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城市原型

2011-08-15 00:43罗建平
关键词:圣火森林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政治与法律

“城”与城市原型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237)

汉字城市的语源揭示了“城”的本质属性:(定居者所属的)大地(土)的自我实现(成)。“城”的这一属性源自维柯的林间隙地原型,因而“城”的原型反映了人类进化、进步的历史及其文脉所在。其中“城”的声符字“成”(从丁从戊的结构)所含 的丁火象征着城市圣火,标志着城市的灵魂;而“成”所含的大戊是城市整合力的象征。“成”之两大因素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原型思路。

城 圣火 隙地

在古希腊,polis一词既是城邦,又指政治,因为城邦是一种政治空间。因此,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又可以翻译为“人是城邦的动物”。汉字的“城”是否也承载着这样的政治空间?暗藏着某种因缘的政治原型?

一、圣火与圣地

在今人看来颇为平凡的城市生活,实质上蕴含着深刻的人类存在的渊源。与乡村相对稳定的生活节奏不同,城市是人类的进化的场所,也就是说,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容器。当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人口、资源在城市日趋集中时,这个问题也日益突出。

什么是城市?《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许慎视城市为容器,为庇护空间。在后续的解释中又说,城在籀文中为从类似“郭”的形符,此谓城的本义是城墙。①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54页。这是从形态上对城的描述:即城有一个围合空间。这个围合空间意味着什么呢?当然可以说是容器空间、防御空间。从“城”的声符看,“成”储存着城市的原始信息。成的本义是一种斧钺形的兵器,常用义为成就、完成。①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69页。许慎说城“从土,从成”,是指土和成的会意。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成作为一种斧钺形的兵器,守卫着这一围合空间(土);其二,该围合空间(土)拥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即不同于乡野区域的属性),是有着自我成就、自我实现的特殊的空间(有作为、有成就的土地:“大地之成”)。

土地的自我实现(“大地之成”)从根本上讲,是指人类生存空间的自我实现。这要回溯到最初的历史:人的森林时代。生活在森林里的早期人类处于树栖空间,林木森森,遮天蔽日,面临各种毒蝎猛兽的威胁。这种生活经验深深印刻在人类的心灵深处。研究表明,很多人有三类天生的恐惧:怕坠落(其极端形态是恐高症)、怕黑、怕蛇,在梦中也常有这类恐惧。而这正是人类远祖树栖生活的记忆:害怕从树上坠落、担心遭到蛇类的袭击、对密林中黑暗的不可预知的危险产生莫名的恐惧。②参见[美]卡尔·萨根:《伊甸园里的飞龙》,吕柱、王志勇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六章。

走出树栖生活,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大地之成”),这便是维柯所谓的林间隙地(lucus)。林间隙地基于这样的一个自然事件:茂密的森林遭受雷击(神的霹雳)而发生火灾,被烧毁的林木露出一片荒地,同时天光也射入其中,成为林间隙地。在森林里树栖的人类先祖发现了这片隙地,便开始了辟居生活。辟居就是整地治林而栖居。发展到后来便有了自觉的开发森林的行动。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许多英雄战胜怪兽的故事,象征着先人征服森林的过程。如赫库勒斯攻克涅米尔地区的狮子,伯勒罗芬杀死蛇尾羊身狮首喷火的女妖,卡德茂斯杀死巨龙。怪兽是森林的象征,喷火是焚烧森林。③[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 733、540页。

中国古代神话过早地理性化、哲理化了,很难找到类似的征服森林的故事。我们发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可以看作为开辟的林间空间的壮举。《太平御览》引《三五历记》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里黑森林不是拟人化的怪兽女妖,而是有着哲学抽象度的混沌(昏暗无光)。人类(盘古)在森林里游荡了一万八千年。终于发生了一次森林大火,估计燃烧了好几个月。大火烧尽后,“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是青烟袅袅上升,灰烬层层堆积的景象。这是盘古神话里的“土之成”。

盘古究竟如何开天地(隙地)的?盘古传说的民间版本作了补充说明。明周游《开辟演绎通俗志传》第一回说: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着,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以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以斧劈,或以凿开”是指清理火烧之后的残留物,以便开出林地空间,看到天光(“天地乃分”正是“大地之成”的写照)。

