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政论文中的“零翻译”
——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

2011-08-15 00:51王基逢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目的论译文逻辑

王基逢 安 静

(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3)

试析政论文中的“零翻译”
——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

王基逢 安 静

(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3)

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往往会给翻译带来困难和障碍,有时甚至到了不可译的地步。上海外国语大学邱懋如教授提出的“零翻译”概念,为克服翻译障碍提供了重要依据。长久以来,政论文以其特有的政治敏感性对译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外宣工作中政论文的翻译手段也必须更加完善。本文通过对政论文引进“零翻译”,并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的语言运用为例,在目的论指导下对“零翻译”的定义及其在政论文翻译中的策略提出了新的认识,丰富了政论文的翻译手段。

政论文;零翻译;目的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引言

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政论文的英译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甚至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权力的载体,政论文的翻译工作对译者的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论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给其英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障碍。因此,丰富完善政论文的翻译手段势在必行。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顺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不折腾”迅速成为国际国内热议的新的政治词语。然而,如何准确地翻译“不折腾”却成了专业人士的难题。最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现场将这一新词以“bu zheteng”形式直接引入了英文。这一翻译策略在业界被称为“零翻译”。

“零翻译”现象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屡见不鲜,它打破了常规的翻译方法,具有特有的自身优势。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邱懋如教授在《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上发表了《可译性及零翻译》一文,提出为适应翻译实务迅速增长的需要,有必要引进“零翻译”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在政论文中引进“零翻译”将会对我国外宣工作产生积极意义。

1.政论文及其特点

1.1 什么是政论文

政论文就是带有一定政治倾向的议论、说理性的文章。从内容上讲,它涉及国家政策、原则和利益等重大方面;从表现形式上讲,包括革命领袖有关政治的文章、报告、演说;党政机关、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报刊杂志的政治性社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以及编辑部文章等;此外,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也都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1.2 政论文的特点

做好政论文的翻译工作,一定要把握政论文的特点。李特夫于2007年4月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翻译中的“政治”:政论翻译研究》一文中对政论翻译的基本原则作了阐述,包括:忠实为本原则、话语逻辑原则、政治敏感原则、社会属性原则和文化处理原则,基于这五项原则,笔者将政论文的特点概括如下:

政治敏感性:政论文反映出作者的阶级立场和政治主张,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的主体性和功利性。这就要求译者“要有政策头脑和政治敏感”(程镇球2003),认真揣摩,仔细推敲,准确把握那些政策性较强的词汇、概念。

话语鼓动性:政论文讲求确切,严谨,鲜明,语言上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政论之道的核心就在于政治思想价值、社会宣传价值和文体审美价值三者相互渗透与交融”(李特夫2007)。由此看出,政论文的价值在于对政治思想的宣传力度,这就要求政论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逻辑严密性:政论表述不能只满足于语言通顺与否,还应保证话语逻辑严密。政论语言的思辨性和说理性,主要得益于其严密的逻辑:时空逻辑、指代逻辑、数的逻辑、施受逻辑、虚实逻辑、序数逻辑(刘宓庆1999)。由于英汉逻辑思维存在“意合”和“形合”本质上的区别,政论译文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逻辑衔接上的细节处理,避免产生差异。

语言生动性:政论文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词汇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出现许多新的政治词汇,诸如“三农”,“三通”,“科学发展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等,这些提法都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生动形象,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最新的方针政策的发展走向。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政论文的翻译具有很强的原则性,译者要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体现政论文的特点要求。据此,在政论文翻译中引入“零翻译”不失为一项创新性举措。

2.关于“零翻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邱懋如教授在《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上发表了《可译性及零翻译》一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为了适应翻译实务飞速增长的需要,有必要引进“零翻译”的概念。他指出,所谓“零翻译”,包含两种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源语中的词汇故意不译;第二层意思是指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语。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例如,贾影在《中国翻译》2002年第4期上的文章《“零翻译”还是“不可译”》提出了反对意见,而刊登在《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第1期上刘明东的《零翻译漫谈》一文对零翻译概念的提出表示赞同,而且刘教授进一步指出,零翻译分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绝对零翻译指的是不使用目的语词汇而达到可译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省译和移译两种。相对零翻译指的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巧妙运用目的语词汇恰到好处地表达源语词汇意思,常用的手法有音译、音义兼译、补偿、象译、直译加注、归化等。

笔者认为,以上专家学者提出的“零翻译”概念及其手段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我国的文化特色。但对于政论文,因其与其它文体的迥然差异和其承载的外宣任务,引进“零翻译”固然丰富了翻译手段,但为适应这一文体特点的需要,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零翻译”的概念和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认识。

