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勤敏,洪进
村委会选举中的价值观研究
赵勤敏,洪进
基于对浦东18个村庄选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村民对村委会选举有关政策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就进一步搞好村委会选举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村委会;选举;选民;价值观;调查
自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施行以来,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进入法律规范期和平稳运作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村委会选举的法制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程度已经比较成熟,村委会选举逐渐成为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但是,在村委会选举实践中,不同地区、不同村落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农村选民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体现出的价值共性,试图从价值观层面解析选举过程中的种种合理性和制约因素。
所做调查涉及浦东18个村庄,发放调查问卷916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在916名被调查者中,男性483人,占总人数的52.7%;女性433人,占47.3%。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高中(中专)学历的人员占27.4%;大专学历人员占26.5%;初中水平的人员占24.1%;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占2.9%。被调查者中,中共党员占27.1%,共青团员占26.4%。被调查对象的年收入在2.5万或者以下的占52.0%,年收入在2.5万至4.5万之间的占33.4%;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的人占2.7%。被调查者中,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37.3%,工作年限为2~5年的占26.1%,5~10年的占25.8%。调查问卷内容分三个部分共27题,包括单选与多选题,选项内容涵盖了村委会选举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用SPSS软件对答卷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村委会选举的认知
对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时间年限,有77.3%的人选择3年,少数人选择了4年或5年,还有部分人表示不太清楚。可见,大多数村民对村委换届选举时间段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
对于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间接选举的级别情况,有35.7%的人认为是区级,23.5%的人认为是市级,22.7%的人认为是乡级,18.1%的人认为是县级。
关于村干部选举的正确程序,有49.4%的人认为依次是:登记选民、竞选演说、投票、当选、公示;27.5%的人认为顺序应该是:登记选民、竞选演说、投票、公示、当选。还有少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可见,调查对象中过半数的人对选举程序的认识是模糊的。
关于村委会选民的基本条件,认为年满18周岁是最重要的条件的占27.0%;24.1%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按规定,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户口在本村是选民登记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村民对选民资格的认识也不够全面。
(二)关于村干部的任职条件
关于村干部任职的合适年龄,选择36~45岁年龄段的有503人,占总人数的54.9%;选择46~55岁的占29.5%。可见,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年人群比较适合做村干部。笔者进一步分析了被调查者工作年限对选择的影响。采用G系数进行检验,Sig.值为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可以判断,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会影响他的选择,工作时间越长的人,倾向于选择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工作时间较短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更为年轻的人。在外地同志或女同志是否能胜任村两委“一把手”的回答中,有19.8%的人认为“能够胜任”,63.4%的人认为“关键是看能力”,选择“不能胜任”的人占9.6%。可见,地域差异或性别因素不是影响任职的重要因素。在政治面貌倾向性方面,有42.7%的人不在乎村干部的政治面貌,认为村干部须为党员的占41.0%,认为可以是普通群众的人占15.9%,认为可以是民主党派的占0.4%。是否为党员,人们并不把它作为能否担任村干部的重要因素。对于在村干部换届选举中会给哪些人投票的问题,被调查者的选择集中于三类人群:34.7%的人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认为他们水平高、点子多,负责过村里招商引资谈判;29.5%的人选择乡里的女劳模,因为她是致富能手,是大家都喜欢的“好大姐”;27.6%的人选择乡里下派推荐的干部,认为组织上既然信任,他们也信任。整体上看,村民更倾向于选择有能力的中年人作为村干部,不管其性别、政治面貌如何。
(三)关于村干部的重要职责
关于村干部的首要职责,有43.1%的人认为村干部的首要职责为带领村民发展经济,33.7%的人认为是维护村镇和谐稳定,12.8%的人认为是倡导公正廉洁,10.3%的人认为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关于当前村干部存在的最突出问题,43.3%的人认为是带民致富乏力,17.8%的人认为是任人唯亲,16.6%的人认为是廉洁自律能力不足。由此可见,能否带领村民致富是村干部能不能得到广大村民拥护的重要标准。
(四)影响村委会选举的因素
关于村委会选举工作的影响因素,46.2%的人认为候选人贿选的消极影响最大,30.3%的人认为上级包办也是影响村委会选举的重要因素,14.0%的人选择了村民参与意识。在影响村干部选举的决定性因素中,认为群众是决定性因素的占44.2%;认为是组织推荐的占25.5%;认为是工作实绩的占21.3%。
(五)关于村干部的能力素质
关于优秀村干部的标准,认为实绩是优秀村干部最重要标准的占45.2%;认为爱民是最重要标准的占36.3%;选择清廉的占16.3%。
值得注意的是,村民虽然认为中年人更适合担任村干部,但并不认可年龄是优秀村干部最重要的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村干部,除了要有成绩,其经历也是重要条件之一。在好干部的基本条件中,选择有长期农村工作经历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4.5%;选择熟悉百姓语言的占30.4%;选择出生在本地和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分别占18.6%、16.5%。
另外,村干部的性格也很重要。在哪些性格的人适合做村干部的问题中,选择行事果敢的占26.5%,选择恪守原则的占25.4%,选择谨慎细致的占25.0%,选择变通灵活的占23.1%。村干部的形象也很重要,多数村民更认可朴实、干练、简洁的中年村干部形象,认同的人占77.3%,而认同农村“老土”型的仅占11.2%。成熟、干练、朴实的村干部最容易获得广大村民的青睐,而曾经有贿选经历、有经济问题的村干部,最容易给村民留下不好的影像。还有16.5%的人表示讨厌有交通肇事经历的人。
(六)关于村干部的年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31.9%的人认为村干部的收入应视能力大小而定;认为村干部年收入在5万至7万之间的占31.3%;认为村干部年收入应该限制在3万至5万之间的占24.1%,认为应该在7万至10万左右的占12.7%。对于村干部的年收入问题,村民的意见分歧较大。笔者采用Lambda系数检验了被调查者年收入情况对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Sig.值为0.074,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判定两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被调查者的年收入情况不会影响他对村干部年收入的选择。
