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勇
(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正阳关反切语解读
郑 勇
(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正阳关反切语一种重要的社会方言,是中国民间反切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主要从这种切语的名称来源、反切上字与反切下字的不同特点、以及当地不同民族百姓使用这种隐语时表现出来的不同,进一步展现了寿县正阳关反切语的结构特点。此外,这种隐语还存在着三合切、四合切。当地汉、回两民族人民运用这种反切语时有所不同,现在,这种隐语的使用面正日趋变窄,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正阳关反切语;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回民;汉民
正阳关反切语是中国民间反切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又有反切语的共同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方言,正阳关反切语是语言学界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了解正阳关反切语的结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正确认识正阳关反切语,对整体地把握中国民间反切语也具有重要意义。
正阳关反切语是针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反切语而言的,当地的百姓并不知道自己讲说的是反切语,当然,也不会把它称作为反切语。从整个淮河流域来看,不同的城镇对于这种古朴的隐语有着不同的称谓。张天堡先生在他的《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认为“临淮一带把反切语叫作‘侃子’;蚌埠一带人把反切语叫作‘切口’、‘侃子’等;正阳关一带把反切语叫作‘反语子 ’、‘市民语’”。[1]
正阳关镇的百姓把这种反切语称呼为“反语子”、“市民语”,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从历时的观点来看,“反语子”是汉魏时期的人们对反切语的称呼;而“市民语”是唐宋时对各种隐语的称呼,因此现代的正阳关反切语与古代“反切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体而言,现代的正阳关反切语是对古代“反切语”延伸,是对古代隐语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语言。
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也曾关注过反切语的名称问题。他在《反切语八种》中对反切语名称进行了革新,他把“妈”的反切语形式(“麦嘎”)作为该种反切语的的定名。辽宁社科院的张天堡教授借鉴了赵元任先生的命名方法,认为正阳关反切语可以称为“木嘎式反切语”,用国际音标写出来就是mə -ka式反切语,也可以简写作m-ka式反切语。笔者认为,采用这种方法对正阳关反切语进行命名,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依据,符合现代正阳关反切语本质特色。
反切语和语言学中的反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黄侃在他的《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中也认为“反切出于反语”。[2]笔者认为,反切语和反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把一个音节说成两个音节,也就是把一个字拼成两个字。
具体来说,反切语将一个音节说成两个音节,即在本字的声母后加一个韵,叫附加韵;在韵母前加一个声,叫附加声。这样,一个正常的音节就变成了两个。如:“把”[pa55],在声母后加一个附加韵[əɁ21],这样声元音节变成了[pəɁ21];在韵母前加一个附加声[k],这样韵母音节就变成了[ka55]。人们在讲说时,就把“把”[pa55],说成了[pəɁ21-ka55],“把”即“剥嘎”。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是最早研究这种语言的,他搜寻了全国各地的反切语,写成了《反切语八种》一文,其中有北京反切语、上海反切语、广州反切语……,唯独没有涉及淮河流域一带的反切语。张天堡教授在《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一文中,对淮河流域的反切语进行了初步地探秘,笔者在前辈的基础上以寿县正阳关镇为窗口,进一步揭示正阳关反切语的具体语音特色。
(一)上字特点
正阳关反切语的上字,或说它的声母音节,位于反切语音节结构的前端,它和反切语下字共同组成反切语音节。与反切下字不同,正阳关反切语的上字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具体而言:
开口呼 19 个:[pəɁ21]剥、[p‘əɁ21]泼、[məɁ21]末、[fəɁ21]佛、[təɁ21]得、[t‘əɁ21]特、[nəɁ21]讷、[ləɁ21]勒、[kəɁ21]各、[k‘əɁ21]克、[xəɁ21]合、[tȿəɁ21]职、[tȿ‘əɁ21]吃、[ȿəɁ21] 十、[ʐəɁ21] 日、[tsəɁ21] 责、[ts‘əɁ21] 策、[səɁ21]塞、[əɁ21]厄。
齐齿呼 11 个:[piəɁ21] 逼、[p‘iəɁ21] 劈、[miəɁ21]密、[tiəɁ21] 的、[t‘iəɁ21] 踢、[niəɁ21] 逆、[liəɁ21] 立、[tɕiəɁ21]击、[tɕ‘iəɁ21]漆、[ɕiəɁ21]锡。
合口呼 19 个:[puəɁ21]不、[p‘uəɁ21]捕、[muəɁ21]木、[fuəɁ21]拂、[tuəɁ21]笃、[t‘uəɁ21]秃、[nuəɁ21]努、[luəɁ21] 鹿、[kuəɁ21] 骨、[k‘uəɁ21] 哭、[xuəɁ21] 忽、[tȿuəɁ21]竹、[tȿ‘uəɁ21]出 、[ȿuəɁ21]属、[ʐuəɁ21]辱 、[tsuəɁ21]卒、[ts‘uəɁ21]促、[suəɁ21]速、[uəɁ21]勿。
撮口呼 6 个:[nyəɁ21] 恧、[lyəɁ21] 律、[tɕyəɁ21]菊、[tɕ‘yəɁ21]屈、[ɕyəɁ21]须、[yəɁ21]玉。
(1)正阳关反切语的上字的声母和本字的声母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本字的声母决定了反切上字的声母。当地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交际时,总是根据本字的声母来确定反切上字的声母。如:汉字“米”的声母是m,用 正阳关反切语可以说成是“密—里”, 用国际音标写出来就是[miəɁ-li],该字反切上字的声母与本字“米”的声母是相同的,两者都是m,也可以说,本字“米”的声母决定了反切上字的声母。
(2)正阳关镇反切语的上字声母的附加韵则是有规律地发生着变化,当然与本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来说,这种变化是由本字的呼类决定的。当本字属于开口呼时,反切上字的附加韵是[əɁ];如果本字属于齐齿呼,反切上字的附加韵则变为[iəɁ],当本字是合口呼字时,反切上字的附加韵则相应地变为[uəɁ];如果本字属于撮口呼,反切上字的附加韵则又相应地变化成[yəɁ]。
此外,和全国其它地区的反切语不同,正阳关反切语的上字声母的附加韵一律带有入声喉塞音韵尾[Ɂ]。 比如,汉字“马”用 正阳关反切语可以说成是“末—噶”,用国际音标写出来就是[məɁ-ka]。
(3)由于正阳关反切语的上字声母的附加韵一律带有入声喉塞音韵尾[Ɂ],而入声具有发音短促的特点,所以我们认为它的声母字调值约是[21],很短促,一带而过,并根据调查显示,正阳关反切语的上字声母声调应是[3]。
也就是说,该地区反切语的反切上字往往包括本字的韵头,这也是与赵元任先生《反切语八种》中的所有反切语最大的不同。这种情况,在反切或反切语中是极少见的。
敛 l□①-gǎn [liəɁ21-kan53] 劣感
贵 g□-leì [kuəɁ21-lei53] 过垒
位 □-gèi [uəɁ21-kei53] 勿给
劝 q□-làn [tɕ ‘yəɁ21-lan53] 却烂
但有些音节发音拗口时,反切下字也带相同的韵头。
公 g□-lōng [kuəɁ21-luŋ212] 过窿
鞋 x□-liàn [ɕiəɁ21-liε212] 歇恋
裙 q□-lǘn [tɕ ‘yəɁ21-lyn55] 却□②
血 x□-lǚn [ɕyəɁ21-lyε24] 学□
(二)下字特点
反切下字是针对反切上字而言的,它位于反切语音节结构的后端,在这种隐语的音节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反切上字比较,正阳关反切语的反切下字也有着自己特点。具体表现在:
1、正阳关反切语的反切下字的附加声在淮河流域地区的不同地点有着不同的变化,这是正阳关反切语的下字主要特点。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蚌埠地区反切下字的声母一律是[k],而寿县正阳关镇的反切下字的声母却随着本字的声母和呼类的变化产生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k]、[l]。 具体而言:
(1)反切下字的附加声在开口呼前是[k].由于本字的呼类决定着反切下字的呼类,当本字属于开口呼字时,反切下字也属于开口呼。,当反切下字是开口呼字,它的附加声都是[k]。
代 d□-gài [təɁ21-kai53] 得该
丈 zh□-gàng [tȿəɁ21-kaŋ53] 职杠
俺 □-gǎn [əɁ21-kan24] 额赶
投 t□-góu [t‘əɁ21-kəu55] 特□
遇到本字声母是[k]时,反切下字的附加声则变为[l]
感 g□-lǎn [kəɁ21-lan24] 葛揽
慷 k□-lāng [k‘əɁ21-laŋ212] 客朗
稿 g□-lāu [kəɁ21-lau212] 葛老
歌 g□-le [kəɁ21-lə212] 葛勒
(2)当本字属于齐齿呼时,反切下字是齐齿呼字。此时,反切下字的附加声是[l]。
杨 □-liáng [iəɁ21-liɑŋ55] 咽量
叶 □-liè [iəɁ21-liə53] 咽□
相 x□-liàng [ɕiəɁ21-liaŋ53] 歇两
棉 m□-lián [miəɁ21-liεn55] 灭连
当本字声母是[l]时,反切下字的声母则变为[k],同时,反切下字一律变成开口呼字。
量 l□-gàng [liəɁ21-kaŋ53] 劣杠
连 l□-gàn [liəɁ21-kan53] 劣感
留 l□-gòu [liəɁ21-kəu53] 劣构
