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齐姜女子代指佳偶的原因

2011-08-15 00:47:04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齐国婚姻

芦 翠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11)

浅析以齐姜女子代指佳偶的原因

芦 翠*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11)

在长期的婚姻交流中,齐姜女子因具备诸多的外在优势条件,能够满足时人对婚姻种种的内在期望,而逐渐成为各国公认的佳偶。然而齐姜女子的婚姻政治色彩浓厚,她们的个人意志与情感被忽视,无法摆脱成为国家利益牺牲品与男性获利工具的命运。

齐姜;佳偶;原因

齐国作为异姓诸侯国,从立国之初就比较注重通过婚姻方式与周王室或其它诸侯国结成政治联盟,如西周时期周王室基本每隔一代就有人娶齐姜女子为妻(武王-邑姜,康王-王姜,穆王-王俎姜,懿王-王白姜,宣王-齐姜);东周时期,齐不仅与周王室结亲,还与鲁、晋、宋、郑、卫、吴、楚等国通婚。在长期的婚姻交流中,齐姜女子以其内外兼修倍受时人称赞,如《鄘凤·桑中》即道:“谁云思之,美孟姜矣。”《郑风·有女同车》亦云:“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故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诗句:“岂其取妻,必齐之姜?”(《陈风·衡门》)可见,齐姜女子已逐渐成为各国民众公认的佳偶。

一、外在原因:具备成为佳偶之条件

1.出身高贵、依托强齐

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婚姻大多是政治联姻,婚姻与政治间存在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因此诸侯国君在缔结婚姻时,最为注重所娶贵族女子母国的强弱,以及通过联姻所获得的政治利益与资源。而从齐国的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来看,娶齐姜女子为妻,无疑是明智之举。

整个周代,齐国始终是异姓诸侯国中较为强盛的国家。西周时期,太公建齐,“因俗简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为齐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渐使“齐为大国”;春秋时期,桓公即位,管仲相之,四十年间,勤政爱民,通货集财,使齐“一匡天下”,一跃成为诸侯盟首;战国时期,齐威王与贤相晏婴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使齐“威行三十六年”,成为七雄中较为显赫的一国。齐国的综合国力亦较为强大,太公时期即奠定了以工商业立国、富国的方针,后世的统治者一以贯之,使齐国由地广人稀的穷国,变为百业兴旺、人才济济的富国、强国。齐国“家殷人足”“甚富而实”(《战国策·齐策一》),难怪连见多识广的张仪在谈到齐国的富强时也不禁感叹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一》)。齐姜女子以强大、富庶的齐国为依托,自然成为诸侯国君缔结婚姻的首选。如《春秋·庄公二十二年》载:“冬,公如齐纳币。”杜注曰:“公不使卿而亲纳币,非礼也。”庄公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按礼,公不应亲迎,应由卿或大夫代迎,然而此时正是齐桓始霸、齐国强盛之际,以致鲁庄公不惜违礼纳币与亲迎齐女,这正是期望通过婚姻以援结强齐的显著表现。

2.重金陪嫁,媵从如雨

齐人嫁女,颇具大国风范,场面隆重气派、盛大壮观;齐俗尚奢,往往重金陪嫁,非他国所能比肩。齐姜女子出嫁的盛况与嫁妆的丰厚可从古籍文献中略知一二。

首先,盛装美饰。《卫风·硕人》记载齐庄公之女庄姜出嫁到卫国时,“衣锦褧衣,”毛传:“夫人盛德而尊,嫁则锦衣加褧襜”。庄姜不仅衣饰雍容华贵,而且“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为庄姜驾车的四匹马高大健壮,马嚼两旁用红绸缠绕做装饰,并用色彩艳丽的雉毛装饰车茀,足见其车饰华美。

其次,重金陪嫁。齐俗尚奢,平民女子出嫁陪嫁之物已甚为丰厚,贵族女子则更胜一筹。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齐国后,“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以马二十乘陪嫁,可谓是相当丰厚。

