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中莫里斯·扎普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对后现代世界的反思

2011-08-15 00:51:06张辉孟勐杨明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洛奇珀斯后现代主义

张辉 孟勐杨明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3.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当前,中西方学术界对戴维·洛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其是现实主义作家还是现代主义作家进行定位研究;第二,其小说作品中拙劣模仿和幽默的重要作用;第三,其不同作品中的主题与形式技巧。但这些研究没有足够关注洛奇作为作家在其小说创作中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思考及影响。本文以戴维·洛奇的《小世界》中莫里斯·扎普所主张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为线索,探讨洛奇如何在借用扎普之口来讨论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同时,采用后现代主义的技巧实现其讽刺目的;以及洛奇如何通过对学术界的讽刺,进而批判后现代主义所持有的人类生活之无意义性与努力之徒劳性等消极观念。

1.解码即编码——后现代世界的漩涡

在其仿讽小说《小世界》中,洛奇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还借助其中的人物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在小说几个主要人物中,一位学者兼批评家莫里斯·扎普成为洛奇的代言人。小说中,扎普在一次文学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每一次解码都是另一次编码的过程”[1]P25。这句话间接地嘲讽了英语教师同行,幽默地夸大了某些教授及学者的职业生涯。洛奇在这里通过扎普提出的这个论断预示着接下来洛奇与读者,扎普与其他与会者对后现代主义理论产生的接连不断的困惑,而这种困惑正是其自身不确定性所导致。扎普与其他大多与会者一样坐飞机来往于世界各地,为了不同目的奔波于各种学术会议中。洛奇并不否定后现代主义,但小说的这种处理方式给予读者更大的探究空间。扎普的“解码即编码”这一观点表明在这个“编码←→解码”往复循环的过程中,虽然后现代世界里的不确定性使人们的工作愈发无意义,但是洛奇仍旧继续试图把这个理论完全剥开。小说中,扎普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他论证自己观点时采用了舞女跳脱衣舞的过程来类推,这让在场的不少女士纷纷离开。“舞者戏弄着观众,”扎普解释道,“就如文本戏弄着读者一样,带着最后暴露的希望或承诺,而最后的暴露却被无限延迟”[1]P26。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阅读经历与扎普所陈述的理论是相似的。文本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让喜欢试图独自揭开一层层面纱的读者深陷于后现代理论的漩涡。扎普在小说中是一个虚构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但是他所阐述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绝对不是虚构的,其深刻的意义影响的不仅是文学文本本身,而且还有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存活其中的后现代社会。

如果“每一次解码都是另一次编码”的观点被应用于文学文本中,那么在逻辑上读者就将陷入循环无终止的缺陷中。因此,读者们自认为精明而又协调地思索着,但却永远不能从用来交流信息的能指那里得到准确的解码,也就是说任何信息都在这样的状况下传递交流着。语言固有的内在性质使大脑中想法或主意的真实表达成为可能,但这种内在性质在后结构主义者看来却是一种缺陷。这种固有的内在性质表现在语言仅仅是一套有代表性的字母、词素、词汇、短语、句子、诗歌、故事、小说、论文等,永远不能变为它所指代的事物。进而,各种各样的修辞最终也会无效。例如,隐喻的能指,也就是代码,不能可靠地指示任何特定的指示物,因为这个指示物最多也是另一个能指本身而已。

2.永不停息的追逐——后现代主义的文本解读

2.1 追逐中的故事情节

扎普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与洛奇以《小世界》为蓝本描绘的后现代故事情节相辅相成。不停地追寻一个最终令人满足的真相成为小说的主题之一,这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对文本的解读方式一致。例如,另一位乘喷气飞机到处旅游的与会学者珀斯·麦加里格尔一直在寻找安吉莉卡,一个他认为是自己生命中挚爱的女人。他在整部小说中追寻着,在整个世界里追寻着。当他最终找到她,将她拥入怀中,对她表达爱意时,却发现此时的她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她是安吉莉卡的双胞胎妹妹。这个世界就如戴维·洛奇所暗示的那样小,他有效地利用了孪生关系同时具有相似性和不同点的特性,暗示了感觉和估计的事实与其自身的诠释以及现实三者的不一致。珀斯继续追寻着,即使在他发现了什么是他认为的“真实的”事情之后。珀斯成为扎普理论观点的活生生的例子:他追求的目标就如同一个文本的信息,永远都遥不可及。即使到了小说结尾,珀斯更换了他的目标,去追求另一位女性,而这个人他可能也同样难以完全得到。