在古罗马那里,清理火烧林地,更是突出了对天光的关注:乌尔坎“火烧掉树林,为着空隙中观察天空,看天帝约夫朝哪个方向向他发射他的雷箭”④[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 733、540页。被铲平的森林 “提供了一种视野来观察显示神谕的鹰从哪里来”⑤同上,第480、478页。;而这一开阔空间拉丁语称之为“宫”(templum),“用来指四面空旷可以随意瞭望的地方。”⑥同上,第480、478页。Templum为最早的祭坛。在中国,“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场”从土,昜声;土是火烧出的空地(除地),昜是天光,故“场”就是林间隙地(拉丁语lucus本义为光照,即昜)。“坛”是在此基础上建造的祭坛(templum)。“大地之成”走向神圣。

有着隙地情结的殷商部落独到地演绎着“大地之成”的历史。殷商先人最初也栖居于森林中,也有过焚烧森林的事件,并发现了林间隙地。正如凯尔特人的橡树、日耳曼人的榉树为其灵木,商人的灵木为桑树。商,桑也。在远古神话传说和先秦古籍记载中,只有商人发祥于森林(《墨子·明鬼》:“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宋为宋国的商裔)①周清泉:《文字考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216-217页。桑林为其最初的生存空间(林间隙地),有着特殊意义。

《吕覧·顺民》:“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大雨乃至”高诱注:“桑林。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也。”林能“兴云作雨”,是有超自然的神秘功能。商人生活于桑林中,这是个神灵世界。林、灵音通。桑林即桑霝,即商霝,即商人之祖霝。②周清泉:《文字考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216-217页。

霝是灵(靈)的本字,两字通用。霝有空的含义(空灵,零),《广雅·释诂》:“霝,空也。”霝又有明的含义③殷寄明:《汉语同源字词丛考》,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第270页。,灵光之谓就是指灵的光照,是神的降临(神助、天助)。霝的声符字即有明义,如“櫺”为窗棂,窗户上的格状横木条,阳光可以射入,通透(亦为空)而明亮(一如林间光束)。因此,霝是空而明。

回到霝和林的音义通汇,可以说,林也有空和明的含义。按维柯的说法,林之空就是林间空地的开辟(场);而林之明,是原来繁茂的树冠枝叶烧去后留下的天眼——日光由此射入,且构成一串串的光晕(森林里常见的景象),是神谕发生的境遇(汤乃以身祷于桑林)。进一步说,林之明是祭祀之地的神光观照,是照亮林之空(场)的“昜”。

至此,林之空明展现了“大地之成”的最初形态。其中林间隙地(场)为早期的辟居地,是城市空间的原型。林光则包含了神的霹雳之火、森林燃起的熊熊大火(这火让先人领悟到驱赶野兽、御寒和烧烤猎物的优越性)、大火过后林间隙地留下的天光(这几个貌似不同的概念,其原型却是相通的,都可归结为圣火象征)。林之空明也显示了空(隙地)和明(火、天光)的统一性:火开辟了隙地,光观照着隙地。因此,隙地具有神圣性,而城市的原“穴”也是神圣的。此刻,作为城墙的“城”正守护着这一片圣地,如同芒福德所言,城墙,其最初的用途很可能是宗教性质的,是为了标明圣界(temenos)的范围,或是辟邪,而不是防御。④[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宋峻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总之,圣火与圣地在此合一了!

二、圣火的感应与整合

圣火是神的光临,最初的城市往往是圣地所在,而神庙是保存圣火、与神灵沟通的场所。大多数城市是以神庙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这样,圣火、神灵和神庙构成城市的基石,其中圣火是作为神灵的呈现物昭示圣地的本质。圣火的呈现,是林之灵的降临。

圣火决定圣地的命运,因而也决定城市的命运,亦即决定大地之成如何成全自己的。那么在“城”的原型中,圣火又是如何“降临”(临与灵相通)的。我们还是从“成”字中寻找。《说文》:“成,就也。从戊,丁声,古文成从午。”戊为斧头和斧形兵器(其实远古斧头和兵器没有什么形态区别,可以交替使用),丁的歧解较多,一般认为是“顶”的初文。⑤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10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64-975页。但丁不仅仅表示人的头顶,很多情况下是“顶”的隐喻,亦即“取象于穴居室中央之顶窗形”。⑥李圃:《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

既然“丁”是“居室中央之顶窗形”,那么我们也不妨将居室放大为林间隙地。这样,“丁”便是隙地树冠间的天光,也就是圣火。在十天干中,丁位序第四,表示丁火。丁火是阴火,为星光、烛光、天光。既然天干丁有火的含义,由此回溯“成”字之丁,确认其与火有关。另外,成的古文从午,午在十二地支中也属火,这也支持了“成”中之丁的火义。