第三,媵从之盛。《卫风·硕人》记载庄姜出嫁时,“庶姜孽孽”“庶士有竭”。朱熹《诗集传》谓:“孽孽,盛饰貌。竭,武貌 。”通过描写庄姜陪嫁的姊姪盛装列席,送嫁的齐大夫高大威武,来衬托齐国陪嫁队伍的气派与婚礼场面的豪华。正因齐国盛装陪嫁有大国风范,故此才会“夫人之来,士女佼好”[1]。

从诗人对庄姜出嫁场面与陪嫁队伍细致入微的描述,可以看出时人对齐姜女子政治地位与家庭财产的关注,在其看来,与齐姜女子联姻,不仅可以援结强齐,更可获得一笔丰厚的嫁妆。

3.容貌美丽、身材高挑

先秦时期,女性容貌之美已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如《诗经》一书就有“窈窕淑女”“静女其姝”等许多赞美女性娇美容颜的美好词句。[2]而出身贵胄的姬、姜二姓女子,更是以出众的的容貌为时人所称道。如《左传·成公九年》即道:“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史记·货殖列传》亦云:“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抛开鲁国女性不谈,齐姜女子的外貌、体态之美可以从先秦古籍文献中略窥一二。

首先,容颜娇美。《卫风·硕人》即有对庄姜容貌集中而直接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通过对庄姜手、肤、颈、齿、额、眉、眼与笑容的描绘,衬托出了一个容貌出众、淡雅素洁的美人形象。

其次,身材高挑。两周时期,女性体态也是以“硕大无朋”(《唐风·椒聊》)为美,时人崇尚女子身材高挑修长,而齐国女性则具备此种体态之美。如《卫风·硕人》即道:“硕人其颀”“硕人敖敖”。朱熹《诗集传》云:“颀,长貌。敖,长貌。”以上两句诗点明了齐姜女子身材高挑修长。

第三,衣着华美。《汉书·地理志》云:“齐俗弥侈,织作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衣履冠带天下。”一方面说明齐俗尚侈,织物多精巧细致,极尽奢华;另一方也说明,齐国纺织水平较高,织物畅销于国内外。受此影响,齐国贵族衣着尤为讲究,不仅穿着华美的丝绸锦衣,而且其上绣有各种精致的花样纹饰。虽然文献中对齐姜女子的穿着没有直接描述,但从齐后妃“皆衣缟纻”(《战国策·齐策四》)“糅罗纨,曳绮榖”(《战国策·齐策四》)看来,齐姜女子的穿着应该是极为雍容华贵的。

由此可见,美颜、美体、美衣集于一身,必然使得齐姜女子更加美貌出众、光彩夺目。

4.知书达理、文采出众

尽管两周时期女性受教育的权力仍受到限制,可能无缘于学堂教育,但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受到家教的熏陶博览经籍诗书还是极有可能的。而且齐文化底蕴深厚、开放兼容,齐人“足智,好议论”(《史记·货殖列传》),受此影响使齐姜女子具有了优秀的人文素养。

晋文公之妻姜氏就是这样一位通晓诗书的女性。她曾引用《周诗》以及《郑诗》劝谏重耳道:

《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况其顺身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西方之书有之曰:“怀与安,实疚大事。”《郑诗》云:“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国语·晋语上》)

姜氏对诗书运用自如,足见对其甚为精通,应是受过良好教育。

齐姜女子不仅通晓诗书,而且能够作诗以明志。朱熹认为《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柏舟》《绿衣》《燕燕》《日月》和《终风》是庄姜所做。从记载中可以得知,庄姜出身于齐国贵族,而且非常美丽,嫁给了昏庸的卫庄公,心中非常痛苦。我们再看《邶风》,其前五首诗写女人婚姻不幸,夫妻不和,其事与春秋所记载庄姜遭遇类似,时空和格调也相符。朱熹说庄姜是这几首诗的作者,叙说有理,基本可信。

5.深明大义,远见卓识

齐人好义,使齐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深明大义、远见卓识的女性,她们有着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政治眼光以及果断的行动力,她们以其言行树立了齐国女性好义知礼、阔达足智的群体形象。卫定公之妻定姜即为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据《左传·成公十四年》记载:

