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胜国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评估的探讨
伍胜国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进行评估研究,建立具体的评价模型,构建评判集,深入分析所得结果,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在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上不断地发展。
模糊综合评价;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评估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是当前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的开源之举,更是造就一支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的根本大计,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1995年江苏省率先开始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起,16年来,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成为党政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大学生“村官”正逐渐成为党的后备干部库和战略人才库。
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工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考虑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的实际,在坚持有限目标与整体行为相结合、战略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拟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政策实施绩效进行评估。笔者认为,惟其如此,大学生“村官”政策才能在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在人们的工作经验中,类似的模糊事物几乎会出现在所有领域之中,这也成为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不可逾越的先在规定性。因此,在工作中,除了运用涉及误差的计算数学之外,还需要通过模糊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模糊数学从定性的模糊选择入手,然后通过模糊变换原理进行运算,并取得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对某一事务进行评价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由于评价事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作出一个单独评价的基础上,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性的定性分析,就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思想是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模糊评价,尽量防止遗漏任何统计信息和信息的中途损失,或者是把这一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这样一来,就会有助于解决用“是”或“否”这样确定性评价带来的对客观真实的偏离问题。考虑到一些因素的确定是模糊的,也就是在确定各因素指标体系之后,对各因素指标不做定量处理,由评估专家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模糊选择,统计出专家群体对各评估因素指标体系的选择结果,再按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绩效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构建因素集U={u1,u2,…,um},确定评价因素论域,即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评价或评价者关注什么方面的内容;
(2)构建评判集V={v1,v2,…,vm},确定评语论域,即就单个因素而言,评价者对被评价因素有什么样的判断或以什么方式表示评价结果;
(3)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矩阵
其中,rij表示ui关于vj的隶属程度。(U,V,R)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4)确定各因素重要性指标(也称权数)后,记为A={a1,a2,…,an},满足
(5)经归一化后,合成得,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N,于是可确定对象的评判等级。
本文依据SMART原则,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绩效评估制定相应的维度和指标。SMART原则,是被世界银行及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普遍遵循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其基本原则要点如下:Specific,即指标体系应明确具体,切中要害,不能笼统;Measurable,即指标应当有相应的可衡量的分层次、分等级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Attainable,即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获得所需数据的现实性,必须是通过努力可实现的,不能脱离实际;Relevant,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相互关联的;Time bound,即指标的完成程度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期限[1]。按照SMART原则的要求,并结合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笔者认为可以将大学生“村官”政策静态绩效标准分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参建和民主管理6个方面。因此,本文的因素集为U={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参建,民主管理}。SMART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要明确具体,因此要明确因素集里的各项指标体系主要评价的内容。具体评判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V={A、B、C、D、E、F|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没有}。评判集中的虚拟变量需要量化,转换成百分制的标准,其中,A表示“很大”,相应分值为80~100分;B表示“较大”,相应分值为60~80分;C表示“一般”,相应分值为40~60分;D表示“较小”,相应分值为20~40分;E表示“很小”,相应分值为0~20分;F表示“没有”,相应分值为0分。
表2 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评价集(%)
吉林省委宣传部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村中开展了一项调查,共在全省10个市州调查走访干部群众539人,其中吉林地区56人、辽源地区45人、四平地区100人、通化地区57人、白山地区60人、松原地区75人、白城地区71人、延边地区75人。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及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据此得到了本文的评价集,见表2。
根据评价集,可以整理出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的评价矩阵: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分析,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作用最显著,其次为民主管理、村容村貌参建、农民增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根据统计结果对六个因素分配不同权重,得到本文权重向量 :A={011535、011525、011551、011829、011787、011772}。
第四步:
得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吉林省实施绩效的总评分:
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综合评分60≤M≤80,说明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还比较明显,大学生“村官”在各方面发挥作用也比较均衡,大部分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
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从2008年3月开始启动,吉林省委召开全省选聘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非常满意,一致要求能够选聘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被调查的县 (市、区)、乡镇 (街)、村干部普遍认为大学生“村官”知识多、见识广,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工作态度都很满意,认为他们有能力胜任这一重任,希望组织上能够选聘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1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大,41%认为作用较大,34%认为作用一般,5%认为作用较小,1%认为作用很小。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作用评价较高,60%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34%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大学生“村官”主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角度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协助村里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思路,并通过付诸实践来改变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一般、较小和很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部分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不是经济类或管理类,他们在基层开展工作的重点可能会侧重于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参建和民主管理等方面,与当地村民期望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有差距,因此他们会选择大学生“村官”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很小。其次,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时间较短,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也只是熟悉熟悉情况,刚能发挥作用就要离开。再次,大学生“村官”创业经验不足,不知道该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项目,即便有些想法,也可能由于创业资金不足、跟踪服务不够、缺少鼓励而不能付诸实施。
