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伦理道德

2011-08-15 00:54
关键词:威克贝内特奥斯丁

赵 平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傲慢与偏见》中的伦理道德

赵 平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伦理道德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一生创作的6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势利、愚蠢、虚伪、贪婪自私、傲慢无礼、自欺欺人的讽刺、揭露和批评,宣扬了美好的伦理道德。在奥斯丁看来,真诚、朴实、仁慈、仁爱、仁义、互让、宽容、谦恭、彬彬有礼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傲慢与偏见》以婚姻问题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和习俗。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创作的6部小说中最受读者和评论界关注的一部,也是作者本人最喜欢的小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叙事方式、女权主义思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对这部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尚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笔者拟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关于伦理道德的理论阐述为切入点,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予以探究。

一 西方文学理论对伦理道德的理论阐释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最早论及伦理道德问题的是柏拉图。柏拉图之后的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等人都对文学作品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阐述。在英国文学批评史上,锡德尼、约翰·德莱顿、亚历山大·蒲柏、塞缪尔·约翰生都论述过伦理道德问题。锡德尼认为,诗歌的作用是引人向善,使罪恶受到惩罚。[1](p.25)约翰·德莱顿指出,诗既能使人愉悦又能给人带来教益。[2](p.77)塞缪尔·约翰生在《闲谈者》第四期中曾这样写道:“这些书的作用是操行的训诫、人生的导言。”[2](p.491)

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试图勾画一个美好的伦理道德蓝图。丹尼尔·迪福强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几乎是不知不觉的力量吸引人们改过向善。”[3](p.21)亨利·菲尔丁认为,小说必须对培养读者的道德感有益。[4](p.301)理查逊在小说中宣扬的伦理道德是“贞洁报偿论”和“家庭

责任感”等。[4](p.332-34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都探讨过伦理道德问题,然而,在英国浪漫主义文论中,雪莱的《诗辩》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19世纪的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有许多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论述,其中乔治·艾略特堪称代表人物。她说过:“如果(小说)艺术没有增强人们的同情心,那么它就没有起到任何道德作用……我对我的小说所能产生的效果只有一个热情的希望,即人们读了它们之后能想象并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和欢乐。”[3](p.61)在她看来,“小说的最大益处……是扩大了我们的同情心”。[3](p.61)可见,乔治·艾略特把唤醒人们的同情心作为小说的道德标准。

19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乔治·艾略特、萨克雷、狄更斯等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19世纪的小说“带着严肃的道德说教色彩,萨克雷、狄更斯的小说中写满了其所处时代的道德规范和习俗,道德是他们评价社会和人生的主要出发点。他们的小说否定了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的行为,颂扬了作家心目中人己兼利的仁爱道德思想,这使他们成为维多利亚盛世的道德中坚,社会道德舆论导向的指导者。”[4](p.509)

20世纪的英国文学批评家也曾先后就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发表过许多十分有价值的评述。亨利·詹姆斯在《一个贵妇人的画像》的序言中阐述了小说的力量,即小说对“各种各样的人生观”的诠释:“小说的力量在严格保持那种形式的同时,还波及与小说题材相关的所有的个体差异、各种各样的人生观、要反映和投射的各种禀赋,这是男人与男人之间各自不同的条件所决定的”。[2](p.513)康拉德曾探讨过小说创作的目的,“道德上的发现应该是每一个故事的目标”。[5](p.136)

上述文学批评家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文学作品中所折射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二 伦理道德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使用了三种方式宣扬美好的伦理道德,鞭挞她笔下的人物的丑恶行径。她使用的第一种方式是以作者的口吻直接评价人物的性格,展现他们的品行。第二种方式是以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形式表现人物的品德。第三种手法是将不同性格的人物予以对比对照,以此张扬美好的品德。

贝内特太太是小说中最势利的人物,是金钱崇拜和经济婚姻的代表。而且她还十分愚昧、无知,“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6](p.5)她人生的最大追求是为自己的几个女儿寻找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丈夫。在她的心目中,婚姻根本没有爱情可言,金钱就是一切。当她得知阔少宾利租下了内瑟菲尔德庄园后,她急不可待地催促丈夫前去拜访他。当贝内特先生冷漠拒绝并冷嘲热讽她最痛爱的小女儿莉迪亚时,她就只好搬出她的“脆弱的神经”。随后,贝内特先生告诉她,他在第一时间就拜访了庄园的主人,她听后比谁都吃惊,但是狂喜之后,她立刻声称:“这件事她早就料到了。”而后她激动不已地对贝内特先生说:“亲爱的贝内特先生,你心肠太好啦!不过我早就知道,我终究会说服你的。你那么疼爱自己的女儿,决不会轻慢这样一位朋友。啊,我太高兴啦!你这个玩笑开得真有意思,早上就去过了,直到刚才还只字不提。”

