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惠芗
浅谈高校学生违纪行为成因及对策
——违纪学生处理及后续教育案例分析
连惠芗
高校学生违纪现象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学生的违纪处理和后续教育问题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日益突出。分析福建某高校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案例,指出高校学生违纪的社会学因素,提出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管理对策。
违纪;社会学因素;后续教育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各种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时常存在知行脱节现象。近年来,高校学生违纪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违纪是大学生内心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矛盾的表现,是大学生道德选择后的一种行为结果[1]。其中既有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做好违纪大学生群体的处分及后续教育,帮助违纪学生成长成材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恩考的问题。笔者以福建某高校一学生违纪事件处理为例,分析了大学生违纪行为的社会学原因,提出了对违纪学生的后续教育及管理对策,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009级学生林××,某院某专业学生,2010年11月22日晚11时学生宿舍统一熄灯后,该生在宿舍走廊大声喧哗,并从5层楼向下扔掷扫帚,违反了《福建XX大学学生手册》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相关规定及学生宿舍楼熄灯规定。经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给予林××同学院内严重警告处分,并予以全院通报批。
受到处分后,该生情绪十分低落,表示并非有意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纯属“凑热闹”。因为自学校实行统一熄灯制度以来,下安区、南区宿舍楼均发生多起学生喧哗、抗议事件,并未见学生受到相关处分,于是心存侥幸,参与熄灯喧闹。事后辅导员多次约谈该生,以批评教育为主,加以引导鞭策,任命该生为临时安全信息员,对熄灯后楼层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与报告,鼓励该生努力学习,改过自新,将功补过,争取撤销处分。数次跟踪约谈后,该生情绪渐渐恢复,并且积极主动协助辅导员进行熄灯巡逻。
从上述案例可知,熄灯后该生的喧闹抗议违纪行为并非出于自身需要,更多的是“从众”心理使然,这种个体行为因群体效应而极端化的现象类似于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群体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一定情况下,学生个人的行为更趋于理性,而学生群体行为则更可能走向极端。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可知,群体极化导致学生个体违纪的原因如下:
第一,群体的违纪行为会动摇他人遵纪守法坚定意志,进行抑制他人的遵纪动机[2]。在社会生活中,自然人的遵纪行为及动机是参照执行社会环境提供的标准的结果,并不是生而有之。与此同理,其违纪行为及动机的产生亦是参照执行的结果。在本案例中,林XX同学本身并无违纪动机,但由于本身自控能力较差,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因此,他人群体性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催化滋生了其违纪欲望。
第二,在一个群体生活环境中,个体对生存环境保持稳定的信心会受到普遍的违纪行为的动摇甚至破坏。在学校中,大量的违纪使个体学生对稳定的校园秩序及管理力度产生怀疑。在社会学中,人们对所处生活环境的怀疑,极有可能使该环境出现松弛及动摇。在本案例中,自学校熄灯制度实行以来,部分校区学生宿舍发生群体性抗议事件,导致部分学院最后取消统一熄灯制度,改由学生自行熄灯。先例如此,使后续熄灯宿舍区的部分学生对学校熄灯制度的执行力度产生怀疑,也期望能通过群体抗议免除统一熄灯制度。
第三,从众与模仿。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连锁反应,产生连续性的心理反应。其间个体会产生“模仿”和“从众”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的“断乳期”,缺乏明确的是非判断力,“从良则良,从莠则莠”,一些不良行为常常通过模仿习得,同时又容易存在“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产生“法不责众”“不做白不做”等非理性思维。本案例中,熄灯后大批学生聚众喧闹抗议,必然使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纷纷参与效仿。
第四,学生的个体及心理因素。学生个人法制观念淡薄,纪律意识不强,遇事不冷静,情绪易波动,缺乏自控能力等也是造成违纪行为的因素之一。学生违纪的心理性有以下几种:侥幸心理、随意心理、逆反心理、攀比心理、自满心理、障碍心理,它们构成了大学生违纪的个体内在因素[3]。大学生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多是因为缺乏心理学及心理健康常识和必要知识、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以及不知如何解决问题而导致的。所以,在遭受刺激时,极有可能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以致于违纪违法。
大学生违纪行为危害校园的育人环境,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学校都以刚性管理制度为执行准则,欠缺柔性管理基础。笔者认为,在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从原因入手,与时俱进,创新思维,采取措施,加强学生违纪预防和违纪学生的后续教育转化两方面的工作,使学生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预防违纪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预防违纪行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应站在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高度,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讲正气、树正气”教育,通过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预防违纪行为的免疫力。着力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将遵纪守法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其次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违纪行为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对症下药。对有违纪苗头的“高危”学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对带有普遍性的违纪现象,应开展针对性的集中教育,防患于未然,将违纪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构筑牢固的防范平台[4]。
2.重视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加强学生心理保健[5]。
学生违纪行为常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保健是预防违纪行为的特殊手段。为了预防学生的心因性违纪行为,必须经常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以帮助为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既要实施个别性指导,又要注重整体性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情绪控制。
3.正确认识和评估违纪学生,科学性地开展后续教育工作。大学生还处在成长发展期,所犯的错误,绝大多数是一念之差造成的,违纪学生在违纪处理后往往会存在悲观、后悔、矛盾、抵触等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多加留意与关心,及时交流与沟通,注意教育的技巧与耐心,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减压”,平等对待违纪学生,使其消除自卑感和沮丧感,恢复信心;引导他们分析违纪原因,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将思想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好转化工作。
4.重视违纪学生的后续跟踪调查,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学生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成才。因此,在加强违纪受处分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督促管理、导之向善的工作。鼓励并督促学生积极改正错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根据受处分学生的思想汇报及表现,做好撤消处分的工作。对表现好的、够条件的要及时撤消处分,不够条件的要提出不足和希望,帮助学生制定出一个改过自新的可行性计划,为其保留改正的机会,给违纪学生以出路和希望。
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违纪处分的惩戒教育正起着“修剪成材”之功能。科学有效的处分及后续教育是一种真正对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教书育人功能的教育手段。科学依法治校,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能让学生从处分中吸取教训,学会按规则行事,从而不断前行。但目前对学生违纪处分及后续的教育管理,多数是都依靠学工人员的个人智慧,存在较大的任意性和波动性,缺乏科学化、体系化。如何进一步完善违纪学生个人的修身计划,保证后续教育程序规范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还须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
[1]张方方.高校学生违纪的原因分析[J].教育平台,2009(9).
[2]王泽淮.大学生违纪行为的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3]刘天,魏星.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的学生违纪预防和后续教育[J].中国教育,2009(8).
[4]刘嵘.高校学生违纪现状探析[J].文教资料,2008(5).
[5]徐卫.大学生违纪行为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1).
G641
A
1673-1999(2011)12-0168-02
连惠芗(1983-),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机电工程学院助教。
201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