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不是想象——以would-be children为例

2011-08-15 00:51:06孙洁菡姚岚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2期

孙洁菡 姚岚

(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关于如何定位翻译这门学科,有些学者强调翻译是一门艺术(许渊冲 2006),主要是强调在作者、文本和译者的相互作用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尽管如此,翻译也必须遵循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因而也具有科学性,是艺术和科学的统一(姜秋霞 2005)。科学和艺术统一的观点必须给予重视,因为尽管翻译是一门艺术,但并非等同于艺术,不是说艺术的一切基础同样适用于翻译。我们知道,艺术创作往往离不开想象,但是,能否说翻译过程中也要发挥想象呢?毕竟,译者的创造空间受到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制约。即使是强调翻译艺术的学者们,恐怕也不会否认译者创造空间的有限性,也不会接受翻译需要发挥想象的观点。

我们有一名学生非常喜欢翻译。为了提高翻译水平,她经常找一些文章或段落尝试翻译,遇到困难,经常同我们商讨。最近,她在翻译一篇好莱坞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Lame Elizabeth Taylor)去世后的讣告,其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如何翻译would-be children。讣告前几段的大意是:泰勒倾国倾城,赢得众多男士的垂青,竞相奉献珠宝首饰;她虽然在婚姻上接连失败而始终对爱情执着追求;她性格内敛而试图以珠宝隐藏自我;她在多部影片中表演出色而摘得多项奥斯卡大奖。出现关键词would-be children的一段,原文如下:

Yet,as she often told the press,acting wasn’t real to her.Pain was:colitis,crushed discs,exhaustion,or the pneumonia that almost killed her during the making of “Cleopatra”.Her stardom came at a price.This,as much as her longing for concealment,fed her empathy with Hollywood’s misfits,to whom she offered simple,common kindness:Montgomery Clift,Rock Hudson,James Dean,Michael Jackson,the homosexuals-in-hiding and would-be children whose secrets she heard and kept.Hence,too,her generosity to AIDS sufferers long before most others cared to help them.The money raised from jewels could now provide clinics and counseling.

我们的这名学生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网上的译文版本,对would-be children的翻译感到困惑,为此,我们也在网上进行了搜索,发现了这个版本的译文,本段的译文如下:

然而,正如她经常向媒体宣称的那样,她很多时候并不是在真的演戏。(戏中所表现的)痛苦其实来自结肠炎,椎间盘砸碎(南方周末译文),过度疲劳还有肺炎——在拍摄《埃及艳后》时,她几乎因肺炎而丧命。成名背后莫不是艰辛。这一切,加上她对于淡薄自我的渴望,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些失意好莱坞之人的处境艰难。她以单纯的热情帮助他们,这些人包括: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出演《纽伦堡的审判》,《红河》等电影:译者注),罗克·赫德森(出演《金屋春宵》,《豪门恩怨》等影片:译者注),詹姆斯·迪恩,迈克·杰克逊,那些不敢出柜的同性恋者,以及那些胸怀大志的孩子。她倾听他们的故事并为之保守秘密。此外,在多数人尚未有此觉悟之前,她早已向艾滋病患者伸出了慷慨援助之手。通过拍卖珠宝首饰所得的善款现在足以为他们提供诊所和咨询服务。

(http://www.ecoc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841)

该译文将would-be children翻译为“胸怀大志的孩子”。让人感到怀疑的是,首先,would-be好像根本没有“胸怀大志”的含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陆谷孙等 2004:2042)对would-be的解释是:used to describe sb.who is hoping to become the type of person mentioned(形容想要成为……的人)未来的。列举的两个例子是:a would-be actor(想要成为演员的人);advice for would-be parents(对即将成为父母的人的忠告)。《英汉大词典》(陆谷孙 2001[1993]:2200)的解释是:1.想要(或将要)成为的;未来的。例如,a would-be actor(writer)(想当演员(作家)的人)/He is her would-be husband(他是她未来的丈夫)。2.本来打算的,原想要的。例如,a would-be kindness(一件本是出于好意的事)。3.自称的、假冒的。例如,a would-be expert(假冒专家)。另外,前文有一个重要的单词,即misfits,意指思想或行为怪异的人(陆谷孙等 2004:1108)。这表明would-be children和Montgomery Clift,Rock Hudson,James Dean,Michael Jackson,the homosexuals-in-hiding都属于这类人。那么,若将would-be children译成“胸怀大志的孩子”岂不让人觉得荒唐?胸怀大志者怎能纳入怪异者之类呢?再者,在阅读上述译文时,我们可能、也应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何要提到“孩子”呢?泰勒怎么会经常与孩子打交道呢?怎么知道这些孩子是否胸怀大志呢?

在确定would-be没有“胸怀大志”含义的前提下,上述疑问让我们豁然开朗,于是,我们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了children。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陆谷孙等 2004:275)中发现,child有“深受……影响的人”之意,例如,a child of the 90s(90 年代的人)。 在《英汉大词典》(陆谷孙 2001[1993]:298)中,child 的一个意义是:作为某时代(或地点、职业等)产物的人;深受某种影响的人;依附(或追随)者。例如,a child of 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时代的人);a child of New York(地道的纽约人)。由此可见,往往看似最简单、最熟悉的词语却成为译者最可怕的杀手。事实上,在该文中,would-be children的真正意思是would-be misfits(意欲标新立异者)。

当然,上述段落译文凭空想象之处并非仅此一列。“……她很多时候并不是在真的演戏。(戏中所表现的)痛苦其实来自结肠炎……”也是想象的产物。同时,也不乏其它缺陷,例如,翻译不同于编译或解释;虽然译文中点明了不同演员的代表作品,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但这是翻译所不允许的。笔者尝试对此段做如下翻译:

然而,正如她面对媒体常言,演戏是虚假的,而痛苦是真实的。结肠炎、椎间盘突出、过度疲劳都曾让她痛苦不堪,而在拍摄《埃及艳后》期间所患的肺炎差点让她命丧黄泉。明星风采的背后是高昂的代价。这使得她在竭力掩饰自己的同时,与好莱坞的异类人物产生共鸣,对他们一视同仁,态度友好。例如: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洛克·哈德森,詹姆斯·迪恩,迈克尔·杰克逊、以及那些不敢露馅的同性恋者和意欲标新立异者,有关他们的秘密,她听之守之。而且,对于艾滋病患者,在大多数人尚未施以援手之前,她早已慷慨相助。她将珠宝首饰变卖所得的善款用于艾滋病咨询和诊疗服务。

通过对would-be children误译的批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在翻译过程中凭空想象产生的危害性。翻译是一门艺术,艺术有时离不开想象,但是,翻译绝不是想象。翻译应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科学不仅指各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也应该包括做翻译工作的态度,而这种科学的态度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切勿见熟词而不思;2.切勿弃语境而不顾;3.切勿置工具书于旁而不查;4.切勿置想象闸门洞开而不关。

姜秋霞(2005).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

陆谷孙(2001).英汉大词典 [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陆谷孙等(2004).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

许渊冲(2006).翻译的艺术 [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