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取向

2011-08-15 00:49陈元瑞陈俊
关键词:公民民主特色

陈元瑞,陈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取向

陈元瑞,陈俊

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应具有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公民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主文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应具有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价值取向。

公民文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文明

“公民”这个概念源自西方,辛亥革命后被引进,于是作为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公民文化也开始在中国发芽开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中国的公民文化也经历着逐步成长并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磨合交融的发展历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的民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证和智力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题中之意。

一、关于公民文化的内涵

“公民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相互协调的参与者政治文化”,它“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阿尔蒙德(Almond,Gabriel Abraham)和维巴(Sidney Verba)在《公民文化》一书中论述了公民文化与民主制之间的关系。此后,公民文化成为研究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公民文化是一种较成熟的政治文化,是指与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普遍具有以权利义务为准则的主体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公民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全面参与。公民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主文化,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其核心理念是民主政治,其内核就是民主。

阿尔蒙德将公民文化分为地域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不同公民文化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从公民的意识形态、参与程度方面来加以区分的。中国的公民文化与西方的公民文化之间的不同,体现在公民意识成长程度和现实表现的差异之中。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制度、教育情况造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现代化与传统性并重、开拓与守旧并存的社会,也造成了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臣民性色彩比较浓重的特征。相比之下,西方的公民政治文化是成熟的、开放的、法制的,中国的公民政治文化则相对孱弱,缺乏沟通、包容与法制。公民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具有独立的自主意识,而臣民则属于顺民,反映的是奴性的依附心理。公民性所表现的是积极进取,臣民性所表现的则是恭顺依从,这也是中西公民文化的主要差别。

二、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公民文化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和特定的社会结构,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公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原本的文化根基,更不可能完全借用其他国家成型的公民文化。所以公民文化这一西方的舶来品来到中国后必然融入许多传统色彩,包括统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这就使得我国的公民文化呈现出一种传统政治臣民文化与现代参与型文化并存的混合特点。当前,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完成西方国家花了几个世纪完成的政治变化过程。为此,有必要研究西方已经相当成熟的公民文化与发展中的中国公民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取有益线索,汲取宝贵经验,并立足我国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体系,从而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内涵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秉持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应当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文化,也不同于传统中国“重人治,轻法制”“禁其心,禁其言,禁其事”的臣民文化。我们所要培育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与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一致,同时要兼具创造性和革命性,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公民文化外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即高度参与的国家主人翁意识、积极开明的政治心理和正确主动的政治行为,因此,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将最有利于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特征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人民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只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文化,才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才是进步的文化。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民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本质应当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人类社会政治进步方向的,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文化,必须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必须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2.民族性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是中国公民文化之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源泉。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缔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中国的公民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使我国的文化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更应以民主参与的理念贯穿始终,体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满足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愿望和要求。

3.时代性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必然要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的全方位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旧的价值体系受到很大冲击,与社会现状相适应的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我国的公民文化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公民文化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不断充实发展公民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4.开放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相互吸收而愈益丰富充实。因此,要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就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以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筛选,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公民文化的先进经验,增强中国公民文化的国际适应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5.创新性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只有不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才能开拓进取、不断进步。要想谋得我国公民文化的长足发展,不仅要从中国传统及现代西方的政治价值观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更要从自身力量中寻找发展动力,在新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增加有利于社会政治进步的新内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应当是自我开拓、自我创造、自我升华的新型公民文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建设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和支持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的目标集中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以人为本,引导和调试中国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使其成为激发中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和谐、文明、健康的发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价值取向,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共同利益与共同意志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价值取舍的根本准则。

四、结语

培育成熟的公民文化,构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今后数十年我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公民文化是民主制度的隐结构,只有公民文化发育到一定程度,民主制度才能建立,也只有得到公民文化的支持,民主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健康运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必须着力匡扶和指导公民文化,大力培育以民主参与意识为主核的公民文化,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为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固的基础。

[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阎华江,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谢桂娟.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J].东疆学刊,2006(3).

[3]张慧卿.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4]林萍,姚利梅.试析传统政治文化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5]杨莉.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转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D616

A

1673-1999(2011)11-0015-02

陈元瑞(1984-),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教师,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工作。

2011-03-12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特色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