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巍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3)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7级核安全事故后,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本国核电建设中暴露的问题和发展策略。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立即组织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以及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四项决定。该决定表明,安全是核电的生命,我们必须吸取日本核危机的经验教训,认清我国核电发展形势,认真查找和解决核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我国核电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目前核电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之一,由于其具有不造成对大气污染的特点,因此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的形势下,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工程,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发展核电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作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1983年确定了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机组共计13台,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包括浙江海盐秦山核电站、浙江海盐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浙江海盐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深圳岭澳一期核电站、广东深圳岭澳二期核电站、江苏连云港田湾一期核电站。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核准13个核电项目共34台机组,核准规模3702万千瓦。这些核电站大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浙江台州三门核电站、浙江海盐方家山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辽宁大连红沿河一期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广西防城港一期核电站、福建宁德一期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等。此外,还有湖南益阳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江西九江彭泽核电站、广西红沙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等近30个核电项目正处在前期筹划或是等待核准当中。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30台左右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将达到3200亿千瓦时,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2%。通过摸索实践,我国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成为了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受政策影响,国内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发展核电意愿强烈,核电规模快速扩张,从而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还引发了人力资源分配、燃料供应、核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而威胁核电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受此次日本核危机影响,我国核电二代、三代技术路线之争又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二代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已经满足我国核电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三代技术尚不成熟的条件下,究竟该选择何种技术路线,并保证其安全性与经济性,是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核电标准作为核电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是规范核电技术行为、保障核电安全可靠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核电技术进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因我国的核电标准体系尚不完整,不仅制约了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由于引进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我国的核电站目前是多种堆型、多国标准并存,如采用了法国的RCC系列标准、美国的ASME标准以及俄罗斯、加拿大标准等。
目前不仅我国在加快发展核电站,美、法、韩等其他国家也热衷于核电等清洁能源,全世界形成了急缺核工业人才的局面。此外,核电本身建设周期长,对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大,而我国核电人才储备有限。在这种背景下,现有核电人力资源过量稀释和无序流动,既难以满足新建项目人才需求,又影响已开工项目建造质量,其结果是直接影响未来核电厂的运行安全。
根据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10年7月发布的《2009年铀:资源、产量和需求》(铀红皮书),全球已知可开采铀资源总量为630万吨,分布在43个国家。由于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相对滞后,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4位,现在正在开采的铀矿主要位于江西、新疆、陕西和辽宁,累计产能约每年840吨,可满足国内对天然铀将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则依赖进口,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此外,世界上已探明铀资源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分占,并由发达国家主导了世界铀勘探开发的主要市场。由于铀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对其争夺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
核安全是核电事业的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在监管核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原子能法》却长期缺位;对核设施安全、放射性防护以及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工作存在多头监管现象。此外,目前我国核安全监管还存在人员少、技术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等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调整核电中长期规划时,核电发展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自“十一五”提出积极发展核电战略以来,经过这几年发展,核电在建和核准项目规模已突破2006年制定的规划。为了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客观条件,过多过快开发核电项目,国家应当通过规划调整国内外各方面对未来的预期,将2020年的运行装机容量控制在7000万千瓦以下,加上在建机组,总规模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在规划期内,国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实事求是地安排建设规模和开工节奏,尤其对内陆核电站建设更要积极稳步推进。
在调整中长期规划时,必须坚持第三代技术路线。在这个方向下,关键是解决好从第二代过渡到第三代的时间问题。目前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技术的,世界上首批4台第三代AP1000机组正在我国三门核电站和海阳核电站建设,两个电站首台机组分别将于2013年8月和2014年2月并网发电。该机型什么时候能够批量建设,主要决定于下面四个条件:一是首批项目投入运行一个燃料周期(约2—3年),技术性能得到验证;二是要具备自主设计能力;三是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四是经济上三代与二代接近。所以现阶段我国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成熟技术、努力提高自主化水平,建造一批“二代加”的核电机组,满足核电建设批量化建设的需要。二是把首批AP1000机组建设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自主品牌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再结合地方经济实力逐步推广。三是加快CAP1400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进程。
目前我国核电标准基本满足30—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建设要求,现阶段应立足于对现有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尽快形成二代改进型机组建设需要的标准,并着眼于我国三代机组建设和运行的长远目标,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基本建成适应国情、技术先进、统一完整的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满足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需要。为此,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一是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核电标准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国内现有核能、电力、机械等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制度;三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核电设计、制造、建设、营运企业的主体作用;四是积极开展核电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
核工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其长足发展的关键,为搞好人才规划与核电发展规划的衔接,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借鉴法国等核电强国经验,加强对高校有关核专业办学的统筹规划,建立完整的核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二是鼓励核电企业与高校以“订单+联合”的模式合作培养核电人才,缩短新人积累实际经验的时间;三是大力引进海外师资人才,在职称、待遇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四是与国外核电站建立姊妹电站关系,进而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实现核电人才在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目前国际上核电大国主要利用国际市场的铀资源,通过购买天然铀产品、进行海外开发、建立适当的铀储备体系等保障本国核电发展的需求。我国目前之所以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不大的直接原因是我国铀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较少,至今尚有40%的国土面积未进行过铀矿普查。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铀勘探、采冶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统一核燃料引进渠道,积极开拓和利用国外铀资源,建立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国际铀贸易三渠道并举的天然铀资源保障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核电发展需要的铀资源得到保障。
我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何有效地开展核安全监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为此,应积极推动制定规范的《原子能法》,确立国家核安全局作为全国统一监管机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的监管体制,加强行业准入、运行和应急管理等全流程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积极引入国际监督方式,加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工作。
总之,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碳排放大国,在经济增长的刚性需求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核电是解决我国清洁能源长期短缺重要的战略选择。中国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相信通过认真查找和解决核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核电定将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1]国家发改委: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R].2007.
[2]汪永平、赵守峰、蒋林立:关于我国核电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认识[R].中国核电,2008(1).
[3]潘自强、张伟星等:中国可持续发展铀资源战略研究[R].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2004.
[4]范必、唐元:中国核电进入发展快速期 合理把握发展规模节奏[R].2011.
[5]王威:中国铀矿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与面临的形势[EB/OL].中国能源网,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