20%的受访者认为当地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很大,41%认为作用较大,32%认为作用一般,7%认为作用较小。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作用评价较高,61%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32%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具体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减投入也不至于影响农业产品的总量。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内部劳动力消化能力越来越低,农村越来越不具备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因此,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向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效转移,逐步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村官”促进当地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业,既能利用自身资源发家致富,又可以就地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二是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举办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的形式,提高当地劳动力运用现代化农业知识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加速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转变,从而提高富余劳动力在再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三是大学生“村官”向当地村民传播市场知识、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缩短他们与城市劳动力的差距,提高他们转移到城市的生活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1%的受访者认为当地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大,42%认为作用较大,31%认为作用一般,6%认为作用较小。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评价较高,63%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31%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大学生“村官”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主要是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通过传授创业技能、收集创业信息、提供创业示范等途径,出点子、趟路子、增信心、解难题,带头和带领当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在农业提质增效中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此外,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举办各类“小型、业余、灵活”的农民创业带富培训活动,提高村民增收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利于把农民培养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和致富能手,增强他们的创业自信心。
62%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大,24%认为作用较大,12%认为作用一般,2%认为作用较小。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大学生“村官”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作用评价很高,86%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12%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大学生“村官”促进当地乡风文明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大学生“村官”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积极参与所在乡村文明创建,能够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思路和新观念,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二是大学生“村官”有着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朝气和活力,能够通过开展一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三是大学生“村官”通过自身特有的学识和激情,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农民群众,对促进当地乡风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当地的村容村貌参建方面发挥作用很大,36%认为作用较大,11%认为作用一般,2%认为作用较小。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大学生“村官”在村容村貌参建方面作用评价很高,87%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11%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村容整洁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目标。村容村貌参建的重点是治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问题。当前,农村在村容村貌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村民卫生环境和卫生习惯较差,乱倒生活垃圾,乱泼脏水;枯枝烂叶、废塑料袋随处可见;家禽和牲畜管理不善。这样的居住环境既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参与村容村貌建设相对容易,而且效果也很明显。如参与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倡导并实施了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奖惩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使村里男女老少都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整理家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使农民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提升,农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观。316 民主管理
52%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当地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很大,31%认为作用较大,14%认为作用一般,3%认为作用较小。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大学生“村官”在推动民主管理方面作用评价很高,83%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14%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吉林省在全省农村普遍实行了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从程序上规范重大村务管理和村级民主决策,保证村务管理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村民利益”的正确方向。大学生“村官”在上大学期间不仅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同时也受到过相对成熟和先进的民主法制熏陶。到村任职后,他们从“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的细化完善、决策前的征求意见、决策中的集中论证、决策后的跟踪问效以及经常性地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民主管理知识引导教育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村务党务“双公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吉林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法律专业占据一定比例,他们到村工作后,工作重依据、讲程序,守规则、敢叫真,善于从用制度规范工作,这为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为建设“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优化了环境。
[1]梁保松,曹殿立.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Policy b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U Sheng-guo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Jilin University,130012,Changchu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fuzzy mathematics.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policy b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building concrete evaluation model,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et,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evaluation,are helpful for the standardized,normal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polic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llege students“village official”;policy performance;evaluation
O24
A
1008-178X(2011)02-0015-05
2011-01-15
伍胜国 (1970-),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从事模糊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