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不择手段》中的奇卡纳身体构建

2011-08-15 00:51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西语身体家庭

张 莉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不择手段》(My Wicked Wicked Ways)(Cisneros 2009)为当代奇卡纳著名的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所著,是一部类似于成长教育小说的诗歌集,它阐释了邪恶(wickedness)的进程,纵览了邪恶作为穿越各种疆界的代表,实现了对于奇卡纳历史、文化、以及家庭结构等各种界限的穿越(Ganz 1994:19-29)。

这本诗集由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是关于奇卡纳人生旅程的一个阶段。第一部分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和声音呈现了几个不同的奇卡纳女孩的童年;第二部分侧重表现女主人公与自己家庭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主人公在欧洲的旅行;第四部分则着重协调存在于主人公自身内部的各种关系。

《不择手段》第一部分是设在芝加哥西语区地景之中,取名为“1200南/2100西”(Cisneros 2009:1)。虽然对很多人来说,西语区是一个有着家庭温暖和手足情谊的重要地方,但它也是一个充满贫困、犯罪、疾病和绝望的地方。西语区代表了具体化的矛盾情绪:它既是社区的精神中心,又体现了社区居民的伤心绝望(Anzaldúa 2007)。

《守灵》是本诗集中的第一首诗,主题是年幼的主人公为死去的婴儿守灵。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奇卡诺城市家庭中,孩子的身体变得备受关注。女孩从身体的角度感知到了她和朋友们作为活着的个体的存在,感知到了每个人活着的痛苦:红肿的脚踝、刺破的手指以及死亡给家人带来的痛苦,浪漫也只有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才得以实现,活着的人只有饱受折磨。对于女孩们而言,家庭的空间就如同是一个匣子,赤贫的生活使得在此的生存更加绝望无助。正如彼得·布鲁克斯所表,身体不属于我们的认识所规划的文化的定义。在我们倍受视觉冲击的文化当中,任何不基于视觉的感觉都被认为是不准确的意义呈现。

在《贩子》一诗中,作者把视线从家庭或私人的空间转到了西语区的公共场所。这里的贩子实际上指的是药贩子开的药店。这个题目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毒品贩子,是对主人公生存现实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的一种暗示。经济收入的缺乏贯穿于整首诗的叙述之中:带孩子去药店而不是去找持照医生,因为她负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

在被栅栏刺穿了手之后,小主人公必须去看“医生”。她的手已经肿胀感染,“粉红色如海星的肚皮/或如一只刚降生的老鼠。”不论伤口有多疼痛,女孩还是成功地把它转变成了多种意象:手上裂开了一个小口,像“小鱼的嘴巴”,揭开痂的伤口“呈紫粉色”,像一条热带鱼。在药店,当“医生”检查伤口时,手的他者化意味尤为明显:“鱼出来/从结子花的袖口中,/突然间又缩回,然后再次出来”(Cisneros 2009:18)。

而当手被“医生”近距离检查时,一切的幻想都受到了遏制。孩子的想象与贫困的现实世界的结合使得她弱小的身体既成为了西语区的标志性事物,又是逃离西语区的一种利用手段。孱弱的身体是西语区生活的写照,而孩子的受伤正是为打破西语区与外界的界线而做出的尝试。然而,女孩非但没有逃离困境,而且又再度受困。

《贩子》和《守灵》都提出了奇卡纳主体性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性步骤:揭示自己身体脆弱性,培养内心的坚忍。在希斯内罗丝的诗中,西语区体现了限制各种可能性(如教育、医疗和基本安全)的社会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包括种族化、性别化和阶级化了的奇卡纳身体:《守灵》把字面及比喻意义上的死亡联系在一起;《贩子》则记述了西语区扼杀梦想的能力。

《不择手段》的第二部分描述了主人翁的家庭生活和家族历史,强调她要与这两者分离,以获得肉体、精神上独立的愿望和需要。这部分以汤婷婷的一句名言作引语:“坏女孩不都像男孩吗?”诗歌告诉读者在身为家中七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所需要做的:“保持好名声”(Cisneros 2009:25);不要变“坏”,不要“放肆”,也不要叛逆或乱交异性。总之,她被期望呆在家中(Cisneros 2009:36-37)。汤婷婷的话暗示了一种认识——认为坏女孩就是跨越了所谓得体女性的界线,在外界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并期待着自身的成功与自由。另外,汤婷婷的话作引语,把随着主人公从孩提迈入成年的不断变化的身体状况给予前景化。青春期的身体和最初的性欲望,是对各种界限——父亲的、文化的和传统的公然挑战。

当主人公宣布自己的身体内充满了“邪恶”,通过自己直截了当的声明,“一个不幸的命运 是 我的/成为一个男性家庭中的女人”(Cisneros 2009:37)使父亲对她生活所规划的蓝图被沉默时,身体作为反叛的角色开始出现。在这两首诗中,主人公表达了对没有直接言明的存在于奇卡诺文化和自身家庭中的父权制的反抗。在这种父权文化中,女性在身体上的越界将受到惩罚。而女孩将自己的身体担当“男孩”的角色,正是忽视掌控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性别习俗的表现。