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公不可。夏,卫侯既归,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而见之。卫侯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定姜从“安民而宥宗卿”的角度劝谏定公顾全大局恢复孙林父的卿位,其政治眼光之高远令人钦佩。

又据《左传·襄公十年》载,郑侵卫,卫师大胜郑师:

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定姜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姜氏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孙蒯获郑皇耳于犬丘。

定姜能够当机立断,指示孙林父乘胜追敌,其眼光之敏锐,行动之果断,着实令人惊叹。

二、内在原因:满足时人对女性之期望

1.对女性带来外在实利的期望

《周南·桃夭》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歌反复咏颂“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表现出女性身上承载着来自男子、男方家族和社会对婚姻的期望,不仅期望所娶女子能够使夫家人丁兴旺,更期望其能带来外在的物质实利以有利于夫家。

政治利益。东周时期,婚姻的政治功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国际形式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将联姻作为结同盟、取外援的一种重要手段,亦将其作为获得政治利益的捷径,正如鲁卿臧文仲所云:“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上》)婚姻在时人看来不仅仅是联络各国的桥梁与纽带,更是巩固、扩大自身势力的绝佳途径。因此,权贵往往慎重选择联姻对象,希望所聘娶的贵族女子能够带来政治利益。齐姜女子以强齐为依托,与其缔结婚姻可援结强齐,不至于在国家陷入危机或发生动乱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郑昭公(太子忽)曾两次拒绝与齐国联姻,权臣祭仲对其劝谏道:“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左传·桓公十一年》)祭仲看到娶齐姜女子可以援结强齐,加以劝谏,然而昭公仍固辞齐女。果然不久之后,国内动乱,昭公在君位争夺战中孤立无援,被迫离郑奔卫。可见,与齐姜女子联姻满足权贵们通过婚姻获得政治利益的期望,因此齐姜女子自然成为各国争相聘娶的对象。

物质财富。女性在结婚时,可为夫家带来一笔以嫁妆为表现形式的物质财富。并且女性嫁入夫家后,嫁妆就一直为夫家所有,女性并不能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礼记 内则》)也就是说作为人妻,不能有自己的财产、积蓄和器具。“作为人妻的女性没有财产所有权,仅仅是作为传递财产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已”,[3]即通过她们将以嫁妆为表现形式的财产从其父亲的监管之下转移给丈夫的监管,最终由她们的儿子获得。在财产转移的过程中,妇女并不是受益者,她只是实现这种转移的一个接口而已。即使是自己的嫁妆,除非离异,否则也属于丈夫。因此时人也较为希望能与带来丰厚嫁妆的女性联姻。而齐俗尚奢,女子出嫁往往重金陪嫁,展现大国风范。因此与齐姜女子联姻,能够满足时人对女性出嫁带来物质财富的期许。

由此可见,在时人眼中,与齐姜女子联姻不仅能够实现其获得政治利益的愿望,更可满足获得物质财富的期望。齐姜女子自然成为各国联姻的首选对象。

2.对女性内在道德的期望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子夏读《诗》感悟到,人拥有美质,还需要礼仪道德来充实完善,这一观点也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可见,美在时人心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容貌、体态等外在美,更是内在道德修养的完善与提升。因此人们往往希望拥有外在美的女性能内外兼修、美善相和,达到“辰彼硕女,令德来教”(《小雅·车舝》)的境界。而以姜姓女子为代表的齐国女性,深受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熏陶,性格中打下了守礼贞一、深明大义的烙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逐渐成为齐国女性的道德根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们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守礼贞一。受周文化影响,齐姜女子重礼忠贞,道德修养较好,时人对此亦评价颇高,认为其“洵美且都”“德音不忘”,即言齐姜女子美貌贞雅、贤淑知礼。故后人称美貌与德行兼备女子为“孟姜女”。杞梁之妻即得此美誉,她因杞梁死后郊外受弔不合礼法,而与齐庄公据理力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又因丧夫后“内无所依”“外无所倚”而投淄水而死(《列女传·贞顺》)。后人感其守礼贞一与齐姜女子相合,故称其为孟姜女,此后孟姜女更是成为守礼忠贞女性的代称。

