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文教学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011-08-15 00:52:12符桂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

符桂芹

(吉林动画学院人文教学部,吉林长春 130012)

改善人文教学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符桂芹

(吉林动画学院人文教学部,吉林长春 13001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既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又不忽视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综合素质;措施;人文教学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种科学技术的发明,都会给人类带来福音,但如果只注重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不仅不能确保将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而且还会事得其反——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不仅在教育方针中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在《教育法》中也强调了“全面素质培养”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是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里指狭义的科学素质),又不忽视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

所谓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人格三个方面,它由完整、复杂、多元的系统所构成,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素质,即人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包括运动器官的特点、五官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特点、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特点等;二是人的智力素质,即人的知识、能力特点,主要包括经验、技能与熟练程度,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是人的行为素质,即人的思想意识与个性倾向性特点,包括人的立场、观点、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兴趣与需要、情感与情操、意志与行动等。总之,综合素质是由复杂的身心系统所构成,它既涉及先天与后天因素、生活与心理因素,又包含知识与能力、文化与思想、举止与行动等各种因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既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其多方面能力,又要促使其人格不断完善[1]。

人文素质就是指人格、气质以及人的政治理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音乐、美学等综合知识修养。人文教学就是将人类优秀人文社科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而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2]。人文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会人们对社会各种现象,包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换言之,人文教育也就是“成人”教育,它是一种提升人性,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社会活动。

2 人文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功能与作用

人文教学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使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关键。人文教学通过传授知识、讲授做人的道理,通过普遍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浅出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永具魅力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等,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2.2 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它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又指出:“一个民族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最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科学方法,它可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3 引导学生定位和追求高尚的道德风范

通过人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伦理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人格塑造,提高精神境界和培养高尚的情操[3]。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树立高尚美好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2.4 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

第一,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史哲基础,使学生对人的价值及精神表达具有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树立对整个文化的以继承、批判、综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人文精神。第二,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性,表现着美的魅力。它对大学生精神性格的陶冶,对学生的科学创造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有巨大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适应文理交叉的发展态势[4]。第三,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修养。

3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3.1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人文教育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取得了很多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某些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存在严重的重自然、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思想倾向;第二,个别在校生人文知识贫乏,如个别理科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名著说不准确;第三,一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明显的人文基础“先天不足”,个别毕业生职业道德修养欠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虽然总体素质较好,但也既存在一些只懂科学技术而缺乏人文修养、灵魂苍白的“空心人”,还存在一些不懂科学技术,缺乏科学素养,只能奢谈人文的“边缘人”。这两种人都没有完整地掌握人类的精神财富,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5]。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势在必行。

3.2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使学生从智能型向创新型转化。在创新问题上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创新意识,即树立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第二,具有创新思维方式,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观念,敢于别出心裁,并且要勤于思考;第三,要有创新能力,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还要具有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能力。无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与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只有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人文功底的人,才会有创造力。

3.3 改革、重构人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更新上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人文课程的目标、地位。课程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高校人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我国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应的人文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第二,改革传统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人文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成长模式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要精选经典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3.4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第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坚持启发式教学,改革过去那种“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事物、科学学习的普遍要求,人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联系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热点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3.5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即心境开朗,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树立较强的进取心。当代社会,人们往往处于各种尖锐矛盾的冲突中,经常面对竞争、压力、变动、危机等严峻挑战[6]。青年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身心健康地成长,才能塑造自身理想的人格,才能在逆境中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创造出人意料的奇迹[7]。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尽快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自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教育、人才的竞争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华民族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深化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科学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1-5.

[2]周远清,阎志坚.论文化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6.

[3]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16-20.

[4]杨叔子.科学人文相融 爱国创新与共[M]∥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委会.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4卷.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3-183.

[5]夏昌奇.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及其基础的思想[J].求实,2001(3):53-56.

[6]宋劲松,王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向[J].天府新论,2008(2):14-16.

[7]徐春华,黄希庭.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J].心理科学,2007(4):1006-1009.

Improv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πComprehensive Quality

FU Gui-qin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Jilin Animation Institute,Changchun 130012,China)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cultivating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and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fully implementing CPCπs education policy.We must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value,and emphasize studentsπ professional education,and promoting studentsπ humanistic qua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πcomprehensive qua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measures;humanistic education

G640

A

1008-178X(2011)02-0104-03

2010-10-15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吉教科文合字 [2009]第670号)。

符桂芹 (1951-),女,吉林榆树人,吉林动画学院人文教学部教授,从事哲学、法律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