建设。三年来,学校投入750余万元,购置60余台套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实验设备体系。包括X-射线衍射仪、透视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压汞法孔结构测定仪、微量热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在内的现有设备,可以进行物料加工、成型、高温煅烧、物相分析、显微结构分析、化学分析、孔结构分析、热分析、粒度测定、制品的各种物理性能的检验与测试工作,具备进行实验教学和进行材料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条件。
6 实验教学定位
“中心”的实验教学对象“多面向,多层次”。面向河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的学生;面向河北理工大学6个其他学院、17个非本专业的本科生学生;面向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面向社会无机非金属材料科研人员的项目研究和技术咨询、测试服务等项工作。
7 实验教学管理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学校教务处和学院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人、财、物,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在学院级运行。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管理。“中心”人员负责本中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护等工作,建立仪器设备账、物、卡和技术档案及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付诸实施。完成安排的实验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采用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三级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保障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中心制定、执行了20余项管理规定和办法。
8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中心”实行开放式的运行管理,面向学院内、外的学生、教师、社会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科技人员,将实验场所、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了“全天候”的开放,并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实验内容包括学生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自选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教师和社会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科技人员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并且对社会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开展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在如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 促进了教师的广泛参与
将学院专任教师聘为兼职实验教师,促进了教师广泛参与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解决了专任实验教师人员不足问题。
2 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
“中心”面向学校内外开放,不仅使学院内部学生受益,也使学校其他专业学生受益以及吸引其他院校的学生来“中心”实验。现在“中心”每年接待学校中6个学院、20个本科专业的学生实验和其他院校学生实验。开设 74项实验,实验开出率 100%,年实验人时数≥12万。由于中心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 促进获得科研成果
学生、教师在“中心”进行科研项目研究,促进了获得科研成果。近三年,获得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科研项目通过各级鉴定42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8项,获得研究经费2338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2项,申报(公开)国家发明专利 37项。出版著作(教材)6部。发表科研论文20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32篇,被SCI、EI、ISTP收录56篇。
通过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构建了“产学研”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新模式,对校内、省内的实验教学具有示范作用,对国家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辐射作用。
[1]张学波,徐福荫,黄慕雄. 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88-91
[2]朱金秀,朱昌平,范新南等.“以学生为本”建设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12):93-94, 97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demonstration center;development;effect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on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s was developed in aspect of system, troop, base, information platform, instrument, roientation, managing and opening wa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 has been widened and conducted fully. Teachers’ participation and their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been promoted.
Development and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on inorganic non-metal materials
WANG Rui-sheng, BU Jing-lo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rring,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G642.423
A
1673–2804(2010)02-0075-03
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