成是带火的斧头。“斧头能砍能劈,像闪电一样疾速,砰然有声,有时还伴着火星。”“斧头是雷公的武器,是力量的象征。”“斧头是整体化的中心,持久稳定的表现,是积聚的雷电”。①[法]让·谢瓦利埃、阿兰·海尔布兰:《世界文化象征辞典》,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31页。斧头是新石器时代以来战斗和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天神或雷神的杀敌工具。②[德]汉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辞典》,刘玉红等译,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这表明,斧头(特指远古石斧)本身是有火性的,在农耕或交战时,常常可以看到彼此撞击的石斧发出一阵阵的火花。这火花被想像成雷神的霹雳火,象征着威严、权力和智慧启悟(lightning,enlightenment),使远古的心灵里产生了对天神的无限恐惧和深深的敬意。

“成”之火是圣火,具有神灵的感应。“成”的这一属性储存在“诚”中。“诚”就是心的感应(在古文字里,从言的边旁与从心的边旁意义相通;“诚”从言从成,等同于从心从成③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1996年版,第135页。,所谓“心诚则灵”、“心有灵犀”皆属此类。而感应之“感”,其本字为“咸”。④参见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说文》:“咸,皆,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咸,从口从戌;戌是斧钺形兵器⑤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9页。,甲骨文中与戊形近,估计亦属石斧类工具或武器。至于咸字里的“口”,据李圃对这类“口”字形符号的解释(如正、天),一般都可以看作是“丁”。⑥李圃:《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如此,“成”与“咸”所含信息相同相通,而“咸”突出了其中的“感应”特性。

城市中圣火感应什么,如何感应?《周易·咸》:“咸,感也。”“天地感而万物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彖》)斧头劈入大地,代表大地和苍天的结合,象征大地受胎。⑦同①,第232页。这便是“咸”(斧头)的感应(结合)。感应就是召集、组织城邦的臣民聚合于圣火周围,倾听天神的声音和圣人的呼唤,是城市贵族、公民对其圣火圣地伟大使命的感召。祭司、僧侣、长老等通神阶层形成了一套神人感应的神秘复杂的体制,并与世俗政权结合(有的完全是政教合一)组成严密的城市政治。坚实高耸的城墙、体量巨大的主庙以其威严壮丽显示统治集团的强力意志。斧,父也,斧的权威转化为父权统治。斧从感应、结合到权力的意义流变,体现在庙宇和宫殿的雄伟建筑上,反映了城市的神灵主导和政治统治。

感应是心灵的启动,是城市集体人格的各个要素对圣火圣地的认同和呼应。在拉丁语中,“城邦”(civitas)的词根为 cio-,义为召集。⑧[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10页译注。这与城市之成或咸所蕴含的“感应、感召”意象完全吻合。这表明城市犹如磁石召唤着城内外的各种力量聚集在它的周围,“吸引人群和各种组织”⑨[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宋峻岭、倪文彦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成就着城市的使命。因此感应是城市政治中的最有意味的功能。下面我们继续沿着相关字源探索城市空间的感应及其整合是如何实现的。

咸之感应从戌,“戌,悉也”,显示了城市整体化的精神归属。戌是第十一位地支,处于乾的位置,古代数术称之为天门,是天神所居。戌在数术中还有一个名谓是烧原,很可能是指霹雳火将森林烧成的一片荒原。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十二地支分别配对五行,如甲、乙、辰为木局春季,巳、午、未为火局夏季,申、酉、戌为金局秋季,亥、子、丑为水局冬季。其中辰、未、戌、丑为土,置于每个季节之尾,称之为四季土。四季土对应着四种五行:辰是水库,未是木库,戌是火库,丑是金库。

戌为火库,是指戌土含火,这把烧原的意象概念化了。在神话语境中,英雄战胜怪兽、巨龙,象征着焚烧森林、开垦耕地的艰难历程。在此,戌是英雄威力(一如巨大的石斧所向披靡)的象征,英雄动用了火力(戌火),开辟了林间隙地,建立城市(如卡德茂斯在被杀死的巨龙的原址上建造了忒拜城):戌之斧力开拓的空间。

戌,在地支范畴里实现了圣火与圣地的统一。“戌,悉也”,这表明在圣火观照下的圣地及其所容纳的全体:从祭祀、僧侣到国王、贵族,从骑士、商人到农民、工匠,都依圣火之灵而生。神灵整合着社会各个阶层,使之成为一个有神圣感的整体;神灵赋予城市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一种有自我意识的城市精神(今天我们也在谈论“城市精神”,但是,如果我们不再拥有心灵的神圣,“精神”何来?)。这种整合凝聚力归于宗庙。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宗庙,而宗庙供养的是圣火之灵(把隙地之火转化为天神圣火)。