琳 l□-gén [liəɁ21-kən55] 劣艮
(3)当本字属于合口呼时,反切下字也属于合口呼。在这种情况下,反切下字的附加声是[k]。反切下字也一律变成开口呼字。
传 ch□-gán [tȿuəɁ21-kan55] 绰感
爪 zh□-gā [tȿuəɁ21-ka212] 捉□
欢 h□- gān [xuəɁ21-kan212] 活干
文 □-gén [uəɁ21-kən55] 握艮
当本字声母是[k]时,反切下字的附加声是[l]
故 g□-lù [kuəɁ21-lu53] 郭路
管 g□-lǎn [kuəɁ21-lan24] 郭拦
广 g□-lǎng [kuəɁ21-laŋ24] 郭朗
棍 g□-l ù [kuəɁ21-lən53] 郭□
(4)当本字是撮口呼字时,不论本字声母的变化,反切下字的附加声一律变为[l]。
卷 j□-lǎn [tɕyəɁ21-lan24] 谑吕
泉 q□-lán [tɕ‘yəɁ21-lan55] 缺兰
驴 l□-lǘ [lyəɁ21-ly55] 略驴
略 l□-lè [lyəɁ21-lə53] 略勒
(5)除以上几种常见变化外,反切下字的附加声随着本字声母的不同也会发生一些特殊变化。具体表现在:
当本字声母是塞擦音时,反切下字的附加声用[l]。
自 z□-lì [tsəɁ21-lɿ55] 则里
此 c□-lǐ [ts‘əɁ21-lɿ24] 册力
知 zh□-lī [tȿəɁ21-lʅ212] 着哩
齿 ch□-lǐ [tȿ‘əɁ21-lʅ212] 车哩
当本字声母是擦音时,反切下字的声母是[tȿ]或[ts]。
市 ch□-zhī [ȿəɁ21-tȿʅ212] 摄知
日 r□-zhí [ʐəɁ21-tȿʅ55]热致
丝 s□-zī [səɁ21-tsɿ212] 涩资
斯 s□-zì [səɁ21-tsɿ24] 涩姿
2、反切下字的声调与本字的声调相同。在讲说这种隐语时,反切下字的声调要与本字的声调一致,如果本字是上声,那么反切下字附加声的声调,也是上声。例如:汉字“殿”的声调是去声,在寿县正阳关镇一带的调值是[53],我们用正阳关反切语可以说成是“贴—练”,用国际音标写出来就是 [tiəɁ21-liεn53],该字反切下字的声调与本字“殿”的声调都是去声,两者的调值都是[53]。
(三)三合切、四合切特点
寿县正阳关镇一带的部分百姓除了会说二合切以外,还会说三合切和四合切 (又叫 “双反”)。
所谓三合切,就是把一个字说成三个字,把一个音节说成三个音节,这是一种难度比较高的反切语。与二合切相比,三合切的说法有些区别,本身规律不统一,当然能讲说三合切的人也不多,学起来也更加不易。
总的来看,二合切的公式是:本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而三合切的公式是:本字→反切上字+嵌音字[lə](或[li])+反切下字。 如“俺”,说成“额了干”;“广”,说作“郭了朗”。当地的回民师傅刘易能讲说流利的三合切反切语。他说:“三合切反切语建立在二合切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二合切的反切上字与反切下字之间加个‘了’字,这当然也使反切语更加神秘,更难懂。”
所谓四合切,也称为双反,是把一个音节说成四个音节,也就是把一个字说成四个字,现在能讲说四合切的人非常少,当地的周宝林老人能够灵活地运用双反。这种四合切反切语的基本格式是:本字→上字+[i]+[kə]+下字。 如“俺”,说成“额一哥干”;“ 广”,说作“郭一哥朗”。
总的来说,正阳关反切语的三合切和四合切都建立在二合切的基础上,它们在二合切中间加上一个或两个固定不变的嵌音,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使这种隐语变得更加隐晦,不易理解。
正阳关反切语是一种全民的隐语,它超越了民族的界限,不仅汉族的百姓会讲说,回民也具备这种语言能力。但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正阳关镇汉、回两个民族在使用反切语表达思想时,在说法上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当地汉、回两个民族的百姓在使用反切语讲说擦音字或塞擦音字时,反切下字的附加声不一样。
具备这种语言能力汉族百姓在讲说擦音字或塞擦音字时,反切下字的附加声用[l]。
次 c□-lì [ts‘əɁ21-li53] 册力
紫 z□-lǐ [tsəɁ21-li212] 则里
吃 ch□-zhī [tȿ‘əɁ21-li212] 车哩
智 zh□-lì [tȿəɁ21-li53] 着利
而当地的回族百姓在在讲说擦音字或塞擦音字时,反切下字的声母是[tȿ]或[ts]。
次 c□-zhì [ʐəɁ21-tȿʅ55] 册致
紫 z□-zǐ [tsəɁ21-tsɿ24] 则梓
吃 ch□-zhī [tȿ‘əɁ21-tȿʅ212] 车知
智 zh□-zì [tȿəɁ21-tsɿ53] 着自
寿县正阳关镇部分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还讲说着正阳关反切语,这种隐语在音节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当地的部分百姓讲说“反语子”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反语子”流传历史久远,曾经有着一定的覆盖面,但现在的使用面日趋变窄。正阳关反切语流传至今,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现在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人在日趋变少。讲说者普遍反映现在已经没有使用这种语言的场合了,使用面越来越窄,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正阳关八十多岁的王福安老人也感慨:“过去会讲的人多,有时几个人聚在一起用‘反语子’聊天,可以持续两三个小时,但现在几乎不说了,全家只他一个人会讲说……”。
