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擎
论二语写作教学中的非批判性反馈
李 擎
分析了修正性反馈的局限,介绍了非批判性反馈的特点和作用。认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非批判性反馈,评价学生作文时将注意力从语言形式上的错误转向思想观点的表达,多点欣赏与鼓励,少点批评和指责,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积极地努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非批判性反馈;修正性反馈
国内外关于二语写作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日臻繁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对二语写作反馈的研究主要关心反馈是否有益于二语学习者,哪种类型的反馈正面影响最大,还有反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激发动机的因素等。在这一时期,书面修正性反馈引起了语言研究者和二语教师的注目。关于修正性反馈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该反馈类型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积极作用方面一直是模棱两可,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正当修正性反馈及其他类型的批判性反馈受到质疑和挑战时,培养非批判性意识的理念进入了二语教学的视野。
Loretta Kasper就是在批判性反馈受到怀疑时期将目光转向非批判性反馈方法的突出人物之一。基于过程教学法理论,Kasper发展了Gallwe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非批判性原则,认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清晰并流畅地表达观点上,而不是语言的正确性。对于 “非批判性的写作教学方法”这个概念,Kasper定义为: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写作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用文字清晰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介绍了非批判性写作教学的三个基本方法:教师反馈中使用任务导向的提问方式;启用同伴互评机制;教授学生在写作中用发声思考法。第一个方法为修正性反馈问题给出了一条解决途径。她认为,与批判性和以语法错误为导向的方法相比较,非批判性及以表达为导向的二语写作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起到更好的作用[1]。
对于教师来说,给学生的作文提供反馈或评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通常教师发出一项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指示作出回复,在写作课程中即作文,最后教师再给予反馈。反馈形式不一,内容也多种多样,为何二语研究者对修正性反馈类型格外感兴趣呢?Kasper说:“很多L2写作教学采用的方法跟一般写作教程采用的大相径庭。”不同在哪里?对于二语写作者来说,写作语言不是他们的母语,表达思想的时候困难就会加倍。二语教师将考虑到这些困难,并先入为主地认为二语写作者输入的语言是不地道的,写出的文章是不理想的。由于这种成见,教师读到学生的习作时第一个自然反应就是批判或者挑毛病。他们会评论学生习作的形式,会指正语法的错误。写作教学中,进行这种修正性的反馈,对教师们来说已经是自然而又机械的事了。
那么修正类的批判性反馈是否起作用了呢?Truscott研究认为,语法修正的反馈在写作教学中毫无地位,应该被舍弃。因为错误修正法忽视了二语习得的特点,习得第二语言的形式、内容及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2]。Hyland响应了Truscott的观点,指出修正性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虽占有一席之地,但各项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肯定地得出该类反馈在二语习得进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收到书面修正性反馈的学生和没有收到的学生,在写作的正确性方面并无大的差异[3]。对于在写作反馈上倾注大量心血和努力的教师来说,这些研究结果难免令人沮丧。
二语写作教学跟其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帮助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本着这样的精神,非批判性反馈把关注点放在文章的构思上,不是过多地纠结语言错误。尽管二语写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一定障碍,但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给学生传授语法规则,而是要培养他们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提供反馈时,应该优先考虑其作品的内容,而非其形式。在以表达为导向的非批判性原则指导下,教师在反馈中摒弃对表面(形式)错误的纠正,采用以写作任务为导向的提问形式。以语法错误为导向的反馈,可能在习作的修改中对原意的表达起到负面作用,破坏原作的风格;而以写作任务或主题为导向的反馈,则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如何改善文章内容,如何更确切、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反馈遭遇的另一个困境是在帮助写作者提高文章的明晰和连贯方面作用甚微,而非批判性反馈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可显出过人之处。在二语写作中,学生经常出现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学生在作文时忽视信息表达的流畅性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Scardamalia和Bereiter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卡壳的现象,他们通常会重新挑选一个跟写作主题相关而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词或者用法[4]。大多数学生没有整体构思段落或者篇章的习惯。综合国内对大学生英文写作主要问题的多项研究来看,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衔接与连贯、加强行文的清晰明畅的课题尤为重要和紧迫。
令人遗憾的是以语法错误为导向的修正性反馈,把教师的注意力局限在语法规则的遵守和修正具体的语法错误上,学生很容易受到反馈的误导,忽视逻辑混乱、组织不连贯的问题。尽管修正性的反馈在减少学生未来写作中的语法错误有一定帮助,如果文章出现不连贯等篇章问题,文章的质量还是会遭到损害。由此可见,仅仅修正表面(形式)错误并不能帮助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不带修正目的的非批判性方法,则认为流畅和清晰是达到形式正确的先决条件[5]。因此写作反馈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改善表达的通顺和明晰。教师通过指出连贯性问题、对意思衔接不当处提出疑问以及提供多样的衔接手段表达法等反馈方式,可引导学生学会改进和充实文章内容的表达,更清晰地表达观点。
除了上述的优点,非批判性反馈的优势还体现在提升学习者的写作动机的语用功能上。在对修正性反馈是否有效的质疑声中,Cohen发表的观点值得注意,他指出,当学生拿到评阅过的习作后,若发现上面布满了教师的批改痕迹便会发出抱怨,将其扔在一旁,祈祷下次作文不会再收到那么多的批注[6]。很显然,过多的修正和批改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对他们产生改善写作技巧的兴趣和动机毫无益处。正是由于学生对修正性反馈的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回复往往收效甚微,与他们预想的效果背道而驰。
