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健
(山东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探索
赵 健
(山东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为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确保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本文总结了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遇到的新情况,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举措.
新媒体;高校共青团;大学生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特别是以3G手机网络、微博、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并努力寻求运用新媒体技术和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的契合点,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式单一、信息量有限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平台所具有的信息制造与传播的广泛性正以难以预测的速度向大学生呈现海量信息,使他们面临各种不同选择,目不暇接.新媒体技术的海量性和共享性,为受众群体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互动自助式的学习方式.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论坛贴吧、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获取学习需要的信息.但也使得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大,学习也比较多的处于被动状态,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弱.学习和获取知识已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正规教育系统,给青年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带来严重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得以更加深入,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他们可以重新对信息进行自我诠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历参与其中并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在新媒体技术与环境下,大学生不再选择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更喜欢通过QQ、飞信、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及论坛贴吧、微博、人人网等方式进行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流.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平台和更为广阔的交际领域.他们通过新媒体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但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匿名方式交流,也造成了大学生表达观点的随意和偏激.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自身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所拥有的个人网络空间及博客正逐渐成为网络信息交流的主流,他们已从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教育的整体受体转变为新媒体时代具有强烈个性的主体.[1]张扬的个性签名,社区中的真情流露,彰显了大学生们的性格,充分满足了他们个性化表达和社群化交流的方式.新媒体技术成为大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的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易于获得实际生活中可能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然,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也会因为过于强调自我意识的突显而导致“张扬无度”.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使大众传播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使传统思想教育的单向灌输与传授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与光环.因此,高校共青团对于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要适应新形势,充分认识和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转变观念,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开放性、交往的互动性与信息接触的广泛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新媒体,收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以全方位多形式的方式快捷地传输给广大团员青年.构筑广阔的新媒体教育平台,突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空间概念,将所有的公共与私人空间纳入思想教育场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
改善校园新媒体传播环境,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包括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延伸校园文化功能.[2]在思想导向方面,坚持校园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以先进的思想理论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科学的、大众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的阵地.注重校园新媒体“个性化与融合化”发展,让大学生主动投入到校园新媒体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利用受众广泛的新媒体,高校共青团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共青团的日常办公系统开发,通知的及时准确传递,突发校园应急事件的处理,以及综合数据库的使用均可依靠新媒体技术快捷地完成.新媒体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特别是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素质与专项技能培训、招募志愿者参加服务、审批社团成立及开展活动、及时倾听反馈大学生的合理诉求、提供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按照以人为本服务青年的宗旨,利用虚实相间和互动包容的特点,开创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共青团工作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研究与学习新媒体技术,提高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加大主题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将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融于一体,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学院建设网络“红色阵地”,网站开辟思想建设、动态信息、支部生活、党章学习、党史大事记、热点专题等栏目,自试运行以来,网站在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反映学团工作动态、指导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等工作环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站建设上,注重时代特色与互动沟通,采用贴近青年学生的网络语言和图片、视频、flash动漫等形式,提高网站的关注度.按照学校开展“走进青年——团委书记恳谈日”活动的要求,开设学院团委书记微博,作为思想教育和服务学生成长的平台.结合主题思想教育,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个人发展的规划,及时互动交流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问题.运用新媒体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网络阵地和微博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帮手.
注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日常学习、生活的结合点,把同学们真正吸引到参与数字校园文化的进程中,开展适合当代大学生活,符合和谐校园建设要求的新颖活动.通过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网络党团知识竞赛活动,重温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为庆祝学校60周年华诞,更好地烘托校庆氛围,开展“祝福校庆60周年”短信编辑比赛活动;开展“重温红色激情,网络红色之旅”活动,组织参观网上红色圣地和革命历史纪念馆、浏览中共一大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的网站内容;举办反映校园日常生活、大学生心路历程的“菁菁校园”文学作品和网页制作大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发展.同时,采取技术手段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避免垃圾信息的污染和网络成瘾的发生.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高校共青团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技术、新手段,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下开展团的工作需要.2010年11月3日,山东科技大学“山科团情手机报”开通,可以及时地将学校重要工作动态、共青团大型活动通知和相关信息公告等通知全校团员青年.“山科团情手机报”成为学校重要宣传阵地和校园咨询平台,有助于及时传播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及团委创新性工作的开展.借助校园论坛和共青团信息联络员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重视校园网络舆情引导,透过大学生的言论表现,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及时引导网络舆论,特别是要及时遏制各种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传播蔓延,形成正面网络舆论强势.利用已有网络办公系统,完善共青团数字化建设,建立学院团支部飞信群、QQ群、微博群开展主题团日或团活动宣传,运用网络课堂、论坛贴吧、博客等开展团课教学,使各级团组织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实时讨论与交流,服务广大团员青年校园生活.
〔1〕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71.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6.
G641
A
1673-260X(2011)12-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