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蓉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长寿区产科急救中心 401220)
孕产妇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医疗保健水平、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1]。许多孕产妇死亡通过较好的治疗及护理、及时有效的转诊等措施是可以避免的,全世界的妇产科医师都在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而努力。由于我区在2005年以前孕产妇病死率很高,2004年为168/10万,2005年为64.6/10万,均高于2005年全国统计的47.7/10万。基层产科评审体系项目是为降低孕产妇死亡而制定的措施之一。自2006年开始我区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分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基层产科服务评审体系建设研究,该项目主要是对产科严重并发症进行评审,项目开展后全区妇产科医师的诊疗水平、急救能力及转诊意识显著提高,孕产妇病死率大幅下降,2006年为65.28/10万,2007年降为45.57/10万,2008年为39.85/10万,2009年为30.5/10万,2010年为15.5/10万。我区孕产妇病死率下降,是由于我区基层产科服务评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的开展对提高产科医师的急救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基层产科评审体系项目在降低孕产妇病死率中的作用作一阐述。
1.1 将产科出血(失血量达1 000 mL以上需要输血,包括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梗阻性难产、严重产褥期生殖道感染列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对2004~2006年3年间全区入围的病例进行评审,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进的具体措施,总结好的经验。
1.2 评审方法
1.2.1 参照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严重产科并发症的评审办法,该评审方法包括4个方面:(1)医疗服务要素的评审,包括转诊前的就医情况(就医、转诊有无延误、转诊时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的处理、给予何种治疗及是否正确、治疗有无延误)、转诊患者的转诊情况(转诊前的处理是否正确、转诊指征是否恰当、转诊时机是否及时、途中有无延误、有无转诊记录、有无医务人员陪同、是否通知上级医院、交通工具是什么)、入院、诊断(首诊对患者的判断是否充分、对患者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判断是否正确、诊断有无延误、是否做了必要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报告有无延误)、治疗和管理(最初的处理、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治疗原则是否依据了医疗常规而实施、下医嘱执行有无延误、配血取血输血有无延误、医务人员病情交流有无延误)、患者的监测和随后的处理(对患者的监测是否符合医疗常规、是否按医嘱执行了监测、是否密切观察病情;是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适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出院诊断是否正确、全面,时机是否恰当)。(2)病例评审中其他需要审查的项目包括医务人员的资格、技能、可用性、工作态度等;设备、急救药、针对此病的医疗常规、组织和管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能力及配合情况。(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需改进的具体措施。(4)总结成功经验。
1.2.2 成立区级、省级、国家级评审专家组,区级专家每季度评审1次,按照评审方法逐一评审,找出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传达到经治的医务人员,提出改进措施,省级专家每半年督导1次,国家级专家1年督导1次同时针对这些病例进行讲课、培训,培训前考试1次,培训后再考试1次,了解培训的效果。
1.2.3 项目结束后,我区每季度向妇幼保健院上报产科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并按照卫生部评审方法区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我区专家有争议的病例再组织省级专家评审。
3年共评审病例150余份,全区共有近5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评审,同时培训医务人员100人以上。
经过该项目的培训后,全区妇产科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特别是对产科出血、失血性休克、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显著提高,孕产妇病死率显著下降,自2006年开展此项目后,我区孕产妇病死率呈直线下降,2006年为65.28/10万,2007年下降为45.57/10万,2008为39.85/10万,2009年为30.5/10万,2010年为15.5/10万;远远低于2010年重庆市孕产妇病死率33/10万的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孕产妇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为降低孕产妇死亡,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颁布了“两纲”,“基层产科服务评审体系建设项目研究”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分中心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而制定的措施。2006年以前我区孕产妇病死率很高,2004年为168/10万,2005年为64.6/10万,显著高于全国 47.7/10万的水平,基层产科服务评审体系建设项目是对已发生的产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入围病例按照卫生部评审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诊断、治疗及转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种方法对提高妇产科广大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起了巨大作用。通过近3年我区孕产妇病死率的直线下降可以表明,基层产科服务评审体系建设项目的评审方法对已发生了产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的评审,不仅要求评审专家熟悉评审方法,每位产科工作者也要熟悉此方法。因为此评审方法中指导我们对产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近3年来我区对严重产科并发症的患者都按照评审方法中的步骤处理患者,结果患者均成功救治。
我区开展基层产科评审体系项目后孕产妇病死率直线下降,而该项目不需要购买贵重的仪器设备,医院投入少,又容易被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可以在全国广大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开展。
[1]刘兴会,王晓东.产科临床热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