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韦纳归因理论的高职生就业挫折探析及对策研究

2011-08-15 00:50:08汪立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归因高职生挫折

汪立超

(滁州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基于韦纳归因理论的高职生就业挫折探析及对策研究

汪立超

(滁州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掌握高职生对就业受挫的不同归因,提高他们掌握正确归因技能,增强就业受挫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关键一步。因此,培养高职生如何正确归因就业受挫就迫在眉睫。

归因理论;高职生;就业挫折;对策

一、引言

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度,四因素理论”,创造性地把归因研究和动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动机和情绪理论体系。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他认为,个体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部稳定因素时,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个体把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或运气好等外部不稳定因素时,会对未来类似活动是否成功产生质疑;个体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会产生羞耻感;个体把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抱有期望,会继续努力。由此而言,如果能在当代高职生教育中根据高职生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归因教育体系,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业发展,而且可以解决他们不良的就业心理和观念问题,帮助其正确地自我评价,形成合理科学的就业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中的挫折。

二、高职生就业挫折归因分析

(一)高职生对自我认知的归因偏差

归因一般可分为对他人的归因和对自我的归因,即通过对别人的行为原因的感知、分析和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进而推测、判断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如今,有的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是理想与现实脱节,期望过高,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工作岗位,他们会因某一次成功或失败就改变对自己全部的看法,不能对行为结果进行正确归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大大削弱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导致就业困难,造成就业受挫。

(二)高职生对社会认知归因的偏差

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高职毕业生对工作岗位需求,同时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使所有人满意,加之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的存在,使那些有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的高职生倍感失落、迷茫,怨气冲天。毋庸置疑,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需家庭提供较高费用,在这情况下高职生就想当然地认为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与其教育费用相当或是更高比例的物质回报的工作岗位,然而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毕竟有一定反差,这无形中影响了毕业生的情绪,使得部分毕业生把就业失败归因为教育体制、学校管理机制、毕业分配制度及企业或部门用人制度等等方面。如果高职生不能把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现状联系起来,而仅从自我利益出发,必然会导致他们盲目择业。

(三)高职生对就业成败的归因偏差

在就业过程中,有些高职毕业生会因取得了一点成绩忘乎所以,自以为是,觉得他所取得成绩完全是自己平时努力、头脑聪明、超长能力所致。而有些高职生却将就业失败归结为社会不公平、运气差、能力差,认为自己无法左右造成就业失败的内、外部条件,从而对就业能否成功失去信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到高职生的就业情感和行为,导致高职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就业知识、就业技能、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教育高职生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就业形势,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所在,寻找适宜的空间,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做到成功时不狂妄,挫折时不气馁。

三、加强高职生就业挫折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确立正确的就业挫折观。

高职生在就业中遇到挫折总是难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挫折观。首先,教育学生勇于承认“失败”,正视挫折,帮助他们找出导致就业失败中哪些因素是出自于自身的原因、可控的原因、稳定的因素,哪些因素是出自于外部的原因、不可控的原因、不稳定的因素,这样才能对就业受挫原因给予准确评价,把挫折当作进步的磨刀石,从而不断克服挫折,走向成功。其次,培养高职生树立就业受挫辩证观。挫折本身具有两面性,它即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短处、长处和发掘潜能、完善自我,也能丰富社会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责任感,磨练意志力;最后,帮助高职生学会对就业挫折进行积极归因,如果是自身的,可控因素造成的失败,就要克服自身不足,通过努力去获得成功。如果是外部的、不可控或稳定因素造成的失败,就需要降低原目标或重新调整目标。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首先,构建全程式、个性化职业指导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兴趣、能力、个性特征、行为风格及所处的组织环境来设计不同方案,从而使职业定位准确、方案设计科学;其次,开展职业生涯开发教育。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个性特征、兴趣取向,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再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建设。成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由系党政领导牵头,专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同时应聘请企业、政府等具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定期开展研讨和培训,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使职业指导与社会发展相接轨,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课程改革

首先,一方面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特长进行产品制作和项目设计;其次,按照“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调整课程结构,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平衡好既能满足高职生就业所需知识,又能满足他们将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知识;最后,经常邀请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担任教学工作,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思路和就业渠道。

(四)加强科学归因训练

根据归因理论,人们活动中反映出错误的、不精确的归因方式会导致不良的情绪、期望和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就业形势,加强学生就业归因训练,让他们运用归因理论合理分析就业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实际现状,认识哪些是导致就业受挫的自身可控原因,哪些是导致就业受挫的外部不可控原因,对就业受挫原因给予准确评估。当然,对高职生的归因培养和指导不能虎头蛇尾,要常抓不懈,要让科学归因进头脑,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让他们在不断的归因中调整训练,积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习得无助感,增强自信心,引发其不断认清形势,及时调整自我行为,提高就业成功率。

总之,高职生就业受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转变高职生不良的就业受挫归因模式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对高职生就业受挫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归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择业观念,引导和调适他们就业受挫心理。

[1]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董亮,余智超.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及高校就业工作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3]黄军伟,庄丽.归因理论在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7,(7).

[4]孙兆扬,董梅.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及对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3).

[5]滕芳,许中华.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成功[J].经济师,2009,(8).

[6]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7-189.

G715

A

1671-5993(2011)01-0024-02

2011-02-26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0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基于韦纳归因理论的高职生就业挫折探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CB10014)。

汪立超(1977-),男,安徽定远人,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归因高职生挫折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挫折使我更坚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