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荣
(大连教育学院 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例谈专业培训的开展
李凤荣*
(大连教育学院 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专业培训内容确定要基于需求调研,培训目标要指向三维目标,理念与行动的关系要做到“知行合一”,评估要体现多元视角。
专业培训;主题;目标;评估
笔者于2010年12月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为期一周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培训以“项目管理”为主题、以任务驱动为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培训项目的生成和组织过程显示了专业性,给受训者极大的启示。
专业培训的主题是基于受训者的需求而确定,并围绕其展开系列活动。当我们提出以“项目管理”为主题进行专项学习后,北京教育学院针对大连地区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及我们的工作要求进行需求调研,确定和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所依托的案例取材于大连的教育教学,这种现实的案例不仅能够引起我们的感情共鸣,让我们较快融入主题学习,而且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给我们未来实际工作的开展打开了思路——帮助我们打开了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启示我们在培训主题的确立上一定要把握受训者的第一需求,满足成人学习的“有用”目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教师培训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单一的。北京教育学院的培训让我们经历了破冰行动、互动研讨、分析展示、跟踪指导的全部过程,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尝试设计了我们本地区的教师教育项目,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在阐释观点、提出疑问、发表感言,尤其是在观看参与培训录像片时,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逐渐发生变化。
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启示我们在培训目标的设定上不仅要将目标指向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受训者体验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是,在很多培训中,培训者还是运用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通常培训者用讲授的方式告诉受训者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要求受训者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与学方式;不顾受训者感受,用一讲到底的方式告诉受训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这种言传身不教的培训方式不改变,受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很难改变。
北京教育学院这次专业培训不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程理念,而且在培训的开展过程中践行了这种理念。它启示我们做培训时要做到“知行合一”,即培训内容是课程,培训形式也是课程,而且是很重要的课程,这对培训者的培训尤为重要。
在这次培训中,笔者是一个受训者,但笔者始终以一个培训者的视角关注培训效果。最初,一进入培训教室就被那精心设定的环境所感染:从学习内容安排表到桌椅、人名签的摆放都能让人感受到专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多元性视角,培训的评估不仅关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还关注培训的管理。北京教育学院的精细化管理,让受训者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内在含义。不仅如此,这次培训最大震撼在于专业培训的内在魅力在于激发受训者“我要学习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培训课程结束之时正是受训者应用课程解决问题之际。当我们理解了项目设计的5个里程碑、10个要素后,我们都能自觉地运用其分析我们做过的培训项目书。
北京教育学院培训效果评估的多元视角启示我们要有课程外延的时空拓展意识:不仅要关注实施课程时学员的反映,而且要关注在实施课程中学员的身心体验和课程结束后对学员的持续影响。
培训之初,北京教育学院发给每位受训者一个资料袋。资料袋装有北京教育学院人撰写的《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和《校长培训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两本书;2010年第2期的《教育研究》杂志一本,杂志中有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撰写的论文;带北京教育学院特征的学习用具一套。其中《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一书分析了许多培训者忙而无功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多数培训者做培训是做一个是一个,彼此不相关联;而北京教育学院是一次培训酝酿着另一次培训的内容,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这不仅省时,而且还能去粗取精,多出成果。例如单纯看《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一书中的每一章的内容,凡是做过培训的人都做过,但我们往往停留在“做”的层面,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地、深刻地研究,更没有形成教师培训的课程。
我们做培训要有前瞻意识和生成意识,要在每次做培训时孕育生成下一次培训的课程。这种培训课程研发时间前置,研发过程在自然中形成的做法,值得每个培训者学习和借鉴。
G45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1)03-0010-02
2011-06-15
李凤荣(1963-),女,辽宁沈阳人,中学高级教师。
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