虽然贝内特先生不赞成太太的势利,但他自己也摆脱不了社会现实的制约,他也必须想方设法接近、结识有钱的单身男子,以求在在有生之年安排好五个女儿的婚事,否则他一旦去世,他的女儿们便无家可归。在男权社会之下,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她们没有工作机会,不能靠自己的经济收入养活自己,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有钱的丈夫是没有财产的女性唯一的选择。

达西是小说中傲慢的代表。奥斯丁以作者的口吻直接评述达西的傲慢:“他的举止引起了众人的厌恶,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就一落千丈,因为大家发现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这样以来,纵使他在德比郡的财产再多,也无济于事,他那副面孔总是那样讨人嫌,那样惹人厌,他压根儿比不上他的朋友。”在奥斯丁看来,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多高,财产有多少,都应该对人彬彬有礼,不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达西在第一次舞会上就给人留下了骄傲的印象,他除了与熟人跳了两曲,拒绝和别的小姐跳舞;除了跟自己人交谈之外,从不和外人交谈。他更不把伊丽莎白小姐放在眼里。后来,他对伊丽莎白求婚时竟然也以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的口吻和姿态。作者还借贝内特夫人的谈话展现了自己对傲慢之人的厌恶:“他(达西)是个最讨厌、最可恶的人,压根儿不值得去巴结他。那么自傲,那么自大,叫人无法忍受!”作者还借描写宾利的性格,宣扬诚实、为人谦和的品格,鞭挞达西的傲慢无礼:“达西所以喜欢宾利,是因为宾利为人和易、坦率、温顺,尽管这与他自己的性情大相径庭,而他也从不觉得自己的性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小说中其他类似的人物还有傲慢无礼的宾利小姐和盛气凌人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

威克姆是自私自利、自欺欺人的典型代表。他为了博得伊丽莎白的欢心,故意恶意中伤达西。威克姆告诉伊丽莎白,达西的父亲——他的教父,在遗嘱上赠给他一个非常好的牧师职位,但是达西没有履行父亲的遗愿,还说什么尽管达西剥夺了他的遗产继承权,如何陷害他,但是他是如何地宽容和大度,绝不记恨达西。

事实的真相是:达西的父亲去世前告诉达西,如果威克姆能进入教会就给他一笔钱,但是威克姆不愿意进入教会,他向达西要了3000英镑,声称要去学法律,而且答应不会再要更多的钱了。然而得到钱后,威克姆却很快就挥霍一空,于是他又回头对达西说愿意当牧师,达西拒绝了他的要求。后来,在管家杨格太太的帮助下,威克姆骗取了达西15岁的妹妹乔治亚娜的爱情,并说服她与其私奔,这样他既能得到乔治亚娜的财产,又能报复达西。幸运的是,达西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他的阴谋。

为了躲债,威克姆欺骗莉迪亚,与之私奔。伊丽莎白的舅舅加德纳先生费尽周折才找到了莉迪亚和威克姆,为了说服威克姆与莉迪亚结婚,他答应了威克姆提出的条件:由加德纳先生帮他还清他欠下的债务,贝纳特先生保证给莉迪亚一份应得的财产。另外,贝纳特还必须保证在世时每年再补贴他100镑。婚姻成了威克姆讨价还价的筹码,经过一番磋商他最终答应与莉迪亚结婚。

柯林斯是愚昧无知、过度自信和自欺欺人的代表。他的愚蠢主要表现在:尽管伊丽莎白一再拒绝他的求婚,他竟然认为伊丽莎白的拒绝是“害羞怕臊”,他对伊丽莎白这样说道:“年轻小姐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即使心里想答应,嘴里总是要拒绝,有时候还要拒绝两次,甚至三次。因此,你刚才说的话绝不会叫我灰心,我希望不久就能把你领到教堂举行婚礼。”他把伊丽莎白的拒绝竟然当作对他的鼓励,认为伊丽莎白并不是真心拒绝他:“你并不是真心拒绝我,我看你是在仿效优雅女性的惯技,欲擒故纵,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欢。”作者还以伊丽莎白和她姐姐简的谈话展现柯林斯的愚蠢,伊丽莎白这样评价柯林斯:“亲爱的简,柯林斯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心胸狭窄的蠢汉,这一点你跟我一样清楚。你还会跟我一样感到,哪个女人肯嫁给他,一定是头脑糊涂。”