本部分中有多首诗描述脱离家庭环境、像男孩一样的“坏女孩”。“在沿街的乡巴佬酒吧”中,女孩介绍了一个名叫帕特的女性朋友,她能一口气喝下一瓶Pabst酒。而这种大胆的行为使得酒吧男招待“跑过来/说女士不要/再这么做了”。女性特质是男权制设定的重要规范之一,酒吧男招待便是这种规范的实施者。而作为女性的主人公,却陶醉于自己的邪恶之中:“我/是她/你故事中的/声名狼藉的/那个”(Cisneros 2009:28-29)。去物质性并不是对来自家庭、文化和性别习俗责难的好的回答。因此,在《不择手段》的第三部分中,通过在欧洲的旅行,女主人公明确了自己的奇卡纳身体,使之给予了自己以力量和尊严。

第三部分是用《三个玛利亚》中的句子作引语:“有时我觉得像是在流放;一个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按照所被要求的那样来生活的女人……因此要找到其它路径,找寻其他‘国度’”(Cisneros 2009:41)。这次旅行使主人公得以逃离西语区及自身家庭的性别限制,并预感到自身改变的不可避免性。

在本部分的第一首诗《从法国南部写给约娜的信》中,对传统女性特质的拒绝和对男性化特征的拥护表现得尤为明显:主人公享受着身体暴露于黑暗之中的快乐。裸露的身体是男性化的体现,是根植于主人公内心深处、渴望获得男性自由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的爆发。黑暗提供了舒适与自由,因为“它像皮肤一样包裹着[身体]”,黑暗能够抹去她女性身体的轮廓,重新裹上一种能够呈现独立与自由的身体轮廓,而这种新的轮廓,是与男子汉气概相连的。

其他越界的暗示包括非一夫一妻制的性取向以及接近死亡的行为。如在《十二月二十四号巴黎——圣母院》中,主人公把死亡与浪漫结合在一起,她思绪的高潮呈现于对手腕的描写中——手腕是生、死与欲望的结合体:“我又一次走到了大街上。/手腕充满了生命力。/心又一次开始乞讨”(Cisneros 2009:46)。死亡是过去身体的消亡,而涅槃之后获得的将是自我建构的权利与自我意识的永生。

女性的身体消失在作为面具的关于性的言语以及性意象之中。在《给花边商人的明信片--老市集,昂蒂布》一诗中,女主人公记叙了与一个记不得名字的男人的午后调情。但是她的记忆却侧重于身体的非性欲的感知:“浓浓的茶”、“粘粘的香水”、“一支雪茄/来自波斯”(Cisneros 2009:48)。这种联觉意象在其它诗歌中也多有体现:旅行的异国情调被诗歌的名字以及她对所有有着他者意象的事物所强调。如:波斯雪茄,丹吉尔照片,以及诗歌中的法语(Gutiérrez y Muhs 2006:23-36)。女孩远离诗集第一部分里描述的芝加哥西语区,身处一个开放的他者空间,这使得她可以发生一段段的感情纠葛并不断勇往直前而不眷恋。这首诗连同本部分的其它诗歌一起,展现了女孩沉浸在自己作为世界旅行者的身份之中,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所剩的只是自己的身体和意识。

到了第四部分《罗德里格诗集》,主人公最终通过对自身身体的发掘和显露,展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权利赋予,使身体以完整的形式得以实现。所有此部分的诗歌都运用多元的图解手法来构建奇卡诺/纳的文化身份。通过一串串的名词和国籍以强调爆发性的声音和对自身的主体控制,这种策略在《通过诠释》一诗中达到了极致。

《通过诠释》中的每一个诗节都把主人公身体的一部分与一个不同的地点相连:在她的体内“有一点马达加斯加”,而她的对话者的注意力忽视了“亚马逊”。假设有了充足的肉体上的辽阔,她就无需再多旅行;她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身体。她遍及世界拓展自己的身体,这种移动方式赋予了自身强大的空间力量。这一部分中对第三世界的召唤可被理解为是一种异国情调。通过把土地与身体联接,整合空间与身体,从而使得在她变化的多样的地理空间中没有“他者”创建。

《不择手段》记述了主人公从女孩到成人,从芝加哥到全世界的成长经历,通过身体的拓展在自由的地理空间中完成了自我身份的探索。身体并不是非历史的天生成就的,而是文化的产物。它是与种族、文化和性相连,更重要的是与空间结合。女孩在以旅行为手段的空间转移过程中,进入了成年期,完成了表征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的身体构建。主人公力求构建一种富有权利的、性解放的、独立自主的女性身份,而这种理想的身份特征通过文本中空间移动一步步被追踪探索,呼之欲出。从开始在芝加哥的一个受限制西语区的小女孩到第四部分的身处繁杂世界在爱与失中挣扎的年轻女子,诗集体现了奇卡纳从狭小地域到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全球空间的跨越。在此过程中,主人公的身份随着主体与自身环境的不断协调而构建起来。

Anzaldúa,G.(2007).Borderlands/La Frontera:The New Mestiza[M].San Francisco:Aunt Lute.

Cisenros,S.(2009).My Wicked Wicked Ways[M].New York:Alfred A.Knopf.

Ganz,R.(1994).Sandra Cisneros:Border Crossings and Beyond[J].MELUS(19).

Gutiérrez y Muhs,G.(2006).Sandra Cisneros and Her Trade of the Free Word[J].Rocky Mountain Review(60).

猜你喜欢
西语身体家庭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2019年拉美西语国家热带花卉园林景观研修班结业
家庭“煮”夫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我de身体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恋练有词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