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应突出德育和美育功能
王蓓蓓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音乐赏析课,或名音乐欣赏课,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高职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音乐作品的教化功能不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如何做到在音乐赏析课中突出德育和美育,需要从在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方面做诸多工作。
音乐赏析课;高职艺术教育;德育;美育
音乐赏析课,或名音乐欣赏课,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赏析的一般方法,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音乐作品,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高职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音乐作品的教化功能不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很难通过短时的欣赏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含义,任课教师往往因为专业水平和文献资料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之后将作品一听了之,从而忽略了这一课程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这两种功能恰恰是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最重要也是最应受重视的。如何做到在音乐赏析课中突出德育和美育,需要从在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方面做诸多工作。
(一)古今中外的教育体制中,音乐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六艺”中“乐”排在第二位,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足见古人对这一艺术门类的重视程度及对音乐的教化功能的充分认识。欧美历史上的众多科学家、文豪等也均在音乐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爱因斯坦就有相当高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这说明音乐对人的成长、发展是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的。高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式,重技能、重实践,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科类专业较多,艺术教育是培养这一部分学生体验生活、张扬个性、释放自由精神的重要手段,加强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高职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高职生的智力发展以及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意识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赏析课是高职艺术教育必备的形式之一,是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过程。音乐赏析课要通过欣赏各类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格、品质。要充分发挥音乐疗法的作用,以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为根本,重视发挥音乐在学生德育、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赏析课一般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大多是对音乐有着特殊爱好或者浓厚兴趣的,但学生的音乐素养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对生源状况的调查研究对这门课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结构一般并不复杂,多以省内招生为主,城镇、农村学生比例相当。
(二)对生源状况的调查应从两方面展开,首先应多渠道的了解生源地的音乐教育状况,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各地区开展的情况一般是有差异的,另外,
(一)一个合格的音乐赏析课教师是应具备全面人文素质和良好音乐素养的人,在专业上要精,知识面要宽,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修养要广博、深厚。这对突出本课程的德育、美育功能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的任课教师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校有相关学科专业,有充足的师资,一般由音乐专业教师担任,这类教师由于对业务上追求精专,往往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性,淡化了育人功能;另一种是本校没有音乐类学科专业,任课教师多由音乐及相关专业毕业,从事管理工作的兼职教师担任,这类教师大都事物缠身,没有过多精力来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也难以做到深入浅出。
(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继续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院校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权威机构主办的短期培训、大师班,或者到知名院校进行单科进修,不定期的与校内、外大文科类的同行交流,形式可以是参加教研活动或听课。要着重在美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学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下较热的国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音乐赏析课作品的选择是能否突出德育、美育的关键,经典音乐作品多是表现人类行为、感情的真、善、美的,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能够供学生欣赏的作品屈指可数,所以作品的选择既要经典更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涵盖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反动、丑恶的音乐也应做一定介绍,比如法西斯德国的反动音乐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教化功能是多样性的,这部分音乐作品因其资料难以收集可以不必欣赏仅做概括性的介绍。
(二)作品选择方面,西方音乐要以名家、名作,并且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者体现对精神世界深刻哲理思考以及出色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也要兼顾各种体裁形式。比如巴赫的几首著名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第九交响乐;李斯特的交响诗;罗西尼等人的歌剧;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每一体裁的代表作,格什温的爵士音乐等等。中国音乐除了优秀的古代器乐作品外还应选择一定的民间音乐,尤其是原生性民歌;近现代方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是重点考虑的曲目,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欣赏一些大型的舞蹈史诗如《东方红》、《长征组歌》和一些民族歌剧、舞剧作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简单的介绍当今国内外优秀的中国(华人)作曲家及其作品也是有必要的。
(一)音乐赏析课教学过程中“赏”与“析”的关系要处理得当。“赏”即以听为主,古典音乐作品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多是不容易接受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这类音响的听觉排斥,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听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时“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公共选修课教学不应为了显示专业性而涉及太多技术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更难以接受,结果适得其反。只要把与表达内容直接相关的音乐的结构、音响色彩、体裁形式、风格特点的问题简单讲解即可。应把主要篇幅用于介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作品的历史背景、表达的感情、体现的哲理等。
(二)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解析作品会让学生对听音乐产生兴趣,而综合了美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学的课堂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也会让学生不经意间受到美与善的熏陶,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德育、美育教育。这样的方式比传统教育方式中类似于“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之类的直白语言传授更为有效。
总之,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渗透德育、美育教育,是不可回避、不可轻视而又需要做大量工作的。真正做到突出这二者,还有待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这项事业的辛勤园丁们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贡献所能及之力。
[1]李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及德育功能[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哈维·席尔瓦,理查德·斯特朗,马修·佩里尼著.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张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张晓东.大德育反思:一种基于德育政策视角下的实践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5).
[4]徐恒醇.《美育书简》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12.
[5]崔丽君.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实践[J].艺术教育,2006,(6).
G711
A
1671-5993(2011)01-0054-02
2010-12-06
王蓓蓓(1979-),女,安徽和县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秘书,助理政工师。城市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音乐教育一般比较系统,而且部分学生有从小学习乐器的经历,农村地区的学生所受音乐教育一般都不尽如人意。其次可以在开课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总体情况,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