Hans J.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将目的论引入到翻译界,后来由Manttari和Nord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且,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目的语读者(王惠玲,张碧航2006)。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里,翻译的过程应以译文在译入语中实现预期功能为标准(平洪2002)。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目的决定着翻译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即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整个过程;(2)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准则;(3)忠实法则,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其中目的法则为翻译的第一法则,翻译的目的不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完美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目的为指导,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指导下,评价译文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政论文的翻译主要为我国的外宣工作服务,显然,决定这一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国外读者。因此,在政论文的翻译中,译文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在于国外读者是否能正确理解我国的外交言论和政策。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政论文翻译还承载着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准确翻译政论文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句的同时,又不能失去汉语的韵味和魅力。显然,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零翻译”这一策略在灵活处理了外宣工作中翻译难题的同时,又准确体现了政论文的载体作用,达到了政论文的预期目的,不失为一种实用性的翻译手段。

3.政论文中的“零翻译”——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

根据目的论,决定政论文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国外读者。但是,笔者认为,邱懋如教授和刘明东教授对“零翻译”的研究仅停留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对等的实现,只停留在语言的本身层面,而忽视了对译文预期目的的研究。本文在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考虑到政论文的文体特点,对“零翻译”的概念进行拓宽,那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没有对等翻译(形式、意义上的对等),但又充分实现了预期翻译目的的翻译手段。

为进一步阐述以上概念,本文将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译文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官方版本)为例,通过分析相关语言运用的实例说明政论文中“零翻译”的各种实现手段。

对四字短语的意译:《政府工作报告》句式多变,尤以四字短语体现语言的铿锵有力。例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Undertheleadership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PC),the people of all our ethnic groups faced difficulties squarely,workedwithcourageanddetermination,surmountedalldifficultiesandobstacles,and...

在原文中,“奋力拼搏”和“艰难险阻”是典型的中国式短语,译文中巧妙采用了“意译”,虽规避了原来四字结构的整齐划一,但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达成了预期翻译目的。

对程度用词的省译:汉语词藻华丽、修饰溢美,而英语简洁明快、自然平实(杜素涛2008:223),这是由东西语言差异所致。在报告中汉语喜用修饰词,以示强调。若是不加分析进行直译,则势必会造成译文冗长累赘。例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and made new achievements in reform,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原文中为增强感染力用“重大”来形容成就,而译文的目的其实就是表述一个事实,因此对“重大”一词省译。

对重复用词的活译:用词重复是政论文的一大特色,但这也成为翻译的一大难题。例如:

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增长17.8%。

Imports and exports totaled US$2.56 trillion,an increase of 1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

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reached 4,761 yuan,up by 8%in real terms.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同为“增长”,但在译文中却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避免了译文的晦涩乏味。

口语化向书面化转换:《政府工作报告》属于口头文章,因此具有一定的口语化倾向。例如:

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争分夺秒地加以落实。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that we act fast,be forceful,take targeted measures and stress implementation,we promptly introduced ten measures to further boost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and implemented them without delay.

在原文中,“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是典型的口语化用语,在译文中,必须准确把握源文要表达的意思加以转译。

维护逻辑严密性:政论文的思辨性和说理性要有严密的逻辑做保证。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意合”和“形合”的区别,译文应严格把握源文中的逻辑关系,维护逻辑的严密性。例如:

……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At the same time,we stepped up efforts to formulate plans for restructuring and revitalizing key industries.

原文中对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作了罗列,之后又提出“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显然,此句仍属于上文罗列的内容范畴,因此译文中加了at the same time,使要表达的意思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词汇具体含义的转译:汉语词汇其外延意义远比英语丰富得多,虽表达一致,但是它们的具体含义却随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独到的政治眼光和思维,还要有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

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Together,these measures hav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alleviating serious problems affecting economic performance,enhancingconfidence,stabilizing expectations and maintaining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矛盾”一词在汉语中的外延意义远比英语丰富,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译文中很好地用problems译出。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外宣工作势必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作为我国政治外宣的重要工具,政论文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目的论指导下,在以往专家学者研究基础上,对“零翻译”的概念进行了拓宽,并结合报告中语言运用的具体实例对政论文中“零翻译”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总之,在政论文翻译中,译者必须对此类文体特点有深刻的认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力求给国外读者提供最真实、最易接受的译文。

Nord(1997).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 Jemkme Publishing.

程镇球(2003).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3)。

杜素涛(2008).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翻译技巧的运用[J].今日南国(4)。

贾影(2002).“零翻译”还是“不可译”[J].中国翻译(4)。

李特夫(2007).翻译中的政治:政论翻译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

李文革(2004).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宓庆(1999).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刘明东(2002).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1)。

平洪(2002).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5)。

邱懋如(2001).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1)。

谭载喜(2004).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惠玲,张碧航(2006).目的论在电影名翻译中的运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5)。

2010-09-18

王基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目的论译文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译文摘要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I Like Thinking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