城市作为社会、文化的容器演绎着圣火-圣地的内涵,发挥着整体性的功能,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都城。而都城之“都”,其本义指有祖先宗庙的城邑。《说文·邑部》:“都,有先君之旧宗庙为都。从邑,者声。”“都”突出了宗庙的信息,也呈现了宗庙的功能:信仰、礼仪、政治和文化活动的聚合(因而“都”有了全部、整体等含义)。

追溯“都”的意义,又回到了圣火的概念。都从者,者是都的初文。者的金文上为“尞”(《说文》:“尞,柴祭天也”),下为台状物,表示“柴祭天”的场所。①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页。者以“柴祭天”的方式显现圣火的原型。

总之,圣火深入人心,无处不在。从最初的森林之火开辟的隙地生活到平原谷地,人建立一种以火为核心的生存空间。②参见库郎热:《古代城邦》,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古印欧语aidh本义燃烧burn,衍生出“热”和“房”即而hearth是家庭和圣火的合一;aidh还有一衍生词ether,即以太,太空,有天光、圣火的意象。于是圣火在村寨成了火塘,在宗庙成了祭火,乃至在教堂、徽居建筑中成了天窗射入的天光。天火圣火所照之地,就是氏族民族归宿之地,也是他们的感应之地。这个区域是神圣的,是受到神的庇护的。因此,它是个整体。

由庙宇主导的圣火聚集力,随着城市的发展,也演化为帝王的明堂、公共政治和公共生活的广场。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③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缩印本,中卷,第2992页。《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明堂的建筑制式,据《周礼考工记》载:“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郑玄曰:“明堂者,明政教之堂。周度以筵,亦王者相改。周堂高九尺,殷三尺,则夏一尺矣。相参之数也。”孝经援神契曰:“明堂上圆下方,八□四达,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晏子春秋曰:“明堂之制,下之温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木工不镂,示民知节也。”

至于城市的公共广场则是由庙宇、宫殿、纪念碑、图腾柱、方塔等围合而成。广场是开放的:吸引四方人流;又是闭合的(一个围合空间):塑造人文性格。广场是天地结合的空间,是城市容器的集中表现。广场既是统治着的政治舞台(祭祀活动、皇事活动,各种典礼以及体现国威的阅兵式,如从前的故宫午门前广场,现在的天安门广场),也是民众公共生活、文化生活的场所(歌舞表演、马戏戏剧、集会集市)。

广场是放大的庙宇、敞开的火塘,也是公众化的客厅、天井,是城市的灵魂。没有广场的城市如同没有客厅的住宅,没有人气,无法定位,像巨大的迷宫。

广场的魅力也隐含在“广场”一词里。广(廣)从黄,是有着政治和文化整合力的神人,是卡德茂斯式的森林征服者,是皇权统治、公共秩序的象征;而“广”表示广场空间。“场”则如上文所言,是祭祀的平地,有神光照耀;在“广场”的语境里,是公开、明朗,向神敞开的空间(至今尚有集会口号、典礼宣誓等“祷告”语)。

三、结论

“城”沉淀着林间隙地的原型,是人类的文明开创地。城的感召、感应力,塑造着城市人“受召者”——城市政治人,也塑造着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但是,今日“城”之原型未能有效地“显形”,而较多地表现为物化层面的整合功能和辐射功能,“城”的原初空间被遮蔽了(不见隙地之光)。因此当代城市发展需要找回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成”,唯此,都市才有其“城”,都市人才得其“诚”。

“City”and“Urban Archetype”

LUO Jianping

The language source of the Chinese word city(“Cheng”)reveal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Cheng”:the self-realization of earth (soil)which belongs to the settlers.This essential attribute of“Cheng”derives from the“Lucus Archetype”of Vico,so the Archetype of“cheng”shows the human evolution,the progressive history and its context.Among them,“cheng”(combination with ding and wu),the phonetic sign of“Cheng”,contains the“ding”(fire)which symbolizes urban sacred flame and marks the soul of the city.And the “wu”(axe)that “cheng”contained is the symbol of urban integrated force.The two factors of“cheng”provide the Archetype thought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city,sacred flame,lucus

罗建平,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C912.81

A

1008-7672(2011)05-0058-06

肖舟)

猜你喜欢
圣火森林
水下圣火
奥运圣火大冒险
分享圣火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分享圣火
圣火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