以姜姓女子为代表的齐国女性能够重礼忠贞,亦是与统治者的教化与倡导密不可分的。统治者将守礼作为约束女性行为的外在规范,通过“修小礼”注重细节礼仪规范的实施;同时将贞一作为建构女性道德的内在保证,实行“禁微邪”,匡正哪怕最微小的不端之行。对于未婚女子“必用媒而后家事成”(《管子·形势解》),若不行媒聘与他人私通,则被斥责为“丑耻而人不信”(《管子·形势解》);为人妻者,应“劝勉以贞”(《管子·五辅》),若有不贞之行,则会被出妻。“由于受到周文化的熏陶与社会的倡导,使齐姜女子成为道德感极强的女性群体,”[4]其中虽有“淫娇失行”的女性,但仍以品行端正、贞洁贤淑的女性居多。

深明大义。受儒家文化影响,齐姜女性极为重视整体利益,家国一体的观念深植于心田。她们具有很强的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极具牺牲与奉献精神,当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她们会毅然挺身而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与社稷情怀。

齐姜女子作为妻子,能够顾全大局,成全大义。晋文公之妻姜氏,不拘于儿女私情,不消磨丈夫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向外发展的雄心,而是积极劝谏其夫成就霸业。当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个人情感与整体大局产生矛盾时,齐姜女性往往能够顾全大局,选择后者而牺牲前者,帮助丈夫成就功名。

齐姜女性作为母亲,能够深明大义,不徇私情。齐相田稷之母就是这样一位以义行教子的杰出女性。根据《列女传·母仪》记载:田稷曾将属官贿赂的百金交给其母,田稷母问明缘由后,严肃地说:

吾闻士修身结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伪诈,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如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今君社官以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则可以报君。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今子反是,远忠矣。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

田稷母教育他为官要尽心竭力、公正严明,听了母亲的训示,田稷羞愧的走出家门,负草席向齐宣王请罪。宣王得知原委后,对田稷母的义举钦佩不已,赠以公金,并恢复了田稷的相位。

由此可见,受到周文化的熏陶与儒家思想的感召,齐姜女子具有了好礼贞一的品格,事君尽礼的节操与浓郁的社稷情怀,她们以完善的道德修养,实现着时人所期望的女性人格理想。

三、余论

齐姜女子因具备诸多优势条件,并满足时人对婚姻的种种期望,而成为各国公认的佳偶,亦是国君权贵争相联姻的对象,由此也导致了齐姜女子的婚姻政治色彩浓厚,婚姻也不再是单纯的男女两性结合,而是家族与国家势力的联合。在这种为获得政治利益而结合的婚姻中,时人往往更为关注齐姜女子的外在条件与母国的强弱,而忽略了其个人意志与情感,她们无法选择婚姻对象,夫妻之间情感交流缺乏,无法摆脱沦为男性获利工具与国家利益牺牲品的命运。

[1]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7.

[2]赵东玉,李健胜.中国历代妇女生活掠影[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81.

[3]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3.

[4]李新泰.齐文化大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13.

On Reasons of Synecdoche of Qijiang Woman for Good Spouse

LU Cui
(DalianNO.39MiddleSchool,Dalian116011,Chin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arriage exchange,Qijiang women were gradually regarded as good spouses because of many advantages meeting people’s marriage expectations.But these women’s marriag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politics,and their wills and feelings were ignored and they could not escape the fortunes of being used as men’s tools.

Qijiang;good spouse;reason

K20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1)03-0075-04

2011-09-04

芦翠(1984-),女,河北黄华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

阅文]

猜你喜欢
齐国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4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double Hindmarsh–Rose neuron with memristor-based magnetic coupling and time delay∗
老马识途
幸福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事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24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01-28 10:49:06
齐国强 作品
秉笔直书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湛江文学(2015年10期)2015-01-03 08:06:37
梁个的幸福婚姻
鸭绿江(2013年12期)2013-03-11 19: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