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萍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
汉英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屈 萍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
跨文化交际;礼貌;文化差异;语用差异
礼貌用语是各国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的目的。中西方受不同文化类型的影响,对礼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使汉英在礼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并且指出英汉礼貌用语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减少语用失误,从而成功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它是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规约,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约束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不当而引起误会、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说明礼貌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礼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策略。礼貌用语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而且两种语言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基本对应。不同文化所衍生的礼貌原则其来源、内涵、方略等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这些意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常常具有语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语用错误的根源,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承认礼貌普遍性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判断礼貌的标准具有差异性。
英国学者利奇(Geoffrey Leech)把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划分成以下六类:(1)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人们有时可能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表达特殊含义。因此,礼貌原则在此意义上是对合作原则的一种完善,以帮助我们去解释某些“会话含义”。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会根据具体情况、谈话的内容、听话者的身份、说话的场合,着重遵守某一准则或违反某一准则,听话者从中推导出“会话含意”。然而,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风俗习惯各异,体现在言语交际方面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侧重点就有所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语交际的双方就会在各自文化的影响下,遵守各自文化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所要求的某项准则,从而就可能使得交谈双方误解对方的“会话含意”,导致交际失败。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试析言语交际中各自在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上所表现出的语用差异。
利奇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相当于汉语的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这个礼貌准则在语言上的反映集中表现在自称和他称上。贬己尊人准则即指称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称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中国人和英国人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语国家人们在受到恭维和赞扬时多采用一致准则,直接回答“Thank you!”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对方难堪。但是在中国,面对表扬却不能这样直率,人们习惯遵循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用“自贬”或“否认”的方式对待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以“哪里,哪里”、“过奖,不敢当”、“一般,一般”、“不好”、“差远了”等来回应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例如,当一位英国人赞美一位姑娘时会说:”You look so beautiful today!”而此时如以中国式的回答“You are joking.”来回应,那么英国人可能非常疑惑,甚至还会因为他的话被直言否决而感到中国人不礼貌。显然,由于谈话双方在汉英文化方面的差异,认为说话的另一方是在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言语交际失误。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许多表示感谢的方式,但使用的场合和频率不同。中国人在餐馆用餐、商店购物以后一般都会向服务员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自己服务;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心目中,店家应向顾客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光临自己的店铺。中国人在接受感谢时还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在英汉交际中如直译成英语就是“That’s my duty”,这会使英美国家的人十分尴尬,因为这就意味着“其实我这是没办法,因为我在这个位置”,而使听话者的“面子”受到威胁。
中国人和英美人一样在公共场所大多表现得非常客气,但是在家里或者较为熟悉的人之间,情况就很不一样。在英美国家,即使亲密无间的朋友甚至家庭成员之间,在对方为自己做了些事情时也会真诚地致谢;而在中国,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少说“谢谢”,道谢的话一般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或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熟悉的人或好朋友之间一般不用道谢。即使致谢,对方也是常常用“自己人,谢什么”等来表示不用客气。家庭成员之间一般更不用致谢。亲密的人之间说“谢谢”被认为是“见外”,是“不给面子”。此外,中国还有”大恩不言谢”之说。正是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的人在交往中常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中国人觉得英美人感谢次数太多,甚至有点虚伪;英美人又觉得中国人不大懂礼貌。
在道歉时,英汉两种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人在道歉时常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说你”等等;而英语中常说“I apologize for what I have said”,“I apologize”或“I take back what I said”。中国人则认为说过的话是收不回来的,从而觉得道歉不够诚意。
禁忌语是指因传统习惯和社会风俗习惯不同,使用后会引起对方不满的词或概念。委婉语则是人们为了避免直接使用这些词语和概念而采用的比较婉转的说法。在英语中涉及神灵和圣事、不洁不雅、表示病痛死亡、涉及身体长相体态、种族歧视方面的话题都属于禁忌范畴。在虔诚信教的人面前,应尽量避免提上帝的名字。在东西方文化中涉及到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词汇都是禁忌语。英语中,为避免用die,death 人们采用pass away,pass out,go west,depart to God等委婉说法。从语言中可看出中西方对“老”的不同看法。在中国,“老”含有尊敬的意思,“李老”、“王老”、“老李”、“老王”。然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忌讳使用old这个词。称老人应说seniors或senior citizens;将“敬老院”称为retirement home或retirement centre。
无论在哪种文化中,都会有一些可以自由交谈的话题。例如,西方文化通常允许人们比较随便地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地方和全国性事件。而另外一些话题则受到较多限制,如英语国家的人不大可能和初识的人谈论自己的年龄、收入、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
委婉语是会话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和个人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会话策略。交际行为中,说话方一方面为了使听话方能接受自己的话语而有意运用委婉语表达;另一方面说话者也站在听话者一方的立场上,从对方有可能认可的角度用委婉语表达。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和友谊,有时甚至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因此在辩论和演讲中经常将委婉语作为有效手段之一。
汉语的亲属称谓体现了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汉语称谓不仅有“长幼尊卑与贵贱”之分,还要“内外有别”,不得混淆。汉语传统称谓中不仅幼对长要讲究尊,还要对他人敬,对己自谦,同辈之间互敬互爱,对幼亲昵等等。例如对父亲的称呼平时可以是“爸爸”;表示尊敬时称“亲爱的爸爸”;向第三者表示谦逊时称“家父”;在父子关系不正常时又称“老头子”;称呼去世的父亲又可为“先父”。
在西方社会,由于其文化价值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与东方截然不同,对称谓的使用和其意义的解释也自然相差悬殊,不像汉语的称谓语如此繁杂。具体地说,主要差异表现在称呼时是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还是使用“头衔+姓”的方式。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社会交往中的相互称呼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不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直呼其名,甚至家庭中子女对其父母也都愿意直接用他们的名字。这显然表示了一种试图消除社会地位差异的强烈愿望,或者意味着美国社会中人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这一点,对不同文化的人们,尤其是对讲究礼貌或礼仪的中国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贾玉新,1997:340)。
交际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语言文化的制约,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极大差异导致了人们交流过程中的诸多语用失误。清楚地了解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避免在交际过程中因语用失误而出现尴尬的场面。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彼此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交际规则,对交际双方尤为重要。我们应尽量注意礼貌原则的文化习俗性,找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遵从礼貌原则,避免由于语用迁移造成的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1.
[4] 罗宁霞.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J].宁夏社会科学, 2000,6.
[5] 雷永红.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合作原则[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1.
[6] 邹永丽.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 2007, 5.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 of the Politenese Expressions between Chineses and English Language
QU 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shui Normal College,Tianshui Gansu 741001,Chin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cultural differences; pragmatic differences
The main function of politeness expressions i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 help of polite expressions, and hence achieve communication goal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English is different with Chinese in politeness expression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oliteness expression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mparative study will help us to reduce the pragmatic failure and achiev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315.9
A
1673–2804(2011)01-0114-02
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