二语写作反馈有多种语用功能,其一就是给予鼓励。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尤其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对语言学习的信心匮乏严重影响他们在集体学习中的能力表现。学生需要大量的积极反馈,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Heron指出,“学习、动机和振奋”都来自于正面消息。所以,注重写作者个性和尊重作品本身的积极反馈更应该受到重视。采用非批判性的反馈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自身写作能力的信心,同时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协助他们完成写作目标。非批判性反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进步表示欣赏、鼓励,对其作为写作者的身份给予肯定,可以减少学生对写作中犯错的焦虑感。当学生把重心放在表达思想和与潜在的读者交流上时,他们便不再把写作当成一种不愉快的经历,想成为更优秀的写作者的愿望和动机也自然更加强烈。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针对的是词汇量在3000左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掌握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即阅读、听力、写作和口头表达。教育部推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法、测试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不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技巧,还包括语言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新大纲的出台带来了新一轮的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法的改革首当其冲,其中英语写作教学自然也是需要突破的一个关口。
要测试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传统的方法只有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即四级和六级考试。这种评测方式对写作能力的评估很大程度上要看语言的规范性,于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习作的语法正确性上,其他方面则被忽略了。近年来响应大学英语改革的号召,英语写作和其他技能的测试及评估的方法愈来愈多样化。教师们和学生们都意识到仅仅习得规范的语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更个性化的、协作的、超文本的学习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同时,电脑辅助的互动写作和基于网络的写作教学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这样的趋势下,在英语教学中采用非批判性的反馈方法,将有助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非批判性反馈法提倡写作的清晰和流畅,学生在反馈的指导下,将注意力从表面(形式)错误转向观点的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更有责任感,因为他们是自己负责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教师来做这项工作。非批判性反馈法倡导在反馈形式中加入同伴互评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予反馈,可以有效地降低写作焦虑感,增强他们作为读者的意识,同时还提高了他们交流策略的运用能力,可谓是好处多多。除此之外,非批判性反馈法的激励语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于笼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缺陷,积极、正面的鼓励语和评价,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及其他学习热情,切实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
通过以上的探讨,可以看出非批判性反馈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确有启示作用。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还须调整教学模式当中的写作部分,同时也须改进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测试方法。
以语法错误为导向的反馈,是教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常用的反馈类型。它偏离了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即鼓励语言学习者用写作的方式生成并表达思想,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改进他们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需要修正反馈方法的不足,并采用新的更科学的反馈类型和评价方法。Kasper提出的非批判性反馈法把非批判性意识应用到二语写作教学中,把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语法正确性转回到交际能力上,这在改善二语写作者表达的清晰和连贯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不过,单单依靠一种反馈类型肯定是不够的。怎样去完善每一种反馈类型和评价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Kasper L F.ESL writing and the principle of nonjudgmental awareness:Rationale and implementation[J].Teaching English in the Two-Year College,1998,25:58-66.
[2]Truscott J.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J].RELC Journal,1996,23:103-110.
[3]Hyland K,Hyland F.Feedback on second language students’writing[J].Language Teaching,2006,39:83-101.
[4]Scardamalia M,Bereiter C.Research on written composition[M]//Wittrock M C.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New York:Macmillan,1986:778-803.
[5]Kasper L F.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nonjudgmental awareness to the evaluation of ESL students'writing[J].Journal of Teaching Writing,1995,14:73-85.
[6]Macaro E.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A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40.
G642.0
A
1673-1999(2011)11-0197-03
李擎(1982-),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