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艳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默会知识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探讨*
韩 艳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出发,确立了基于默会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以此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活动的效度,促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持续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指出了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默会知识;教学策略;高职英语
在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中,通常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生源不稳定、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材良莠不齐和过于重视过级率等等。究其根本,所有问题的核心在于语言教学中的本体性认知和实践层面的方法之间的偏差所致。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应会的”,而在实际教学中,都把语言教成“应知的”。而语言的隐性层面,如社会文化因素、审美因素等等,由于其不可测性而常常被摒弃与课堂之外。在目前的英语课程和教学改革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学习的分散环节上,忽略了唤起学习者对于语言的整体感知。因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不管如何改革,外语学习依然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波兰尼的默会知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从获得表征的认知转向参与实践的情境,对于默会知识获得的策略研究,对于改变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意义显著。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提出后不久,就受到英美教育学界的关注并且赞成。教育学者们认为“默会知识”克服了赖尔“知道什么”与“知道怎样”、“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的分裂,说明了人类认识活动和知识形式的完整性、统一性。
在英语课堂中,默会知识的介入将会直接改变传统语言学习的方法与心理,它要求目标语的输入与研究者个体的默会知识相结合,得到学习者的直觉、想象、和激情的浇灌,而转化成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于目标语的摄入将被情境化(contextualized),而寓居于个人的元认知中;同时,对于语言材料的多元认识(直觉、想象、和情感)也将影响学习者的情、意、志,从而使得平面的语言课堂立体化。这表明默会知识在课堂中的运用,将会有很重要的地位。
要使得默会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首先要使教学活动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对默会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这些知识,很大部分是教师的亲身经验,以默会知识居多。同时要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反思备课过程,教学过程和课堂管理过程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反思他们曾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默会知识,提倡有目标的活动与领悟。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表达要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如用概念图、隐喻性语言、象征性语言、模型等用来表达学生的经验、直觉和灵感。将默会知识转变成可以理解的形式,还涉及演绎和推论技巧,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推论,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图形、图片、视像、影片、多媒体等式高职英语课堂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并非常有效的默会知识表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可以建立相同的愿景,建立和谐的、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集思广益能激发学生灵感的表达,是学生的默会知识通过头脑风暴或一对一的交流得到传播和共享,以此促进默会知识的获得和转化为显性知识。再将显性化默会知识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加快默会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速度,扩大交流与共享的范围。
默会知识理论认为习得有几种途径,其中之一是通过实践活动,通过反复操练和训练的方式获得,比如技能的强化训练。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默会知识转化成明言知识,让学生的默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批评验证直到能熟练运用为止。在课堂内,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演讲等活动方式,让学生领悟和整合教师输入的英语知识和概念,并重组他们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达到高职英语学习的应用目的。课堂外,布置学生做一些小项目,譬如:做一份关于“幸福”的调查问卷,画一棵家族树,等等。学生根据这些任务,结合课堂中学到的语言技巧和方法,编写问卷,进行调研,资料整理,报告撰写,到最后进行课堂展示。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默会知识的转化和丰富,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和知识的掌握。
课题组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P370107国贸班在2008年3月和2008年7月,即基于默会的课堂英语教学活动模式实施前后(以下表格中简称为实施前、实施后),就相同的内容做了两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了基于默会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模式为学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课堂观察和群体访谈也反映了基于默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一)了解并开始主动将默会知识应用于英语学习中
从调研的三个问题选择情况看,学生一开始对默会知识及其理论基本不了解,问题“您是否了解默会知识?”“否”的选择高达 97.9%,对默会知识定义错误率为52.1%,认为默会知识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只有4.2%。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施后,对默会知识的定义选择百分之百正确。87.5%的学生认为默会知识理论对英语学习有帮助,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认可了基于默会知识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模式的进行,并开始主动将默会知识应用于英语学习中,从中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在群体访谈中,有学生说,“我的阅读做的很不好,其实我的词汇量还大的,但就是特别害怕做和科技、心理学、生物等等相关内容。老师建议我课外多看看相关内容的文章,英文的不想看,中文的也行。因此,我课外看的东西杂了起来,体育,科技,化学,物理,娱乐什么都看。最近做练习真的觉得阅读好像没那么难了,这次四级考试阅读做的还挺好的。我觉得这就是默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我的英语学习的正面的影响。”