其次,具备使用这种切语的语言能力的百姓往往性别、年龄相对集中。 从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大小来看,寿县正阳关镇中能够比较流利使用反切语的基本都是年长的男性,年轻人会讲的很少,大多数甚至没有听说过,女性则没有会讲说的。对于这种现象,当地的夏德祥师傅也感慨:“会讲反切语的大都是像他一样四五十岁的成年男人,小孩子已经基本上不会说了”。
再次,正阳关反切语的保存与当地的经济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隐语比较集中于过去的商业繁华地区,过去越繁华的地方,现在保存得越好。与淮河流域的其他城镇相比,寿县正阳关镇会讲说“反语子”的人明显较多,这与当地的经济演变联系紧密。作为 “凤城首镇”,寿县正阳关镇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过去商业发展得很繁荣,当地繁荣的商品经济无疑又为正阳关反切语的保存与流传提供了有力的客观环境。
最后,讲说正阳关反切语的百姓超越了民族的隔阂。在正阳关,不仅回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讲说“反语子”,汉族的部分百姓也能运用反切语进行交际,表达思想感情。正阳关四十多岁的汉族小商贩李德力师傅说 “在正阳关,‘反语子’是回民与汉民的共同隐语,平时不用它时,感觉没什么价值,但要是在恰当的时候起作用,你千两黄金也买不来”。
总而言之,正阳关反切语是一种保存古老的隐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折射出当地百姓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心理情感。但目前“反语子”的使用面正在变得越来越窄,这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需采取措施加以抢救保护。
注释:
①反切上字韵母无法用汉语拼音表示,用“□”替换。
②汉字注音,只作参考。找不到恰当的汉字时,就用“□”代替。
[1]张天堡.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96,(3):135.
[2]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张天堡.徽宗语解读[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THE RESEARCH OF ZHENG YANGGUANGFANQIE LANGUAGE
ZHENG Yong
(Chinese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
zheng yangguan fanqie language is a kind of significant social dialect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olk fanqie of china,which not only own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fanqie language,bu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is thesis aims at analyse the sources of the name of its fanqie language,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gent o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tangent the next word of such Fanqie language.In addition,there are still triple cut,Courtyard cut fanqie language in that town.In additiont,the Huis and the Han in zheng yangguan use this language differently.At present,the use of this metaphor in the population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facing the risk of lost.
Zhengyangguan town Fanqie language; tangent on the word;under the word tangent;the Huis ;the Han ;
H136.4
:A
:1672-2868(2011)02-0089-05
责任编辑:陈 凤
2011-01-01
郑勇(1986-),男,安徽宿州人。安徽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