柯林斯对伊丽莎白拒绝他的求婚,表现出的不仅是愚蠢,也是过度的自信,更是自欺欺人。作者这样评价他:“柯林斯死皮赖脸地硬要自欺欺人,伊丽莎白也就懒得再去理他,赶忙悄悄地离开了。她打定了主意:假如他定要把她的一再拒绝视为讨好与鼓励,那她就只得去求助于父亲,让父亲回绝他,一定会说得斩钉截铁;至少,由父亲出面,总不至于被当作优雅女性的装腔作势和卖弄风情吧。”

玛丽是虚伪与造作的典型代表。由于她在外貌方面无法与别人相比,因此她总是试图通过发奋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原来,贝内特家五姐妹中,只有玛丽长得不好看,因此她便发奋钻研学问,增长才干,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卖弄卖弄。玛丽既没有天赋,又缺乏情趣,虽然虚荣心促使她勤学苦练,但是也造就了她的迂腐气息和自负派头。有了这种气息和派头,即使她取得再高的造诣,也无济于事。伊丽莎白虽说琴弹得远远不如她,但她仪态大方,毫不造作,因此大家听起来有趣得多。”

为了博得达西的欢心,赢得达西的爱情,宾利小姐也极力卖弄。作者这样描写宾利小姐的卖弄造作:“宾利小姐没有回答。不久便立起身来,在屋里踱来踱去。她体态袅娜,步履轻盈,有意要向达西卖弄卖弄,怎奈达西仍在埋头读书,看也不看她一眼。”

在小说的第二章中,奥斯丁借贝内特太太的话抨击虚伪和自私,宣扬无私、真诚和仁义等美好的品德。当伊丽莎白说朗太太将会把宾利介绍给他们时,贝内特太太说道:“我不相信朗太太会这样做。她自己还有两个侄女呢。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一点也瞧不起她。”

奥斯丁在鞭挞丑恶的德行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讴歌她笔下的人物的美好品德。贝内特夫妇的大女儿简是仁慈的代表,她总是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世间的一切人和事。当威克姆把莉迪亚拐骗走后,她认为他不会那么坏,认为事情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伊丽莎白是自尊、自重和自爱的道德典范。伊丽莎白顶住母亲的压力,坚决果断地回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在傲慢无礼的富家子弟达西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尊严,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和男女平等。她拒绝与达西跳舞,回绝他的求婚请求;在势力傲慢的宾利小姐面前从不示弱,对盛气凌人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不卑不亢。

宾利性格随和,容易相处,有着令人感到愉悦的性格。奥斯丁是这样描述他的:“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很有绅士派头,而且和颜悦色,大大落落,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架势。”

值得说明的是,小说中一些体现美好品德的人物并不一定出身高贵,并不一定有显赫的地位和身份,但是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美好品德却是值得人们去效仿的。小说中的配角人物加德纳夫妇是典型的例子。加德纳夫妇虽然没有什么门第和身份,仅仅靠做买卖营生,但他们却知书达礼、举止得体、才学丰富。由此可见,奥斯丁的伦理道德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三结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势力、虚伪、愚蠢、贪婪自私、傲慢无礼、自欺欺人的丑行的讽刺、揭露和批评,宣扬了美好的伦理道德。在奥斯丁看来,真诚、朴实、率真、无私、仁慈、仁爱、仁义、平等、互让、宽容、谦恭、彬彬有礼、举止大方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尽管时代变迁,岁月流逝,但是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宣扬的伦理道德观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以婚姻问题为切入点,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和道德风尚。值得指出的是,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不仅在小说艺术方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伦理道德思想方面也上承18世纪英国小说的余绪,下开19世纪英国小说的先河,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展示的伦理道德对以狄更斯为代表的19世纪英国小说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锡德尼.为诗辩护[M].钱学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 聂珍钊、杜鹃、唐红梅等.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侯维瑞等.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不再一一注出。)

On the Ethical Morali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ZHAO Ping
(Foreign LanguageDept,Guangdong Teachers’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China)

Austen;novel;Pride and Prejudice;ethical morality

Pride and Prejudice is the most famous of the six novels ever written by Jane Austen.In the novel,by attacking,exposing and satirizing the characters’hypocrisy,snobbishness,foolishness,greed,selfishness,pride,impoliteness,deceiving oneself as well as others,Austen attempts to display good virtues and moralities.According to her,honesty,simplicity,benevolence,love,righteousness,yielding to each other,tolerance,politeness,and modesty are good virtues for human beings to follow in their behaviors.Pride and Prejudice reflects the 19thcentury social panorama and custom in England.

I106.4

A

1673-2804(2011)06-0200-03

2011-02-03

猜你喜欢
威克贝内特奥斯丁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冰上舞蹈搭档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董事长蔡昌贤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为中国宠物品牌带来全新风尚
肯尼威克人的跨世纪之争 美洲第一人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