(二)对英语学习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学习兴趣、动机、活动参与度、意志力、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下问题就是从这些相关因素的角度来考察和说明实施前后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关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实施前68.8%的学生认为在高职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业和继续学习,属于工具型动机。而实施后50%的学生选择了“因为对英语感兴趣,对英语国家文化感兴趣。”属于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也有利于英语的学习,但融合型动机更为重要,它的持续时间长,是语言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对于学生的意志和自信问题的考察,实施前有20%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碰到困难时会选择坚持,而实施后有75%的学生表示能坚持学习,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实施前75%的学生都选择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或进行展示,都是被动的在教师要求下才会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而实施后有77.1%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5%的学生选择了“不管有无把握,都会”,体现了积极的参与意识。
关于学生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度的积极变化,我们还可以从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中得到证实。在学期初Travel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在热身对话演示部分,没有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在常规训练部分有2名学生主动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朗读和复述;在头脑风暴部分,有1人主动进行观点表达。而这学期期末的Money这个单元中,在热身对话演示部分,有6组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因为时间原因,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演示);在常规训练部分有6名学生主动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朗读和复述;在头脑风暴部分,有17人主动进行观点表达。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三)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通过学生对不同作业的态度来看学生的主动思维性,常规性作业主要是模拟和套用,而项目型作业需要从一开始就要考虑问题的切入点,如何获得有效资料,如何组织资料,提出怎样的观点,如何在PPT中进行展示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从问题8的选项中,我们看到实施前只有8.3%的学生选择项目型作业,而实施后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22.9%,学生已慢慢的体会到了在项目型作业进行的过程中他们的进步和获得的乐趣。并且从学生在课堂展示的PPT和其它作业中,我们也发现了他们的思想性在得到提升。
(四)在英语学习中能运用一些学习策略促进学习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实施前有超过6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只有16.7%的学生经常有意识的使用学习策略。实施后有45.8%的学生会使用学习策略,再加上47.9%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使用一些学习策略。”这样,共有93.7%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使用学习策略,帮助更好的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五)形成了一定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本题是多选题,我们可以从实施前后两组数据的变化看出学生那个的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实施前只有25%的学生选择英文歌曲和电影“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而实施后有81.3%的学生做了选择,这一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一)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由于默会知识是负载于人的,是与人融为一体的,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的质量尤为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加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同时也要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把经验和理论的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在课程组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于揭示、分析和发展已有的默会的教育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上做的不够,缺乏主动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对于默会知识的外显化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二)教师的实践指导力度欠缺
传递默会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师徒制”,师傅的学识在与徒弟的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徒弟,默会知识得以有效的传递。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规定了课程组的老师专门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课程辅导,重点就课外项目型作业进行指导,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但由于只有两名指导教师,有48名学生,每星期只能安排一次大约两小时的面对面的指导时间,因此只进行了一轮指导活动,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指导力度欠缺。
[1]路宁宁.关于缄默知识建构及显性化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
[2] Michael Polanyi.Knowing and Being[M].Routledge,1969.
[3]Mayer,E.R.Models for understand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9,(1).
[4]张静.显性学习及隐形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初探[J].苏州工职院,2007,(4).
[5]吴定初、吴小叶.知识“另一半”的失落及其教学叙事解读[J].中小学教育,2005,(8).
[6]Rebernik,M.&K.Sirec.Fostering innovation by unlearning tactic knowledge[J].Kybernetes,2007,(1).
[7] 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M].Routledge,1958.
G642
A
1006-5342(2011)04-0146-03
2010-12-28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浙教科规办[2007]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