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楠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金融支持
——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
薛楠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如何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加大金融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力度和效度,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廊坊市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现状和趋势,从银行信贷结构、银行客户转型和银行区域结构调整三个方面,提出了金融多层面、全方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途径。
经济结构转型;金融支持;廊坊市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二五”规划都把经济结构转型作为主线,主要包括增强消费拉动力、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2010年末,京冀政府达成共识,双方将用3到5年时间,实现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目标。可以看出,不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河北省政府层面的规划,都为廊坊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经济结构转型必定引致金融转型,如何更好地通过金融手段来支持廊坊市经济结构转型,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主要是通过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金融创新,改变目前依靠高信贷投放为主的增长模式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益模式,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和客户的能力。
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生命周期内,经济体中的任何产业都经历着出生-发展-衰亡的历程,再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经济决定了金融运行及其效率。经济转型不仅改变金融交易者包括金融资源供给者和金融资源需求者的交易地位,引起金融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融资结构,而且还可以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从而引起金融资源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金融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有导向作用。金融作用于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金融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配置的过程。金融资源配置通过不同手段影响着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金融通过政策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实现存量资源转移,从而改变经济体中不同产业部门的融资结构,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推动技术创新与新技术产业化。无论是社会生产力体系中诸要素面貌的重大改变,还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但是,科技投入缺乏是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而金融为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伴随着廊坊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廊坊市银行业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撑,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从货币存贷量看,截至2010年11月末,全辖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1969.8亿元,比年初增加345.6亿元,各项贷款达1339.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6亿元,贷款增量位居全省第三,贷款增速25.7%,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2.38%,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域外金融机构对廊坊累放贷款97.4亿元。
从金融服务看,信贷产品不断创新。各金融机构开办了“商会担保贷款”、“最高额抵押贷款”、“新农村住房消费贷款”、“速贷通”、“成长之路”、“网贷通”等信贷产品,信贷品种日益丰富和完善,满足全市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从创造社会财富最大化看,廊坊市各金融机构积极贯彻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如通过引入多家域外股份制银行,如河北银行、光大银行、沧州银行,加强了金融支持经济的效果。多家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特别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为高端的银行业后台中心--中国银监会“五大中心”的引进,为廊坊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廊坊市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每年举办融资洽谈会等活动,为银企搭建平台,加强银企的对接与融合等等。
对廊坊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趋势,可从区域规划、产业调整和要素结构三个方面来认识:
从区域规划来看,将以主要交通轴线为依托,按照区域分布特点和市域经济发展水平,构建以廊坊市为中心,以环北京特色产业带和环天津特色产业带为骨架,北、中、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实现产业布局和城镇功能与京津对接。
从产业调整来看,优先支持电子信息、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从要素结构优化来看,重点支持一批优势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创建一批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转变。
1、通过银行信贷结构转型,推动廊坊市产业结构升级。今后一段时期,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银行作为全国资金配置的主渠道,必将发挥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信贷业务应围绕“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定位,重点支持金字塔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即以电子信息、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的“塔尖”,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的“塔身”,和以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塔基”。
一是优先支持电子信息、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的“塔尖”。围绕现有的富士康、华为、新奥等电子信息产业巨头,支持上下游配套企业,延展产业链,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依托廊坊开发区、龙河高新区、永清工业区、固安工业区,支持永定信息产业基地的打造,构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区。突出支持发展项目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综合带动力强的电子通讯、光伏能源产业集群。大力支持以国际会展中心、华日家具展馆等为依托的商务会展产业链,以燕达健康城、霸州温泉公园、奥林匹克环城公园等为依托的休闲康体产业链,以廊和房金融街等为龙头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链,构筑环京津商务休闲产业带。总之,要围绕龙头企业的供应链、贸易链、产业链大力发展链式融资业务,实现由单一企业融资向产业供应链融资转变,支持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
二是全力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的“塔身”。积极探索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的信贷经营规律,大力支持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会展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后台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双节双高、城郊-都市型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的稳步发展,助推廊坊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繁荣。
三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对于过剩行业,坚持优胜劣汰;推行绿色信贷,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支持企业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的转型升级和优势企业的重组并购和行业整合,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廊坊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最重要的是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客户准入标准、风险控制方式。同时,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例如廊坊银行第一次推出了银团贷款业务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按照与北京银行签订的《银团贷款合作协议》,先后成功开展了廊坊华日家具公司和燕钢冷轧集团2.2亿元的银团贷款业务,既分散了风险,又稳定了优质老客户。又如廊坊市农村信用社针对我市经济园区较多、园区经济又比较活跃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了支持园区发展的“园区开发贷款”、“园区开发搭桥贷款”、“园区加企业贷款”和“园区企业先保证后抵押贷款”系列信贷产品。
2、通过银行客户结构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和消费信贷,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居民消费升级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就商业银行而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变化,相应调整客户结构,从以大企业为主转向大中小微企业并举,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向国有、民营企业并举,从对公客户为主向对公、对私客户并举转变。
一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的支持力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关键在于政府营造良好环境,同时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积极性,引导企业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形资产融资和无形资产融资等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创新和发挥各种融资形式优势。廊坊市各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建行廊坊分行多方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区域定位上,重点对霸州、香河、燕郊、胜芳、开发区及市区六个重点区域进行优质客户营销,目前小微企业推介营销已覆盖整个廊坊市。在行业选择上,根据廊坊市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了包括印刷行业、家具行业、能源交通行业、建材行业、制造行业中优质企业以及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在产品创新上,开展了进出口贸易融资类业务,为廊坊市华路天宇贸易有限公司办理总计1.4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一类贸易融资业务;为产业集群内“伙伴”型中小企业办理“联贷联保”贷款服务方案;与中信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文安县中小企业客户办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流动资金贷款;积极推进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推动国内保理业务的营销拓展,为特定核心企业上游小企业廊坊宏信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办理“帐易融”业务1500万元。截至2010年11月末,共有小企业非贴现贷款客户147户,贷款余额达15.6亿元。所有小企业业务运行良好,五级分类全部正常,不良贷款率为零。
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促进居民消费。探索创新消费信贷品种,针对不同年龄、收入、性别、地区的客户,开发与之对应的附加条件、期限、偿还方式、首付比例等的消费信贷产品,提供循环信用消费信贷、个人资金周转贷款、无抵押个人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
3、通过银行区域结构调整,结合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发展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和农村金融。现阶段,我市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内、三河和霸州,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在国家积极推进县域经济,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一方面要探索县域金融业务,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金融,培育多层次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是扩大环首都经济圈金融合作,强化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整体推动力。一方面,加快完善和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促进商业票据在环首都经济圈的流通,提高流通速度,进一步提高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另一方面,积极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探索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企业资信评价标准和相互认定系统。
[1]易会满等.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01).
[2]戴春林等.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商业银行支持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金融论坛,2009,(09).
[3]宋汉光.以金融服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金融,2010,(10).
[4]秦宛顺,钟行宁.综合竞争力[J].中国金融,2010,(4).
[5]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F830.59
A
1671-5993(2011)01-0040-03
2011-01-26
2010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0103),课题组成员:薛楠、毋庆刚、王向东、闫志强、侯翠红、姚培森、李纯亮。
薛楠(1981-),女,.辽宁新民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