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与素材

2011-08-15 00:49:04秦涛刘新平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身心体育运动

秦涛,刘新平

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与素材

秦涛,刘新平

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和体育素材的关系。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竞技性体育素材不宜直接作为该课的教材内容。

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体育素材;竞技运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是专门的体育学习材料,它要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它所介绍的在学习步骤、练习方法、锻炼手段、操作技术,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了适应和满足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也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扩展。

一、关于“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内涵

体育是指身体(含心理)的培育。体育教材是用于身心培育的教学材料,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信息载体。“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内容应是以身心培育为基础,注重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进行体育教育”的特色,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心理需求。

人们通常理解的“体育教材”往往是一种体育运动的教材,内容主要讲有“一定健身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练习方法和手段。长期以来,这种体现竞技运动特色的教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出使学生身心受益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无论什么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体育教材应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与健康行为和体育与健康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所需的体育运动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事实,各种身心发展因素的概念、身心发展的法则,身心发展理论,身心发展的最新方法和手段。(2)学生所需要的身体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育保健与卫生的知识和方法,有助于自我健身能力、自我保健能力以及生存技能形成和熟练掌握的各种步骤、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3)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体系和体育健身能力体系,奠定学生体育观、健康观、人生观、生命观基础的,表现为体育健身动机、体育健身思想意识的、体育道德作风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内容要力求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性与能力性的统一、身体性与心理性的统一,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是具有促进学生生长发育、身心保健能力提高现实意义的和实用价值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材料。

体育素材,一是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与技能;二是指在长期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总结和积淀的体育运动知识体系、技能与技术体系。前者是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的“体育运动素材”,后者是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的“体育运动素材”。对于竞技运动而言,第二层含义的体育素材是属于“竞技运动教材”的范畴。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与素材的区别

(1)本质不同。体育素材是未经处理或提炼的体育原始材料,因而具有固有性、原始性等特性。未经加工和处理的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基本技术,能否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关键是要看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基本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它一般主要体现出竞技作用、表演作用,其次才是健身作用。因为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主要是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非为了健身,这些材料对于竞技运动而言可能是科学的、有效的、易接受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是指对那些具备学习或教学材料前提条件与要求的,经过加工、处理、提炼和整合的体育学习或教学材料,其属性主要体现在“健身作用、教育作用”等方面,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和学习内容。

(2)因果关系不同。体育素材理应是体育教材的前因或前提,而体育教材是体育素材的后因或结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的“跨越障碍”,就是要在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田径竞技跨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技术难易度和实用性的必要改进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练习,难易度适中,又具有较高健身价值和生活实用技能价值的学习内容。同时,当我们创立更多这类健身和实用价值的“跨越障碍”学习内容和辅助健身方法时,反过来又可成为田径竞技跨栏运动训练的辅助练习方式或手段。

(3)教学过程产生的作用不同。体育素材在教学中仅表现出潜在的、间接的作用与影响,这是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计划和组织结合十分紧密的特殊过程而决定的。体育素材是一种具有本色的、固有的和原始的具象材料,而不是一种抽象化的理性化的第二手(加工、处理和提炼过后)材料。体育教材是是一种科学、系统、计划、组织严密的学习材料,它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等多重特性,是把各种原始的、零散的、功能单一的材料,经过理性思维加工、处理和整合,重新排列与组合成一种系统、连续、连贯和有序的特殊结构体的结果。体育素材不能直接和有效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是由于体育素材还缺少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健身和体育学习的诸多必要条件,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间接的和不明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是经过改造、加工和处理过程,按照体育教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筛选出来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教学的要求与条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直接的和显著的。

三、素材转化为教材的基本要求

首先,体育素材和体育教材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但不可任意混同。那种把两者简单化的等同划一的思想是错误的,这是导致长期以来将竞技运动技术(体育素材)不加教材化而影响体育教学科学性、实效性、可接受性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体育教学和青少年身心阶段性发展特点而盲目选择运动技术作为体育教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不利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身体锻炼方法等知识、技能内容的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更不利于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竞技运动可以促进健康,但不能等同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要考虑所有学生和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除注重从竞技运动项目中筛选一部分教学内容外,还要从学生现在、今后和将来的体育生活(终身体育)、日常生活的身心发展考虑。要杜绝那种随意从运动技术、教育理论与方法等范畴和对象中来抽取教学内容的简单做法,应充分考虑这些体育素材是否具备基本的教材条件和要求,能否激发和调动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次,体育素材转化为体育教材要注重坚持严格的把关和筛选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体育健身评价的方法。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把关和筛选时,应注重在体育健身和体育运动(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和民间传统体育)知识掌握、体育健身和体育运动习惯养成、体育健身和体育运动自我评价等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同时注重体育教材的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发达国家体育教材的先进内容,不断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实用性、生活性和时代性。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孙辉.体育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和体育素材[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3]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G642.3

A

1673-1999(2011)23-0182-02

秦涛(1962-),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讲师;刘新平,重庆医科大学教师。

2011-10-16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身心体育运动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34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我院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8:09:08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8:08:00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