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瑶
谈视觉传达专业海报设计课程教学
詹文瑶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干课程。它可以直接的作为广告系统课程来开设,也可以作为综合训练课程来开设。随着设计市场的需要,教学结构的变化,海报设计课程变为综合的设计训练,完成基础训练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的交叉,即解决了海报设计主体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构建了基础到专业转换的教学模式。
设计课程;结构转换;可持续性发展;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的改革,最重要的环节是对课程设置的改革。围绕设计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干课程。它可以根据设计专业的应用性来进行教学,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也可以直接作为设计专业的训练课程来开设,它是通往专业设计课程的桥梁。
视觉传达专业的广告课程以前分为广告课程一、广告课程二、广告课程三。广告课程一是海报设计,广告课程二是商品广告策划和平面广告设计,广告课程三是媒体广告。广告设计课程一开设在视觉传达专业的三年级,主要解决广告设计本身专业性的问题:广告主题的确定,广告设计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商品广告信息的传达等等。海报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商品广告策划和平面广告设计、为媒体广告课程做铺垫,是为解决商品广告传达的主题和商品信息的表现方法而设置的课程,它是独立的广告课程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学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的改变,并没有使海报设计课程被划出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范围。可持续性的教学效果,使得海报课程仍然是视觉传达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其存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海报课程被安排在二年级的上半学期进行,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其视觉表现力、设计思维、设计能力都在不断启发和构建中,同时,广告课程已经不单是独立性、系统性的来进行开设:不仅是一阶段解决广告的基本问题、二阶段解决广告的策划与平面表现问题,三阶段解决广告的综合媒体问题,而是与其它课程交叉结合,比如企业品牌策划、实践设计等等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对海报设计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设想。
现阶段的海报设计应该注重学生专业个性和思维共性的培养。其学程教学分为四个阶段:主题语言符号的确定、主题非语言符号的确定、视觉表现语言的创造性和视觉语言的艺术性。
“主题是一种思想,是一切艺术作品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对主题设计的训练,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共同要求。海报的主题是海报的中心思想,是为了表达某种观点的基本概念,是海报祈求的中心,是海报表现的基础,对海报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张海报没有主题,主题确定的正确与否,主题是不是清晰,决定了海报设计的价值。对海报主题的探索将是海报设计课程的重点。
海报主题的传播是靠符号来维持,是通过符号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符号通常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语言符号”是通过文字表述来传达信息的,是通过文字来传达主题的,是理性思维系统。主题“语言符号”的确定是海报设计的第一步。
海报主题的“语言符号”并非是随着设计的要求,一清二楚的跃然在纸面上,它需要经过设计者收集相关的资料,缜密的整理、分析、提炼、概括,才能获得明晰的“语言符号”,来传达海报设计的主题。比如说:为“国际戒烟日”设计海报,首先,让学生去收集“国际戒烟日”相关的文字资料:“国际戒烟日”确认的起因,包含的具体内容,倡导的主张和建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范围,时间的划分等等。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对这些词组、句子进行分解,把代表这词组、句子的相关语意进行分析、排列,找到最能代表其含义的语意,这种分解后的要领能够完整的把信息表述出来,再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戒烟?怎样戒烟?戒烟的方式?等等,以此为思维线索就会准确的提炼出清晰的主题“语言符号”:“禁止抽烟”,“抽烟有害健康”,“抽烟危及生命”“死亡之路”等等,所产生的主题“语言符号”重点明确、层次分明,有良好的传播效力。
“非语言符号”指我们设计中的图形。通过视觉形象来陈述主题,表达主张,属于感性思维系统。海报设计在明确了海报主题的“语言符号”后,设计者会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以形象的方式强化主题的概念,以视觉的形式进行主题的传播。
海报设计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非语言符号”,也就是通常指的“意”和“形”的转换和结合问题,使海报的图形能够准确地包容所要传达的意。
自然界中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符号都含盖着一定的信息,而一个图形的信息又可以由很多形象、符号来表达,表述的形象又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哪一种形象、哪一种表现形式更贴切,又接近图形设计的意图,这就需要学生对形象和形式进行探索,找到合适的设计元素,变成最有表达能力、最具创意和创造力的建构材料,促进“形”和“意”的转换,促进“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完美统一。
