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凤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广东省十所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现状与对策探析
孙洪凤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评价问题,选取广东省十所高职院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调查发现,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形式陈旧,以及评价效果欠佳。因而针对性地提出强化企业参与评价意识,提高职业能力评价比重,注重模块式评价模式,追踪评价效果几项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学生评价
不同的评价模式直接导致不同的教学质量观。目前学科本位的评价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主导模式,这与高职教育主要为企业培养一线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研究学生评价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价值。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评价问题,我们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四个维度设计了访谈提纲。选取了广东省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10位不同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毕业生展开调查。通过分析调查问卷、访谈结果以及对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我们归纳出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现状如下:
通过调查这10所高职院校发现,10所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仅仅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考试题目来评价学生。虽然不少学校是拥有校企合作的院校,目前为止,企业仍没有参与评价学生环节。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评价学生时,不仅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虽然具有注重实践能力评价的意识,但是由于学校实训设备缺乏、校企合作未有效衔接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仍不能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仅仅局限于考查学生知识量的积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参考考试成绩,其他方面能力的考察仅当作参考而已。大部分学校把学生期末成绩作为获得奖学金,甚至是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条件之一。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不难看出,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3种形式。
1、期末考试。一般地说,普通高职院校学制是3年。但是,学生在校学习理论课的时间一般是2.5年。虽然学习内容不同,授课方式不一致,但是大部分科目采用学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
2、考证。采用考证的形式来评价学生,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岗位设置的要求。有些岗位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持有某些证件。针对这些要求,学校便要求学生获得此类证件。甚至有些学校规定,学生考取某些证件是作为学生能够毕业的条件之一。
3、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能力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同样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某个等级的英语等级证书或者某种等级的计算机等级证书。
1、从教师的角度。被调查的广东省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致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效果较差。他们认为,虽然教育培养目标不同,却采用同样的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形式和普通本科院校评价学生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高职院校这种学生评价形式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导致高职学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2、从学生的角度。毕业班学生或者毕业生们找工作时,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达不到企业的标准。因为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但是企业要求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虽然他们掌握了某些岗位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他们找工作比较困难。他们既没有与本科院校学生同台竞争的理论优势,甚至也缺乏中职学校学生的熟练动手能力。学生们认为,目前的这种评价方式实用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求学目的主要是掌握一门技术,毕业后能够将学到的技术在工作中熟练地运用。但是,对于刚入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对他们满意的声音非常微弱。他们认为很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岗位设置要求严重脱节。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对刚入职的毕业生进行培训。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参与到学生评价环节中。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参与学生的评价,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师授课内容“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岗位意识,甚至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既然课程标准强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那么在评价学生时,相应地要注重职业能力的评价。调查10位企业管理人员时发现,80%企业乐意参与学生评价环节,将企业岗位要求渗透到到学生评价中。
高职院校学生可能一、两个月能够掌握某一小项技术。根据心理学及时反馈原理,授课教师应该考虑通过某些有效形式,对学生实施相应地评价。比如,教师联系校企合作单位,让学生进到企业实习这一项技术,提高自己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1、调查用人单位。如果学生评价完成后没有任何反馈,仅仅为评价而评价,是毫无价值的。对学生实施评价后,一定要追踪评价效果,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评价进行改革,探寻有效的评价方式。企业需求应是学生评价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注重追踪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才能越来越满足企业的要求。
2、调查学生。跟踪毕业生,调查他们的岗位适应度。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错,实践能力就好。学校可以请回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作入职心得报告,和在校生们分享他们的经验体会。
高职学生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也是高职教育评价的核心对象。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标准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对于高职教师教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都是重要的参照指标。从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亟待探寻有效可行的学生评价模式。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2]孙祖保.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J].中国培训,2010,(9).
[3]张立忠.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管理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G715
A
1671-5993(2011)01-0026-02
2011-03-10
孙洪凤(1980-),女,山东临沂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务处,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