扎普和珀斯如同小说中其他人物一样,随机且没有预期地与其他人相互联系或断开联系。洛奇在《小世界》的序言中说道,“喷气飞机在海洋上编织了纵横交错的网,标记了学者们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的通道,他们的路线汇聚、交错、消失……”。类似的描述在小说许多场景中重现。如小说题目所示,洛奇借助幽默与偶然性的相互作用,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小世界。洛奇把扎普和珀斯放在一起,意在暗示后结构主义理论与后现代生活令人困惑的状况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这种联系明显地出现在安吉莉卡浪漫地提出她与珀斯再次展现诗歌《圣阿格尼斯节前夕》。珀斯必须知道安吉莉卡如何理解这首诗,以便明了她的意图。“坚持文学文本的不确定性,对莫里斯·扎普来说倒是很好,可珀斯需要知道的是这里是否有跟性有关的过程发生——由于他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个人经验可以借鉴,这个问题越发难以解决。总的来说,他倾向于正确的答案是肯定的……”[1]P46。黑暗中,珀斯走进他以为是安吉莉卡的房间,躲在衣柜里,但令他吃惊的是过会儿看到的是另一个一丝不挂的男人罗宾·登普西,两人这才恍悟这是追逐中的一个玩笑。此后,安吉莉卡还是继续躲避珀斯,而珀斯还是继续追寻着她。

扎普那番简洁扼要的阐述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像瀑布水一样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坠落的一刻,便打破平静激起难以让人捕捉的无数水花,在这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准确地描绘另一件事物,而我们始终在对文学上的和生活中的 令人满意的、真实的东西进行“无止境、无结果的寻找”[2]。

2.2 修辞性—后现代主义文本中追逐的催化剂

难以捉摸或不确定性的特点是扎普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固有性质,而且洛奇小说中后现代的情节也可以说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之上的。语言普遍地被归为两类:“基本的”和“修辞的”。在基本理论阵营里,如斯坦利·费什(1990)所坚称的,语言应是一种交流形式,可以逃离局限,首先帮助我们下决定,然后才确定什么是绝对客观的真实;而在它的结构和运用上具有十足的修辞效果。

另一方面,在费什看来,修辞是“被党派的议事日程和期望感染的语言,这种语言歪曲了它声称要反映的事实”[3]。扎普的推论暗示了所有语言,再广义点说,所有事物都具有修辞性;也就是说,所有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歪曲映像。不论他们是否是被有意扭曲,如政治动机,或者完全无意识的。因所有事物都具有用来产生修辞效果的特性,因此至少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例如,您正在读的这一页不仅是一页沾有墨迹的纸,而且是一种努力的表现,一种传播的手段,一种树木扭曲了的部分,也可以用来折成纸飞机。它可以是所有这些事物,或者是其中一样,或者都不是,就如扎普的一句“解码”在他出口时就向诠释敞开了大门。

因此,具有修辞性的后现代主义交流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巨大的诠释空间。它利用了人们固有的对诸如成功、爱情、满足、幸福等终极现实追求的愿望。快速修旧利废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同样也存在自欺欺人的坏处。像珀斯追寻安吉莉卡一样,后现代世界中的人们都在追寻着一个隐藏在我们自己创造的虚构世界中的现实。

