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翔
安徽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
陈燕翔
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建设有助于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传统教学与“艺术创作工作室”相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专业教学与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符合市场需求的音乐教育人才专业教学体系。
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培养应用型声乐教育人才既是音乐学科内涵的要求,也是社会与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应用型声乐教育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表现为综合、时效、融合的特点,在思维结构上表现为善于观察、分析、综合的特征,在能力结构上表现为实践、应用、创新的特性。音乐实践应用型声乐人才还必须具备自我艺术创作、表演及实践的能力。尊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就必须按照实践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确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以及管理和运行机制上不断改革创新。
安徽当代声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通过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依托学校地域优势,构建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声乐教育人才成长的开放培养体系,为安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符合社会及市场需求的艺术类设计人才。
一是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分制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修业年限,自主确定学习进程的权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推行弹性学制、学业导师制、免听制、主副修制、学分计量与绩点制等,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
二是按照“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体现素质”的教育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完整、独特且符合声乐教育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声乐教育专业艺术创作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将社会实践、科研课题纳入声乐教育教学的内容体系,突破传统声乐教育专业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构建 “以赛带练”、“以战养兵”机制,实现“实践与理论互动”的声乐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声乐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中,学生音乐理论、音乐表演实践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中来归纳、总结,知识的获取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自身根据设计任务所需自主获得。该教育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研讨。
四是正确认识、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文化素质教育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以便学生积累声乐教育学科所需的人文与社会实践知识,为专业艺术创作工作室制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模式”提供知识与学科基础及实践可行性。
其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安徽地域文化与市场需求的声乐教育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加强安徽地域音乐文化研究,同时兼顾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凸显专业培养的人文内涵与地域特色,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其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特色教材。坚持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地域人文特色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努力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其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声乐教育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
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渠道、多层次构筑音乐艺术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艺术实践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音乐研究机构、表演团体的联系与合作,开辟双向互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学生到经济发达地区艺术表演院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
突破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实施专业和专业交叉、理论和实践教学贯通、课内与课外学习交融、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科研与教学互动、“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步、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共进的人才培养与教育。在已开展的行之有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途径基础上,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符合党的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党和政府一贯强调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声乐教育人培养必须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设置严格的过程监控和质量保证系统。
其次,符合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整体方向,符合安徽省声乐教育人才的发展总目标。过去几年中,在安徽发展旅游产业与构建一些知名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框架下,与旅游产业紧密相关的声乐教育人才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以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迫切需要音乐人才的介入,同时对声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教育模式也提出了具有目标性与现实性的更高要求。
第三,符合自身学校地位和整体定位,有效地利用了学校所在地的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地缘优势是其学校发展必须依托的独特优势,为培养复合型、实践艺术能力强的声乐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地缘条件和坚实的学科基础。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总目标,充分利用地缘和学科优势,建设省内和省外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实验区建设成为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相关行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省地方性高校培养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色、实践能力较强的创业人才提供示范和辐射作用。
声乐教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艺术专业实践既是学习、研讨、验证音乐理论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也是音乐表演人员传达创作思想与创作主张的媒介、平台。
安徽地域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应定位为“基于徽文化与市场需求的声乐教育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其创新点体现在:研究安徽地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形式,挖掘其理念内涵与外延,同时依据市场需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声乐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完成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来实现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为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术”是指将这种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学以致用”即学什么用什么。针对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确定教学计划的思维方向,“用什么学什么”。要特别重视艺术实践(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艺术创作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实现“学术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增强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音乐各子方向学科的科研优势和艺术实践等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从事目标明确的具体实践课题,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将接受社会的检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创作工作室承接社会科研任务、校团联合办学、设置校外实习基地等新形式都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增强教学的仿真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1]冉勇军.试论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及现状分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陈一帆.构建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探析[J].音乐创作,2011(1).
G642.0
A
1673-1999(2011)12-0189-02
陈燕翔(1962-),男,山东泗水人,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2011-03-25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课改下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JG0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