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殡仪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技能培养既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学生将来就业的根本立足点。文中从教师、实训设施、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改革及信息技术等方面探索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殡仪专业;技能培养;教学改革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统计中应归类于“5B”,属于技术教育范畴,其特点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为一体的技术教育”。《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高职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0--2015)中也明确提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外,就业时高职学生在学历与理论知识方面都不占优势,技能才是他们最主要的砝码。由此可以看出,技能培养既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学生将来就业的根本立足点。可以说技能培养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职业院校的生死存亡和职校学生的前途与未来。为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技能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不断探索与实践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类高职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轧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意见》对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应用技能、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家门到校门,实践能力偏弱,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导者,其实践能力的欠缺势必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培养,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前提,也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殡仪专业教师大都是从其它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不仅受学科教育的影响较深,而且在本专业教学前对殡葬了解较少,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感兴趣,提高自已实践能力的意识不强。对此,本专业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国家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就业以及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技能要求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另外,本专业还带领老师参与行业服务,让其感受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从而触动教师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学好技能、教好技能。
从思想到行动,还需制度的约束与保障。本专业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技能化”改造,为此,本专业制定了“两评一考两鼓励”办法,促使教师具备高技能。“两评”,即每年同行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所谓同行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是指专业课教师依据所受技能课程每年进行一次技能公开课,达标者才可上岗,不达标者可补测一次。如补测再不达标,则按转岗处理。所谓行业企业人员综合评价,即根据系部要求,由教师顶岗或挂职锻炼的行业企业领导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一考”,即规定年龄内的专业教师考取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所谓“两鼓励”,一是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行业企业顶岗或挂职锻炼,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二是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
对于青年和技术缺乏的教师,本专业尽力去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淘汰,在这个过程中,院系领导是服务者与推动者。首先,按照“以老带新”的模式,新老教师结对,要求新教师两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导师工作、实习教学管理、技能等四方面向老教师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组织理论知识扎实、实训操作技能良好、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没有实践教学背景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掌握基础知识和核心操作技能;再次,帮助员工实现校外培训。系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利用寒暑假派教师到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对学习的教师予以相应的奖励,每年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民政部和企业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授课时间上,主动采取措施,方便兼职教师到校工作。另外,我们还制定了兼职教师建设规划和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师资数据库,建立有效的兼职教师运行机制和制定相关保障的政策。
近年来,本专业以行业标准为导向,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规范和技能的培养,构建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有单元教学、顶岗实习教学、项目教学等。在时间上将课程模块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在空间上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场地结合形成专业教室;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配合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设计校内实训项目,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该单元教学后,学生通过职业鉴定即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校企合作中,首先按照“校企合作、共建标准,改革课程、内化标准,改革教学、贯彻标准,改革评价、体现标准”的思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行业企业“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其次,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根据单个企业需求量小、企业之间对人要求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了“集约式”订单培养的模式。即依据我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留下5个选修学分,学生在暑假实习或顶岗期间由企业负责培训与考核。最后,用行业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量化细化,将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评价标准,具体贯彻到课程考核、技能测评、实习鉴定、毕业实践报告(设计)答辩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行业用人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效对接。本专业还邀请行业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职业素质行为、职业技能鉴定、个性特长表现等全过程考核,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素质。
通过行业调研、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座谈等方式,解构学生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行合并、删减、新增等方式,重构与职业岗位全面对应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此同时,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充分体现了相关职业资格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衔接,对学习者就业和创业有实际帮助。另外,职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进行了具体规定,对一些技能核心课程还实行“以证代考”,避免重复考核。
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和练习技能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突出学生技能训练,我们采取“五技+三习”的模式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
(1)“五技”即技能实训课、技能交流、技能社团、技能竞赛、技能鉴定考试。技能实训课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除了有规定的课时保证外,还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同时还聘请高技能的教师对技能实训课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技能实训课质量逐年提高。技能交流是近几年来系部邀请一些行业企业(包括台湾)来我校进行技能操作的展示与交流,这样既给学生向行业企业展示的机会,也能了解行业企业的新动向。技能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生社团组织,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以弥补上课时间的不足,各技能社团每学期进行一次技能汇报展示。技能竞赛是系部组织的技能比赛(也是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全系学生参与,竞赛是核心,效果非常好。技能鉴定考试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社会化考试。从近几年实践看,我校学生中级技工考核合格率都在95%以上。
(2)“三习”即阶段实习、假期自主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实习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基本学习结束,是学生将自己所学技能在行业企业运用的第一次。假期自主实习采取系部安排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假期进一步强化学生技能及学会独立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三年二期的时候在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它与学生的就业联系在一起,大部分学生都会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在这“三习”中,本专业都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管理,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生活、工作等相关问题,并由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
这里的“虚”是指现代网络技术。除了模拟实训软件外,本专业充分利用我校推行的教师空间教学手段,将实训的内容、要求、步骤及具体的操作视频挂在教师空间,学生在课余可以自由进入空间,参照技能的要求及步骤进行技能练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空间留言,师生共议。另外,本专业正在探索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传输到实训课堂,实现实训的真实性。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又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的影响,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在目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如果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扎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就会变得手足无措。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广大职校也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会有属于他们的精彩。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0 091300018&cata_id=N002,2010-09-13.
[2]顾力平.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6).
[3]姜留涛.立体化测量技能培训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4]刘炳炎.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EB/OL].http://www.tech.net.cn/research/system/expand/index.shtm l,2004-11-17.
[5]严明良,刘颖.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
G7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标识码] A
A
1671-5136(2011) 04-0095-03
2011-10-31
沈宏格(1974—),男,湖南沅陵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