2.3 后现代世界中追逐的实在与虚无

除了修辞让后现代文本变本加厉地模糊我们想要明确的意义外,在当今信息爆炸的高科技时代,电视、计算机和其他形式的虚拟现实正在大行其道。各种各样的媒介曾经自己“解码”并表现实在,但现在却仅提供进一步将意义加密的编码途径。如果我们认为解码和编码像扎普所说是浑然一体的,那么现实和媒介合并似乎是真的了。事实上,许多学者认为在后现代时期我们难以区分实在的内涵与外延。洛奇喜剧化地运用了安吉莉卡·帕布斯特和她的孪生妹妹讽刺了后现代主义“你所看到的并不是你能得到的”尴尬境地。后现代派学者让·鲍德里亚曾指出,实在永远地消失了,只剩下我们和表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误把虚拟现实当做实在,把虚构的电视秀当做非虚构的,把激情当做爱情,把满足了的追求当做虚伪的圆满。通过《小世界》中宏大的喜剧化拙劣戏仿和幽默,洛奇表达了他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关注,而这个世界正是在何为实在、何为虚无的困惑中定义的。

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这个看似混乱的年代,事物和环境总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别是一些重大事物上多少都有象征符号。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事物是它自己的实在;每个事物都变成了另一种事物的象征或符号。例如,电梯门关闭就结束的谈话暗示了两人关系的简单;一句玩笑掩饰我的难过;一句恭维话隐藏秘而不宣的目的。但这些结论完全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来重新推断:电梯门关闭就结束的谈话暗示了进一步交流的期望;一句玩笑显示我的幽默感;一句赞美显得友好。尽管如此,在后现代时代里没有商定实在与语言间关系的概念原则,没人知道究竟如何判定这些疑惑。如此说来,信息时代却最终导致让人们怀疑信息,这的确是个不小的讽刺。

然而,虽然语言有很多固有的缺陷,但仍然担当着交流所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当语言本身有效地指出它在表达概念上固有的缺陷时(若把这个缺点放大,我们看到文本,谈话或者语境都不能准确指示意义),就又走向了交流混乱的境地。在每一处可能的地方去解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潜力自我埋没,但是徒劳和无意义最终是否会阻止继续诠释的步伐呢?答案是否定的。

3.结论

尽管在研读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方面不得不加以界限,但洛奇却能够在这种语言的界限里快活地游戏。如果用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来更准确地解读的话,就是结构,是符号和人类话语中的差异运动/延异[4]。只不过这个对所谓逻各斯中心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被限定了一定的范围。因此,一些后现代的文本戏谑地愚弄语言并且提醒读者语言绝对有它的局限性。当读者已经在一个故事中迷失时,就很难再次迷失,因为如果读者发现自己再次迷失了,那就不意味着迷失。这样,即便读者不去刻意限定自己,他也在无意识中被文本在某时某地界限了,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后现代文本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并仍旧给了差异运动到下个点提供了无限可能。具有极大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后现代文本所声称的不确定性或解构思想上所谓“差异运动”所表现出语言的创造力和效力使后现代主义认为的语言的缺陷看起来并非无能。

因此,虽然交流能力和工具本身存在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我们能够进行“实在”的写作和阅读,讲话和倾听间的交流,那么这些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将不存在了。换句话说,正是现在这种状态下,带着文本暗示给我们的规则的交流才使得文学带给了人无限思考和快乐。

[1]David Lodge,Small World[M].New York:Warner,1984:25,26.

[2]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 [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3]Stanley Fish.Doing What Comes Naturally:Change,Rhetoric,and the Practice of Theory in Literary and Legal Studies[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0:474.

[4]Derrida,Jacques.Structure,Sign and Play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Human Science.[A].Modern Criticism and Theory[C].Ed.David Lodge.London:Longman,1988:102.

猜你喜欢
洛奇珀斯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26
小狗洛奇的秘密
幼儿画刊(2018年12期)2018-11-05 05:18:50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47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21
戴维·洛奇《天堂消息》中的忏悔意识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1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1:13
珀斯 印度洋畔的“孤独之城”
大侦探柯南
How Winning Is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