直接表现的设计元素能够最从容、最容易让人体会到“意”和“形”的转变,它不需要设计者花过多的技巧来进行“意”和“形”之间的过度处理,观众旦接触到这类设计形象,其含义和陈述的意图就一目了然。自然界的每一个形态,每一个形象都辐射出一定的信息范围,并且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辨别方式已让我们具有了这种思维能力,会从这些形态和形象中自然而然的获得它们的信息,并以至受到启发和联想。一个圆形会启发我们认识太阳、地球、皮球,一朵花会让我们认识植物、生命、生长、友谊等等。相反,一个句子、一句话、一个词组会想到相关的视觉形象,生命会让我们想到小草、太阳、玫瑰花、小孩子等等。当这种造型和形象与之表达的含义与传达的意图相对应而吻合时,直观的、易懂的设计元素就产生了。
有的设计元素可以直观的感受和认知,有的视觉元素却需要设计者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才能够发掘。一般形态的语言有多种表达形式,具有多义性,它除了直接感知外,还可以从人们长久的认识习惯和文化历史的积淀中找到语意。鸽子的形象会让人想到鸟,有了《诺亚方舟》的典故,使之有了“救兵乱”的内涵,从此鸽子被惯以“和平”的概念。“龙”是人心营构之物,从外观根本难以用具体的动物名称来对其归类,但“龙”的历史积淀使之成为“权力”“高贵”“中华民族”的象征。
对“非语言符号”转换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意形转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快的从语言文字的表达中转入到对视觉形象的设计中,能够充分的紧扣海报主题,进行海报主题的信息传递。
海报设计之所以能够强烈的吸引设计者不断的参与其设计活动,就在于海报设计视觉表现语言的创造性。海报的视觉语言只受之于主题表达的限制,其视觉语言的创造性的发挥是最活跃的。创造并不是凭空想象,创造是在一定基础上对新物质、新形象的发现,并足以对原有意义的阐释和表现。视觉语言的创造性可以通过对事物纵横交错的分解来获得新的认识。
世界万物皆由物质组成,每一个物质的横向可以派生出很多相关的物质形象,每一个物质的纵深可以细分出很多相关的物质信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粒子组成,“一”可生万物,万物又可浑然一体。我们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会给主题找到无穷尽、具有创造力的视觉表达形象,会给视觉语言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使视觉语言更具体、更细节化、更贴近主题的表达。一个苹果,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无数的块面,每一个块面都包含着苹果的质,每一个块面我们都可以说是苹果,但是哪一块苹果的视觉形象更能表现苹果的概念,也许是正面的,也许是仰视的,但我们会在其中选择别人没有用过、具有新意的块面来进行苹果的表现,这是新元素的发现。如果 “被侵蚀的生命”作为主题进行海报创意,对苹果切面的选择,就会以光洁新鲜的苹果表面与依附在表面上的腐烂部分形成对比来表现。有的语言是固有的,有的语言却要我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
海报设计要通过印刷来实现,应该遵循设计的基本规则;海报主题的重要性,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海报设计在清晰、准确的把握住设计的主题后,对视觉形象艺术表现力的发掘,将超越一般设计作品。
海报设计的视觉表现可以从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来理解和运用风格。当代艺术关注现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通过主题的发泄,来寻找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以此获得人们的关注,同时,其艺术性的语言是根据表现需要和现代审美时尚而产生的,表达、宣泄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现象。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理解海报的艺术性,是海报设计发展的需要,是海报设计获得新鲜活力的源泉,或提升海报设计的艺术价值。
海报设计的视觉元素是多元化的,表现性的视觉元素、陈述性的视觉图像都可以变成海报视觉表现的语言。在确定了主题后,可以尝试各种表现方法对主题的表现。同样的一个主题,学生可以通过装置艺术的造型观点进行视觉元素的取舍,把表达概念的物体,按照主题的要求,组合、布局成真实的空间,通过拍摄的手段取得图像,海报的主题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来,其画面真实而有煽动性。也可以是画的方法:漫画的、速写的、装饰的、绘画意味的,也可以是传统图形观念的,也可以是绘画表现性的。一个主题多种表现方式的呈现,不仅丰富了海报设计的形式,提升了海报设计的艺术品位,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和设计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各课程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未来发展的特色来建设和发展,强调课程专业性,拓展课程的专业界限,加强课程的交叉渗透,敏锐的把握专业动向和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设计课程的可持续性是设计教学的合理性和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来决定的,只要我们做好设计课程的探索、实验、建设,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设计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随着设计市场的需要,教学结构的变化,海报设计课程变为综合的设计训练,完成基础训练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的交叉,既解决了海报设计主体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构建了基础到专业转换的教学模式。
G642.4
A
1673-1999(2011)12-0183-02
詹文瑶(1967-),女,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201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