(七)关于村干部的工作压力
50.9%的人认为村委会领导岗位的压力大;26.1%的人认为压力一般。还有部分人认为村委会领导岗位的压力时重时轻。
(一)加强选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从调查的结果看,广大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还不是十分清楚,缺乏有关基本知识。他们对选民资格、村委领导任期及选举方式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举行,也会对村民选举态度产生影响。因此要加强有关村委会选举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换届选举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重点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学习工作。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积极组织村民学习法律法规,宣传党的政策,提高村民参与选举的自觉性、积极性,推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立场坚定、能力过硬、团结奋进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基层组织执行能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和重要条件。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涉及各方面利益,要坚持“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原则统筹考虑,稳步推进。一是改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村民认为36~45岁年龄段的村干部最为合适,因此要注重吸引中年人进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打破政治面貌的限制,不拘一格用人才。要优先考虑从大学生、致富劳模中选拔人才,重视农村基层干部后备人才培养,适时将他们补充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去。二是改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活动,或组织开展知识讲座,逐步改善班子知识结构。三是改善性别结构。大部分村民认为,村干部的性别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能力。因此,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适时推选一批女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女干部心思细致,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耐性,在工作中能更好地与村民沟通,在工作的某些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适时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性别结构,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
(三)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群众基础
调查结果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农村基层村干部能否顺利开展工作,能否得到村民的拥护,能否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关键在于他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做出了成绩,而成绩的重要衡量标准是能否促进本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干部要把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要把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作为工作的基准点,使村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所在。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建设
村民不需要学者型的村干部,不需要“老土”型的村干部,不需要深思型的村干部,而需要既有现代思维、创新思想,又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的成熟、干练、朴实的村干部。因此,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经济上的清白人,做群众的代言人,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五)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减压工作
农村基层干部既要完成上级部门的各项考核工作,又要处理广大村民的社区事务,事情多、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做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减压工作也是必要的。一要加强关心爱护,从思想上减压。做好节假日农村基层干部的慰问看望工作,上级领导要深入到基层干部家走访、慰问,建立上级领导与基层领导定期沟通制度,加强与村干部的沟通,及时解决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二要完善管理方式,从工作上减压。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切实减少基层干部工作量。在选拔使用干部时,要将干部的能、绩与德、勤、廉结合起来看,建立起干部交叉任职和升迁制度,使广大基层干部工作有盼头。三是关注健康需求,让其身体减压。要建立健全基层领导干部定期休假制度,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基层领导干部集中休息调整。要建立基层领导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及时了解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四是强化教育引导,从心理方面减压。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干预,在干部培训活动中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内容,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自身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6.
[2]胡序杭.关于村委会选举公正性问题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6(1).
[3]李万忠.村委会换届选举考察报告:对湖南省郴州市几个乡镇的调查[J].中国乡村建设,2009(1).
[4]张广修.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应注意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33).
[5]赵波文.当代中国社会政治价值观调查报告[J].甘肃理论学刊,2009(6).
[6]骆正林.选举传播对乡村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热情的减退与乡村原子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7]谷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青年价值观[J].社会科学家,2009(9).
[8]冯楠.政治生态视野下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D422.6
A
1673-1999(2011)11-0001-03
赵勤敏(1963-),男,上海浦东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洪进(1965-),男,安徽铜陵人,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区域发展。
2011-03-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8&ZD0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6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